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媒体课件在使用上存在一个误区:“人—机互动”完全代替“人—人”互动,教师在课堂上变成了“放映员”。这在极具互动性的语言课堂上是十分有害的。为了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我们需要厘清语言课堂上教师、学生和计算机所扮演的角色,对多媒体课件的角色有一个清楚的定位。多媒体只是一种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工具,计算机只是在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不能成为语言课堂的主角,更不能代替教师而成为课堂的主导。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教师可以扩大课堂信息量,更充分的备课,并且提高课堂效率。为了使多媒体课件扮演好工具的角色,充分发挥其辅助作用,在使用时需要遵循“KISS原则”、“必要性原则”和“多备少用”的原则。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语言教学;辅助;KISS原则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也已经很普遍了。“师生从原先的‘不适应到现在的‘离不开,从‘要我用到‘我要用,信息化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展了原有服务,促使服务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王左利,2011)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改革也已由一种发展趋势变成了事实。但在这种改革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师们对此也做出了一些反思。比如,王思燕(2006)指出“……这些都值得我们的反思,尤其是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师的任务和作用,课程资源,学生等因素。”(王思燕,2006)在教学实践,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在授课时变成了“放映员”,学生则是完全跟着多媒体课件走。这就使原来师生之间的“人—人互动”变成了一种“人—机互动”。上课变成了“教师点鼠标,学生照着抄。”这种现象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乃至整个教学活动实施都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
二、多媒体课件对“师—生互动”的影响
(一)语言课堂的互动性原则
互动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对象之间彼此交流思想、相互影响的过程。在传统课堂上,教学活动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开展的,教与学的交互是教育的本质特征。“学习心理学者认为学习成果是学习者与学习情境的双向互动过程(reciprocal interaction)的结果。……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奠基人让·皮亚杰(Jean Piaget)认为,知识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认知关系的建立是主体与外部世界在连续不断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个结构的集合。”(蔡向凡,2005)
(二)多媒体课件在互动中的作用
多媒体的关键特性包括信息载体的多样化、交互性和集成性。它的交互性就是让传播信息者和接受信息者相互之间有信息的实时交换。它将计算机与表演艺术结合起来,从而使得信息的获取与传递因戏剧效果的加入而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这就使得多媒体课件有可能承担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所承担的功能。“英语教学中一些机械性的练习可以在电脑上进行操作,将“人—人”操作改为“人—机”操作。”(邓星辉,2003)
这样,原来的“师—生互动”课堂中,多出了多媒体课件这一具有交互性的元素。由于多媒体具有交互性,原来的“人—人互动”就可能会演变为“人—机互动”。面对这样的新问题,我们必须厘清“教师”、“多媒体课件”与“学生”三者在课堂中应有的角色。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确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三、多媒体课件的角色
(一)多媒体课件是工具而不是主人
任何一项技术,如果使用的人驾驭不好它,就不会充分发挥它作为工具的作用,甚至会反过来辖制使用者。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应牢记自己是它的主人而不是奴仆。教师应驾驭教材,设计好课堂,并按照课堂设计的需要亲自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什么时候用多媒体课件,如何使用,使用多少,都由教师来决定并且按照课堂的实际情况随机掌控。
李建萍早在2004年就提出:“师—生互动”成为教学中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就是教师与多媒体课件的关系,也就是“人机关系”的问题,教师决不能成为单纯的“机械手”和“放映机”。教师应该是整个课堂的导演和总指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言传身教、教书育人,这一些都是多媒体课件所无法取代和完成的。(李建萍,2004)
如此,多媒体课件对于教师而言应当是“锦上添花”、“如虎添翼”,而不是“作茧自缚”、“画蛇添足”。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的工具,能够有效补充人类脑力的局限性。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多媒体课件可以为教师提供一种过去无法想象的便捷,可以让教师更加自由地选择授课材料和授课方式。
(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师备课
