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君(江苏省盐城市农业委员会)
免疫注射是动物防疫工作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有效地控制了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动物防疫业务主管部门如何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对免疫注射工作的目标考核和管理,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实际效果,已经成为新时期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平时的工作实际,就动物免疫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建设谈些粗浅认识。
《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是开展动物免疫工作目标考核的法律基础;同时,国家明确的防控要求和技术措施,也是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对于考核的具体内容,除定性的工作要求外,应尽量做到指标量化,增强可操作性。定量考核的指标主要为:
一是发病率和死亡率。这是检验动物免疫成效的最重要指标,必须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总体要求确定,畜禽发病率、死亡率要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内。农业部提出的“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也是各级动物防疫部门的目标考核重点。二是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4种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的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畜牧业相对发达、动物防疫基础较好的地区,免疫抗体合格率的指标可适当提高。三是免疫标识使用率和免疫档案规范率均要达100%。四是疫苗“冷链”及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善率要求100%符合规定标准。五是服务体系健全率。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重点是基层兽医体制改革,看是否建立编制、业务、经费“三权”归县的乡镇畜牧兽医站;村级动物防疫员实现100%全覆盖。
考核的主要目的是检查免疫任务完成情况,提高免疫工作水平。由于动物免疫是常年性工作,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此,检查考核的时间和间隔非常重要,只有科学合理地安排考核时间,才能不断地发现不足,及时整改,真正起到促进全年免疫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的作用。建议把握三点:一是按免疫阶段考核。按照农业部总体部署,目前在全国范围开展春、秋两季集中免疫行动,有的地区还开展了夏季集中补免行动。建议在“三大行动”结束后,随即进行相应的考核,一方面能检验“三大行动”的效果;另一方面能发现问题,采取补救措施。二是按免疫类型考核。对于按程序自行免疫的规模养殖大户,主要是发挥监管职能,将责任进行“压力传递”,促其自加压力,自行规范。对于由专业防疫人员免疫的散养户,主要是集中免疫、整体推进。因此,在考核时间的安排上,可以进行适当统筹,内容上也应有所侧重。三是按免疫时序考核。免疫后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有效抗体,比如,考虑到各类疫苗接种后产生有效抗体的时间不尽一致,兼顾多种疫苗免疫后的不同情形,为准确反映免疫接种后有效抗体的实际水平,建议大面积抽样检测的畜禽个体,应选择在免疫接种后20天左右为宜。
考核所采取的方式需要顺应动物防疫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适时调整。一是契约式考核。将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动物免疫工作的目标任务,以签订责任状、承诺书、服务合同书等形式,对被考核对象进行“传递”和“告知”,做到考核有据可依、可查;同时将考核细则公开,做到阳光操作。二是交叉式考核。抽调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异地”互查,便于查出真实情况。三是随机式考核。检查组在考核现场随机抽取样本(或指定现场),防止虚假应付、蒙混过关。四是跟踪式考核。建立考核档案,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限期整改。在整改期限过后,及时组织跟踪督查,检查是否整改到位。
首先,要有相对稳定的专业人员。考核组必须由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水平较高、熟悉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人员组成。由于每次考核的内容和要求不尽相同,因此要积极开展考核前人员培训,统一标准,提高考核工作水平。其次,要改善考核装备。特别是市、县级的兽医实验室,要添置硬件设施、加强软件建设,顺利通过农业部验收并获得相关资格证书。第三,要提高考核的信息化水平。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研究开发专门计算机软件,应用于免疫注射考核工作中,切实提高考核工作效能。
要使考核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对考核的结果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判和处置。一是及时公布结果。考核结束后,主管部门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考核情况进行核查、整理、统计、汇总和评比,并将结果及时予以通报;弘扬先进,让好的经验和做法得以推广;鞭策后进,对不足和问题进行曝光。二是实行以奖代补。对考核中涌现的先进单位,要兑现奖励承诺。建立专门的奖励基金,除精神鼓励外,可以考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适当加大对动物防疫工作的投入。三是进行失职追究。对履行职责不力、造成动物防疫工作缺位和失误或酿成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法、依纪进行严肃查处,将失职追究制落到实处,触犯刑律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