黄春莹
【摘 要】在农村小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小学生语文作文能力的培养,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仿写,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且让学生有真实内容可写,如实地描写现实与自然的东西,以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农村 小学 作文 能力
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于小学生作文的培养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而学生具有初步的作文能力,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本学科教学的难点。农村学校的小学生见识不广,学校没有读书馆,能让学生阅读的东西太少了,而且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低、基本能力差,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的要求以及社会需要相差很远,这也是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我们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一、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在读中学写、仿写,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
阅读是一种能力,阅读教学不但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任务,而且还肩负着指导学生写作的任务,即指导学生从阅读中学写。对此,张世公先生早就说:“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学中各项工作共同负担的一项任务,而阅读教学是各项工作的核心。”这到底为什么呢?阅读是理解、吸收,写是运用、消化的过程,两者关系十分密切,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吸收的质和量得不到保证,也难保证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是从阅读教学入手。阅读教学搞得好了,学生就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了,作文教学的根本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了。农村学校学生的识字能较差,阅读教学教师要教会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用方言和普通话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让学生对所阅读内容全面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教会学生在读中学写、仿写,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呢?
1.在阅读教学中,首先教会学生能自己阅读课文,然后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最后让学生仿照这一篇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这样就可以在这一基础上促使学生学会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任何一篇课文都可以当成指导学生学习作文的例文,在教学中教到重点段落时,先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然后再教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么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只能一步一步来,不能急。因为农村孩子识字较少,有的学生连课文都读不了,只能阅读过关后才能引导他们写作。
另外,在阅读教学中,不是所有的课文教学方法都一致。课文内容较深、中心思想比较含蓄的,就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上多花一些时间,否则就少用时间,把省出来的时间花在指导体会文章语言、表达形式上,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而学习作者观察、思维方法,为今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打下基础。
2.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按照由易到难、由深到浅的顺序,把课本里阅读教学的训练项目、训练重点,与相关写作知识、作文训练密切结合,使两者同步。如:理解词与学习遣词造句结合,理解句群、句组与学写几句连贯的话结合;理解、归纳自然段主要内容与练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结合;学习课文连句成段方式与练习写一段通顺、连贯、有条理的话结合,理解题意与学习审题、拟题结合;分段、归纳段落大意与学习列作文提纲相结合;学习课文连段成篇的方法与练习组织材料、选择和确定写文章顺序相结合,理解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与学生选材料结合;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与学习立意相结合,分清主、次内容与学习确定作文详略结合;捕捉重点段与学习突出重点写具体相结合,了解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关系与学习构思、布局谋篇相结合;分析人物言行心里、体会思想感情与学习抓住人物言行心理来表现人物、突出中心相结合;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思想感情与学习通过描写环境来突出中心相结合;品评课文与学习自改作文相结合;分析作者观察方法与学习观察相结合。
“相结合”的具体做法:引导学生理解、领悟课文的作文方法、语言特点,在这一基础上及时进行“突破”——教学抓住读写结合点,及时进行片段仿写、基础训练,把读写结合落实到实处,让学生得到一定收获,懂得写作的路子和基本方法。
