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盛鹰
仇英版《清明上河图》赏析
文/盛鹰
磁器
打锡器
仇英其人,字实父,号十洲,是明代重要代表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并称为“明四家”。仇英的出身低微,却才艺超群,无论人物、山水,还是花鸟、楼阁皆擅长,尤善摹古。仇英画作传世极少,因此他临摹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可谓全方位展现了他的绘画才能,且此画作流传有序,显得尤为珍贵。
从临本《清明上河图》看,仇英画法,师承赵伯驹,画卷以摹南宋“院体画”为大体,融汇各家之长,又加入了文人画所崇尚的笔墨情趣,既工整细腻、色彩鲜艳,又不失典雅清丽之韵味。
我们在欣赏仇英版的《清明上河图》时,先来看画卷,铺开后,卷面长达9.87米,高0.3米,虽说为摹本,但仅是仿张择端的构图布局及写实风格。绘画内容则根据仇英自己的路子来绘画着色,描绘的是更加熟悉的江南苏州景致。画中所展现的“描金漆器”、“打造锡器”、“染坊运作”等工作场景表现了明代苏州手工业特色,一旁的路边有南货铺、古玩铺、画像馆等,描绘的都是苏州特有的风土人情文化,别样风致。画中市井人物依然是画面的主角,涉及人物形象二千多个,男女老幼、士农工商,形形色色,每个人物都能通过动作、神态、服饰、道具等体现其身份,无一雷同,足以展现作者在场景和人物设计上的匠心独运。
纵观画面,一条大运河贯穿画面始终,移步换景。画家以青绿重彩工笔描绘城郊的风景起笔,青绿山水,山脉连绵,一群小童在草地上嬉戏,市民聚集于戏台观看民间演出,充满浓厚的民俗风情。沿运河过虹桥,至城门入市内,城内店铺林立,房屋工整,路上的人熙熙攘攘,汇聚繁华都市的百态。直至运河汇入西部城郊,画面定格于山间宏伟辉煌的楼阁殿宇,更显示出浮华的盛世气息。画面密而不乱,长而有序,呈现节奏各有不同,前端舒缓,如田园牧歌般的宁静和悠闲,中段热闹非凡,结尾节奏轻快明朗。长卷包括了山川、城墙、街巷、桥梁、房屋、店铺和戏台等,涉及婚娶、宴饮、赶集等生活场景,可谓是包罗万象,以活生生的图像再现了当时的景象,展现了苏州作为江南地区经济文化中心的繁荣景致,配以仇英擅长的青绿山水作背景,把明代最繁华的历史面貌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南货铺
画像馆
花轿
选日合婚与杂耍
药铺与古玩诗画
该画作收藏流传有序,曾传到明代收藏家项元汴手中,珍存良久,清代收入乾隆内府,见于《石渠宝笈》续编著录,有详细的此卷细说,便知其视为民间与皇家皆备受关注、视若珍宝的一件佳作,国宝之名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1922年,溥仪将包括仇英版《清明上河图》在内的1000多件珍贵书画盗运带出紫禁城逃往东北。1945年伪满洲国垮台,溥仪携画卷逃亡,途经沈阳机场时被东北人民民主联军和苏联红军截获。画作曾由东北人民银行暂时代管,最终在辽宁省博物馆安家,从此为国有收藏,大众同赏,成为“镇馆之宝”。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