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群, 蒋元涛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 200135)
MA Chao-qun,JIANG Yuan-tao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Shanghai 200135,China)
在研究信息服务资源整合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信息服务资源的概念界定。信息服务资源涵盖信息服务和信息资源两个词,但又不是两个词含义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机结合。信息服务是通过研究用户、组织用户、组织服务,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用户,最终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这一意义上看,信息服务实际上是传播信息、交流信息,实现信息增值的一项活动。信息资源的概念则是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一般来说,狭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广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综合前面信息服务的概念,信息服务资源是以服务为目的,由信息内容这一核心要素和与之相关的信息设备、信息网络、信息技术、信息人员等支持性要素组成的信息资源。
我国港口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现正向第四个阶段迈进 (见表1)。
目前,国际上关于第四代港口的描述,主要是根据联合国贸发会 《港口通讯》1999年第19期上发表的 《第四代港口》文章,认为第四代港口主要处理的货物是集装箱,发展策略是港航联盟与港际联盟,生产特性是整合性物流。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 “第四代港口”的内涵出现了新的变化。宁波市交通局副局长孙时光2009年在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港口服务网络港口发展大会上指出, “第四代港口”在兼容 “第三代港口”功能的基础上,作为全球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强调港口之间互动以及港口与相关物流活动之间的互动,满足运输市场对港口差异化服务的需求,提供精细化的作业和敏捷的服务,以形成柔性港口,促使与港口相关的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无缝连接。
表1 港口发展四阶段
由此可见,未来港口的发展,更加强调港口自身成为客户供应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即港口从静态的、节点型的角色转变到动态的、网络型的角色。无论是港口空间上的相互关联、对客户的差异化服务,还是精细化作业、快速反应的柔性化要求,都使得第四代港口更加强调物流和信息流的快速运行。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信息服务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势在必行。
港口信息服务资源的整合是增强港口竞争力的关键,根据信息服务资源的内涵,结合第四代港口的发展特点,港口信息服务资源的整合可分为三个层次:战略层次的跨港信息整合、战术层次的业务信息融合和技术层次的平台信息聚合。
技术层次:技术是军事打击中的基本技能,需要在战术中综合运用,发挥威力。它在取得整个战争的胜利中居于基础地位,正因为是基础,所以十分重要。港口信息整合的 “平台信息聚合”,就是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港口信息服务资源进行整合。但技术具有易得性,在短期内能够学会,难以构成港口独特的竞争优势。
战术层次:战术是决策者在中观层面运用创造性思维对技术进行综合运用。业务信息融合,就是着眼于以港口为重要环节的整条供应链的整合。只有港口各部门与企业及其上下游的业务整合完毕后,信息才能在此基础上做到实时更新、双向沟通。战术成功固然可以大大提升整合效果,但是相对战略而言,其作用还是有局限的。
战略层次:战略是在非常宏观的层面上统筹整个战争,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自然地理环境、国际政治环境等外部环境的制约。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信息服务资源的整合不能把视角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某个港口,而是还要观察世界港口大的走势。港口产业群的融合是一种趋势,跨地区的港口信息整合才可能在更大的层面上赢得成功。
目前新加坡有超过350个应用系统,其主要系统有PORTNET负责对外的电子数据通讯与交换。PORTNET所提供的服务十分强大,主要包括船舶靠港时程、货柜、货物清单、货物追踪及化学危险品数据库查询和货柜舱单、危险品申报、靠港申请及出港时程预报等通关自动化,并通过贸易网络TRADENET实现了关贸网络相连,还可与政府国贸及签审机关作数据交换。此外,除了政府提供的公众网络外,物流企业也都先后斥资建成了电脑技术平台。通过技术平台,客户不但可以下订单,在托运的货物进入公司运行以后,客户还可以随时了解所交运货物即时的空间位置,了解货物当时所处的运送环节和预计送达的时间。
新加坡在供应链整合方面也有先进之处:新加坡港物流发展具有供应链物流中心和联合型物流中心两种模式的特点。供应链物流是由港口物流企业与航运物流企业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各方分工合作,共同投资组成的;物流分工明确、集约经营。联合型物流中心是由港口与保税区或者与所在城市共同组建的物流中心,使港口与加工业联合发展,业务衔接良好。
鹿特丹港的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属于地主型物流中心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主要有:一是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租赁给企业自主经营;二是港口配套设施齐全,储、运、销形成一条龙服务;三是港口物流中心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四是港口工业发展迅速,已形成物流链。
鹿特丹港还一贯重视信息化建设,并关注港航物流企业的利益诉求。自2004年起,鹿特丹一改之前复杂繁琐的港区系统,启用了简单易行的鹿特丹港业界共享系统,从商务、航运、港口、港务局四个方面,针对收发货人、船公司、码头企业的需求提供信息服务。一家名为Port Infolink的公司就专门为鹿特丹港建立了经济有效的信息共享系统。该系统由750多个企业及机构共享,平均每月信息流量为30万个,当中包括电子数据互换及互联网服务等。业界共享系统已成为鹿特丹港口不可或缺的现代化设施,是该港口网络化及完善腹地连接之后的第三大竞争优势。
