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镇纸

2012-07-12 18:44汪跃华
检察风云 2012年15期
关键词:文房孩童

文/汪跃华

漫话镇纸

文/汪跃华

镇纸,即镇压书页或纸张之用。早期的镇纸是不固定形状的,其的起源是由于古代文人时常会把小型的青铜器、玉器放在案头上把玩欣赏,因为它们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们在玩赏的同时,会兴手拿镇纸来压纸或压书,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一种文房用具。明代以后逐渐出现长方条形尺状,故也称作镇尺、压尺。

铜骆驼镇纸

明代铜双孩镇纸

早期镇纸品种繁多,有铜、玉、瓷、金、石、牙等质地,以牛、马、兔、鹿、龟、蟾蜍、蹲虎、卧犬、辟邪、子母螭等形象为主。我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汉代铜错金银虎形书镇,是早期较为典型的作品,此虎四肢蜷卧,挺硕张口,作呼叫状,形态稚拙可爱,是铜镇纸中罕见的珍品。

镇纸正式进入书房不晚于南北朝时,《南史·垣荣祖传》:“帝(齐高帝萧道成479-482)尝以书案下安鼻为楯,以铁为书镇如意,甚壮大,以备不虞,欲以代杖”。由此可见,镇纸作为文房器至今已逾1500多年。宋岳珂《愧郯录·镇小殿子》:“御前列金器,如砚匣、压尺、笔格、糊板、水漏之属,计金二百两”。宋元及以前的镇纸甚少有传世品,幸好书籍文献中多有论及。明朱之蕃诗:“文木裁成体直方,高斋时半校书郎”。可见,从明代开始,镇纸就以尺状出现了。

传世品中,铜镇纸较为典型。铜因其体重为镇纸较为普遍,《文具雅编》:“铜者,有青绿蛤蟆,偏身青绿;有蹲虎、蹲螭、眠龙;有坐卧哇哇、有镏金辟邪、卧马,皆上古物也”。如一铜骆驼镇纸,卧状,其头仰视,线条流畅,包浆醇厚,造型古朴。底刻“××牧橐令造镇”,橐,即骆驼,旧时的称呼。显然这是古代某地牧养骆驼的官造的镇纸。从其铜质、包浆、刻款等方面,结合历史背景可判断其为元代无疑。明代铜双孩镇纸构思颇为巧妙,它由两个孩童的头部和四个躯干环绕而成。利用人们的视觉偏差,使之看上去好像有两个侧卧弯腿的孩童和两个俯卧跷腿的孩童相互接连而成。孩童身着肚兜,面露微笑,各以一手托头,其中一人手持元宝,另一人手握方孔圆钱。这种形式过去称之为“四喜孩”,古代四喜,即: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清代铜镇纸在沿袭明代风格的同时有所创新,特别是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装饰味道十分浓郁的镇纸开始出现,可谓集观赏性与实用性于一器。值得一提的是,在清代中晚期直至民国这段时间兴起的刻铜艺术,集诗词书画艺术、铭文印章艺术、雕刻篆刻艺术于一身,将镇尺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文人雅士的面前,此时的镇尺以长方形为多,有单尺和对尺。同时,其功能已不仅是纯粹的文房用品,还蕴含了纪念、馈赠、励志、定情等诸多感情色彩。

传世品中,玉镇纸更多。如南北朝时的避邪镇纸,是以传说中之神兽避邪的形状雕琢成的。宋代的青玉兔镇纸是一只缩头蜷卧的可爱小兔,兔作伏卧状,体态丰满,腮部凸起,双目前视,鼻、唇、双耳及四肢关节部位均采用浅浮雕处理,刀法娴熟。四肢与躯体部凸出,用纤细阴线刻饰毛纹,线条浅而短小,排列整齐均匀。余皆光素无纹,代表了宋代玉雕的风格。元代的牧马玉镇,不但雕琢一卧憩回首的马,还在马的身旁刻饰一闲坐的牧马人。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一幅生动的景象。明代白玉松鼠瓜瓞书镇也是一件情趣盎然的小品,一只小松鼠紧紧趴在一个比它还要大的瓜上,抱着自己的食品低头倾听,似乎怕有谁来抢走瓜。

木质、石质、牙质的书镇也有精品,如乌木竹节形镇纸,造形采用双曲竹节式,段面弧度随曲屈竹形与竹节而制,匠心规模自然之处,往往亦是庸工所忽略之处。镇面镌行书五言对联:“桐叶坐题诗,石阑斜点笔”。书法赵孟頫,笔势纵横欹侧,雍容跌宕,用功之深,不失赵书之章法韵致。署款“己卯孟冬上澣。雪道人溥伒”,钤阳文方印:“雪斋四十以后所作”。 溥伒(1893-1966),字雪斋、学斋,号松风主人。是道光皇帝的曾孙,常用溥雪斋为名。辛亥革命以后,不再涉入政界,以书画为生。像清代田黄石雕的异兽书镇、象牙雕狮形书镇,均将这些动物刻饰得惟妙惟肖。从象牙雕狮形书镇可以看到,狮呈伏卧状,瞠目露齿似在恫吓什么。狮毛刻得规整有序,很程式化,是典型的清代风格。

镇纸,从为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所服务的工具,逐渐成为独树一帜的艺术门类,已走过了千年,有多少文人墨客伴其左右,为其迷恋。然而,随着当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镇纸又将走向哪里?或许,我们只能从先人留下的镇纸中来感受古人的那份心境了。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

猜你喜欢
文房孩童
Do Softly Pray
文房四宝
《文房之物》
藏在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房
最雅『鼠标垫』,你了解多少?——『文房奢侈品』臂搁欣赏
孩童之道
马克·吐温的孩童时代
嗯,这是那孩童般永不落空的惊喜
最美孩童时
文房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