因为教任何一篇课文都需要“突破”,所以除了教材中规定的片段仿写、基本训练外,其他附加的练习,就作为学生的自愿练习,不统一要求,防止学生形成任务观点,加重学生负担。但教师既然布置给学生任务,自然也要及时统计、检查,激发学生兴趣,表扬先进等手段,最后达到使全体学生养成勤动笔、爱动笔、乐动笔的良好习惯。农村学校的学生是纯朴善良的,而且非常听话,爱学习,教师一旦给他们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去学习。
3.在单元教学中,对于读写训练的内容,教师要安排好“整体入手——分散训练——回到整体”的训练程序。以单元作文整体训练要求为出发点,进行读写安排;接着以各篇课文为例,分散落实到训练要求;最后以完成单元作文训练为归缩,这样,使读与写、小练笔与大作文相结合,在读中学写,以读促写。
二、在教学中,让学生有真实内容可写,如实地写现实与自然的东西
(一)把学生引向生活,教学生学会积累生活材料,让学生有真实内容可写
这是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首要问题。“因为写作文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生活,凭证就无从说起……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叶圣陶)。具体做法:(1)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活动,向社会、向大自然开放,以此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2)教给学生把人、事、景、物相结合的方法,学会跟踪观察、定向观察、随机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从根本上克服了为了写作才进行观察的做法。(3)要求学生及时记录生活材料,写日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这一过程成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内容。农村学校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自然,了解自然,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生活素材可记可写。
(二)营造良好的作文氛围,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乐于写作
因为“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儿童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赞可夫)。具体做法:按语言交际需要进行作文训练,即诱发学生在应用中学习作文。引导方法:每次作文时,教师力图安排假设性情景,或创造一种运用的环境,以此激发学生倾吐、表现的强烈欲望,从而促进学生写好这篇作文,进而培养学生写这类文章的能力。如让学生写《一位关心我的亲人》,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一个开白:小时候,我的父母为了生活,都到外地打工,让我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他们照顾我,可是爷爷奶奶年纪都大了,有时候有些事情他们已经做不了了。有一次我突然发病,而且是夜里,家里离卫生院又远,爷爷奶奶老了,又是深夜了,他们无法把我送去医院。奶奶看着病中的我,只是不停地哭喊,我的小婶听见连忙跑来我家问是什么事情,知道我得了重病,连夜背着我送去离家有5公里远的镇医院。幸亏我小婶送来及时,要不我就有生命危险了。听了这个故事,学生们都受到了深深的感染。
(三)压缩写前指导用时,精简写前的指导内容,让学生有时间写,如实地、自然地写
具体方法:(1)作文课一般是连堂的(两节课共为80分钟),写前指导要控制在(15—20分钟)。这样就可以把时间省出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独立构思、作文和修改时间。(2)写前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审题、立意、取材和选材。至于作文怎么写,诸如怎么样组织材料、怎么样把重点写得具体、如何开头结尾等,教师尽可能少干涉,让学生放开思路,支持学生如实地、自然地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感受;鼓励学生乐于写作,爱写作。
(四)变“学生作文教师改”为指导学生自己改,培养学生养成自己修改文章的习惯,让学生在自改中学会写
具体方法:(1)指导学生列出提纲,然后再进行写作。(2)初稿写完之后,指导学生“三读三改”。第一遍默读,看看文章是否符合这次作文的要求,如:文章是否有中心,条理是否清楚,重点是否具体等,依照“要求”进行修改;第二遍小声读,改正错别字和明显的病句,进行册、增、调、改;第三遍大声读,更换、润色、词句和标点符号。(3)收到初稿后,采取“批语+符号”的方法进行批阅(只批不改),认真定期;然后让学生按照要求批阅的符号处进行更改。方便教师的第二次检查和批改。(4)收到学生修改的作文后,教师的第二次检查批改给予学生作文认真地定级了;然后进行讲评,把一两篇优秀的作品作为范文,读给全体学生听;最后发给学生阅读,让他们知道更正得正确与否,明确自己的作文等级。
这样,在整个课堂作文教学中,始终让学生处于自己修改的主动地位,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只给此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和解决”,把修改的权利让给学生,把教师的活动固定在一定空间。通过自己修改,让学生领悟作文形式及表达方法,通过培养学生“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五)鼓励学生积极、灵活地吸收阅读中的作文知识和写作方法,让学生逐步写得好
具体做法:每次校内外举行的作文比赛时,教师不要忘记提示学生:灵活借鉴阅读中积累的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言语表达等方法;正确地迁移阅读中积累的好词好句、精彩片段。通过不断提示和引导,最终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进而提高作文质量。同时,也不忘记提醒学生,我们所在的环境,生活中有很多与城镇不同的精彩画面,如:美丽的湖光山色,清清的溪流,秀丽的田园风光,纯朴善良的民心……所有的这些能与作文有关的都可以写进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