纽约港和新泽西港分别隶属于美国的纽约州和新泽西州,因此两港早期发展并没有整体的合作规划,甚至两州政府就港口和航道边界问题还争论不休。后来随着货物吞吐量的急剧增加,两州政府为了提高港口资源利用效益,共同协商组建了联合港务局进行统一管理。其联合港务局即纽约·新泽西港务局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和保护纽约及新泽西港口地区内的商业业务,负责监管两州的陆、海、空运输网络系统。如实现两港公共基础设施的统一建造和维护,两港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维护等。此外,港务局还协调港口的整体发展,使两港分工明确,各发挥其所长。
纽约·新泽西港的港口合作脚步还不止于此。纽约水网密布,内河水运源远流长,但多年来侧重公路运输,水运积累的问题不少,如船型增大、河道变得狭窄。而在这一领域,鹿特丹港有丰富的经验,于是2001年纽约·新泽西港与鹿特丹港签约,共享鹿特丹港多年来的内陆航运与物流分拨经验。正是在与相邻、先进港口的密切合作中,美国的纽约·新泽西港才得以长足进步,逐渐成为了北美重要的海运集散中心。
从纽约·新泽西港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港口唯有合作才能持续发展。港口发展也是信息服务资源整合的意义所在,否则,整合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纵观我国,共有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五大港口群,但那多是地理接近而形成的港口群,内部合作还很欠缺。其中,珠三角港口群毗邻香港国际航运中心,以广州港和深圳港为主导,发展迅猛。但相同的地缘条件导致不同层次港口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环渤海港口群,最具发展潜力,但内部的天津港、大连港和青岛港之间的竞争多于合作。
纽约·新泽西港的合作经验有下面几点值得我们借鉴: (1)统一协调、广泛合作。为缓解港口之间的竞争关系,必须有联合的权威机构采取相应的政策方法进行协调,把握方向,纽约·新泽西港务局就是榜样。港口的一体化除了基础设施、信息系统的统一规划外,还体现在优势互补,交流先进经验上,同时可以对港口进行整体宣传,提高港口群整体知名度,形成区域品牌。 (2)自负盈亏,保持港口运营的活力。纽约·新泽西港的建设就是港务局通过销售债券的方式集资,不依赖于政府的预算,呈现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特点。限于我国国情,港务局不独立于政府,但我国政府仍可只在对影响港口群整体利益的方面进行干涉,从而保证港口运营的自主性,营造合理公平竞争的环境,为港口发展带来活力。
港口信息服务资源的整合需要业务整合先行。物流供应链的四个子系统即航行作业系统、装卸作业系统、堆存作业系统、集疏运系统必须互相协同配合才能保证港口物流运作以最大功效顺利进行,形成最大的吞吐能力。港口供应链整合的核心在于并不只局限于某一环节、某一子系统的整合,而应克服各环节之间、子系统之间的摩擦和内耗,实现港口物流全过程的协同。
新加坡港的联合策略,鹿特丹港的一体化策略都给我国港口的供应链整合带来启发。一个完整的物流链可能包含海运、港口、铁路、公路甚至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涉及到海关、商检、金融等诸多部门,这些部门既有竞争又有合作。要发展好港口物流,必须取得政府支持,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加大力度对港口物流所涉及到的产业进行整合,积极引导传统运输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型,对各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的经营者通过建立行业协会或合资、合作经营等方式,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与协调,建立利益共同体,规范竞争秩序,充分发挥各种运输资源的合力,保证物流链的通畅和高效运行,促进物流规模的不断扩大。
(1)进行平台建设。由新加坡港和鹿特丹港的信息技术应用可知,港口信息服务资源的信息化的整合有赖于信息集成平台的建设。信息集成平台的建设需遵守 “自上而下”和 “自下而上”相结合、“系统开发”与 “标准研制”相结合的原则。也就是说,平台建设要有统一的规划,有统一的标准,同时,需建立网络基础设施平台、港口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港口内部管理信息平台、港口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和面向社会的电子商务平台等完善的平台集成网络,使数据可以灵活交换与共享。此外,平台建设也要充分利用已有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2)引入物联网技术。港口信息服务资源的整合还需要先进的技术做后盾。物联网可以将物品进行标识,实时监控物品的运载情况。此技术的发展能够实现供应链系统的全程信息化,引进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并对现有供应链上企业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升级将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因此,应培养人才,致力于在实现物联网技术设施与港口原有技术设施兼容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对新技术进行测试并不断改进,最大化发挥新技术的优势、利用新技术的功能,实现新技术与现有技术在管理信息系统层面上的协调互助。
[1] 杨艳丽.基于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看 “第四代港口”信息化建设[J].港口经济,2009(10):23-24.
[2] 董代,真虹.第4代港口的概念与内涵[J].水运管理,2008(1):15-16.
[3]董萍.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的现实契机——信息整合[D].广州:暨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6.
[4] 黄新.后危机时代中国港口信息化展望[J].港口信息化,2010(12):57.
[5] 唐一之.国内外港口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特征[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4):85-86.
[6] 保尔·米特雀纳.鹿特丹港口物流建设与展望[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4(2):36-37.
[7] 毕超.浅析第四代港口特征及我国沿海港口发展思考[J].市场周刊 (新物流),2009(4):56-57.
[8] 夏东进.论国外港口物流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商贸工业,2009(23):129.
[9] 杨承新,荣朝和.试论港口物流系统的协同机制[J].综合运输,2008(11):60.
[10] 潘丽,严屹.港口经济发展推动港口信息化建设[J].现代电信科技,2009(7):20.
[11] 孟庆丰.以港口为核心 充分利用已有信息系统[N].中国交通报,2009-11-13(006).
[12] 李一方,姜宝.物联网技术在港口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0(8):29-30.
[13] 唐黎标.国外港口群管理先进经验之探析[J].港口科技,2009(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