由于计算机具有强大的信息存储功能,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人脑记忆力的局限性,解放了脑力。在没有计算机技术帮助的情况下,教师往往需要将授课内容、授课环节与授课方法熟记于心,才能使课堂进程流畅顺利。有了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师不必担心上课会忘记哪个环节,课件上的信息也会时时帮助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记忆。教师则不必花精力去记住所备的课,将解放出来的精力用于设计课堂和精选材料上面。这样,教师就可以用更多的脑力去“备课”,而不是“背课”。在课堂上,由于多媒体课件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人的记忆,教师可以更加的挥洒自如,更好地掌控课堂。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扩大课堂信息量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能借助于教材上提供的材料。一旦需要补充教材之外的材料,则十分不便,常常需要借助与“小黑板”或者印刷品。而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则可以随意补充各种材料,不必印刷,不必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对于语言教学来说,多媒体课件更是对视听训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
“多媒体的含义是利用计算机综合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影像、动画和其他视频信息后而构成的一种崭新的传播工具和应用系统。”(秦秀白,刘丽燕,贾国栋,2001)传统课堂的典型特征是“黑板+粉笔”,所使用的媒体主要是文字。播放声音需要借助与磁带录音机,需要展示图片则需要教师自己画,或者借助于幻灯片放映机。多媒体课件则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各种媒体集成在一起,操作方便,切换简单。教师利用这一技术,可以方便快捷地向学生展示各种语言材料,尤其是视听材料,加大对学生的视听训练。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效率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准备的材料主要通过黑板展示,所以受到了板书时间和黑板空间的限制。而多媒体课件可以让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在课堂上即时展示出来。原来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临时写在黑板上的材料,提前存储在多媒体课件上。这样,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帮助教师节约一部分课堂时间用来安排更多的教学活动。而且多媒体课件本身也可以帮助教师增加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四、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原则
为了使多媒体课件扮演应有的角色,在语言课堂中发挥出上述优势,避免其对“师—生互动”的负面影响,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 KISS原则
KISS原则最初是由凯利·约翰逊(Kelly Johnson)提出的,意思是要保持简短“keep it short and simple”。KISS原则指出,大多数系统要在简单而不是复杂的情况下才能运行地最好,所以在设计时要尽量保持简洁,避免复杂(Wikipedia)。多媒体课件也应当遵循这一原则,要简洁明了,不宜过多。在语言课堂上,更是如此。语言材料是无限的,在信息时代,各种形式的而且是真实的语言材料更是垂手可得。在课堂设计时,要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对语言材料加以取舍,只保留必要的、难度适中的、容易记忆的、突出教学目标的语言材料。
(二)必要性原则
由于多媒体的集成性和快捷性,教师容易对多媒体课件产生依赖,从而忘记了具体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容易变成“为多媒体而多媒体”。教师在备课时,应基于对每节课具体教学目标的把握,来决定是否要用多媒体课件、用多少、怎么用、什么时候用。有的课堂可能需要将完整的教学环节用课件来展示出来,而有的课堂可能只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两张图片或播放一段动画而已;有的课堂可能需要用的PPT课件,有的可能需要用Flash软件制作课件,有的可能只需要用Word即可。
(三)多备少用的原则
为了在保证信息量的同时,又遵循KISS原则和必要性原则,教师可以在制作课件时做一些备用内容。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适时调整。需要用到哪项内容,则可以随时调出来使用,不需要用则可以舍去不用。要灵活自如地做到多备少用,则需要教师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充分利用超级链接等功能,以免在课堂上出现技术故障而弄巧成拙。
五、结语
总之,多媒体只是一种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工具,计算机只是在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不能成为语言课堂的主角,更不能代替教师而成为课堂的主导;在具有鲜明互动性的语言课堂上,不能以“人—机互动”代替“人—人互动”。多媒体课件也不能沦为“无尘的黑板”活“电子显示板”,代替教师的板书。如果使用得当,多媒体课件可以让语言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荀子在《劝学》篇中说过:“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於物也。”多媒体课件终究不过是“物”,作为教师,要学会驾驭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蔡向凡.互动性原则与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
[2]邓星辉.基于多媒体视角下的外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9).
[3]李建萍.多媒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利弊[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9).
[4]秦秀白,刘丽燕,贾国栋.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3).
[5]王思燕.对多媒体英语课堂教学的反思[J]. 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 2006(3).
(作者简介:李忠(1982.2-),男,汉族,河南正阳人,本科,助教, 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外语系,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