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永刚(重庆市涪陵区新妙镇畜牧兽医站)
畜禽养殖业规模化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粪污及其他废弃物,给周围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事实上,畜禽粪污是宝贵的有机肥,在种养结合良好的地区,畜禽粪污对环境不仅没有污染,还可以促进当地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
1.畜禽养殖规模化情况。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政府相继出台了鼓励畜禽养殖规模化发展的扶持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畜禽养殖规模化的发展。重庆市涪陵区新妙镇有常年存栏1万头生猪场2个,常年存栏2000头生猪场2个(种猪场),常年存栏300头以上的养猪场11个,存栏31800头,约占全镇存栏的90%,年出栏3.1万头,约占全镇出栏的92%。存栏50头以上的养牛场有2家,存栏228头,占全镇存栏的41%,存栏1万只以上的家禽场有2家。
2.畜禽粪污产生量及利用。根据有关资料和经验数据,规模猪场存栏生猪头均年产干粪为390千克、年产污水4000千克,头均存栏肉牛年产干粪为6500千克,年产污水为9000千克。
按上述数据推算,该镇规模猪场年产干粪12402吨,年产污水127200吨;规模肉牛场年产干粪1482吨,年产污水2050吨。存栏1万只以上的规模禽场年产干粪15000吨,年产污水1410吨。该镇畜禽规模场干粪综合利用率达85%,利用方式以蔬菜、果园基地等直接还田为主,该镇规模猪场污水处理率为56.13%,主要采用干湿分离和生物处理技术,实行污水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治理,其中,用种养结合或养养结合处理污水有3个场;用沼气处理污水的有1个场,容积为536.6立方米;还有1个场为一点不作处理直排污水;有6个场为零排放。
3.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情况。从调查情况看,该镇规模养猪场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家禽批量圈养其次,500头以上猪场和大、中型家禽养殖场往往造成周围农村环境恶化,周边农田肥力过剩。园地生态放养优质鸡对环境污染较小。鸡粪由于较干,可以直接作水产的饲料,商品率高,对当地环境影响也较小。
1.畜禽规模养殖户治理污染意识不强。大部分养殖户对本场所需用水量、产生的粪污量掌握不准,到目前为止还有1家规模养殖户的粪污在直排,造成水体污染。有的场任意将粪堆放在公路边,村边等,污染周边环境,有的场虽然有污水处理设施,但容积小,处理能力弱,与污水产量不配套。
2.缺乏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的保障机制。畜禽养殖业是微利产业,而进行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需要较大的投入,特别是要按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管理办法》的要求,没有一定的保障机制,畜禽养殖场的迁移和进行污染治理单靠企业自身投入难度较大。目前,由于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认识不够,国家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用地、用电及税收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3.粪污综合利用率不高,与有关部门要求存在差距。一是粪污处理过于简单,有的是未作沉淀、发酵处理,直接排放田间、鱼塘;二是实行沼气发酵处理的养殖场,未将发酵后的沼渣、沼液用作有机肥,而是直排河流等,造成沼渣、沼液污染环境。
1.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针对畜禽生产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发展的特点,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城镇化建设要求,建设一批与土地肥料消纳量相配套的畜牧养殖小区,按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进行统一规划,明确环境敏感区,如城镇、风景区、饮用水源头区周围不宜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把养殖场与农田、鱼塘、园地一并规划,并合理调整畜牧业产业布局。养殖场(小区)建设提倡与农田(水田、旱地)、茶(果、桑)园、山林进行结合规划,统一布局,力争粪尿全部就近消化的农牧结合的生态模式。原则上按1亩耕地(园地、水塘)2头猪(0.2 头牛、4只羊、60只肉禽、40只蛋禽、30只兔)的标准配套规划建设现代化养殖场(小区)。这样能就近利用田、园、林消化处理养殖场粪肥水,就近利用养殖场粪肥水解决田、园、林有机肥。
2.大力推广畜禽养殖场清洁生产技术。清洁生产是将畜禽养殖污染预防战略持续应用于养殖生产全过程,通过不断完善管理和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对于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先进的清粪工艺和饲养管理技术,可大幅度降低污染物产生量。如环保型饲料应用现代营养学原理,通过生物制剂、饲料颗粒化、饲料膨化或热喷等技术处理,在不降低畜禽生产水平的基础上,可以从源头上控制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尤其是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并抑制、分解、转化排泄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从而降低氮、磷和各种金属物质的排泄量和有害气体排放量。同时,通过对养殖场区的绿化、立体养殖等措施,可实现养殖业无废物排放,资源再生利用的绿色畜牧产业。
3.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
建议各级政府充分认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镇、行政村制定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发挥综合治理的整体效益;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并把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有机结合起来,协调好保护区、治理区、受益区的利益关系。在具体工作中,应当实行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建议分步实施,由浅入深,优先解决重点地区、环境敏感区域的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注意认真总结推广成功的、切实可行的经验与做法,巩固发展污染防治成果;在管理上、技术上以及工程措施上逐步深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