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发展中的会计理论与实务探讨

2012-07-09 19:30胡晓玲
商业经济研究 2012年9期
关键词:金融工具公允工具

胡晓玲

内容摘要: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以及金融业务发展的蓬勃创新,金融衍生工具作为新世纪金融创新发展与进步的典型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突破了传统的金融业务市场,从规避金融风险、灵活应对金融管制、多样化产品、增设金融服务、增强流动性、以小搏大等角度,向整个金融业乃至经济环境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金融行业的快速成长,全球性的金融沟通与交易网络逐步形成,世界经济一体化得以促进;但异军突起的金融衍生品对传统理论及体制造成结构性冲击,以投机获利为目的,不断挣脱市场管控,也导致金融市场危机加重。在会计发展方面,这种冲击体现在理论及实务中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义缺失、计量不当、核算缺失及监督空白等。因此必须探寻新时期的会计理论及实务问题。

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 会计理论实务

我国金融衍生工具中会计相关问题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确认

金融衍生工具从会计理论的角度,根据IASC(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国际会计准则的第39条的描述,应具备三方面特征:一是其价值随特定利率、证券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或利率指数、信用等级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二是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要求较少的净投资;三是在未来日期进行结算。这事实上打破了对会计要素的定义,不再仅限于过去发生的交易和事项,而且关注于未来交易和事项。我国学者普遍将金融衍生工具视为金融现货交易的派生物,主要有远期合约、金融期货、期权、互换等内容,存在杠杆性交易、跨期性保值、合约性交易等重要特征,且我国金融衍生工具不同于国外发展水平,目前在逐渐发展壮大。我国2006年推出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套期保值”等四项准则将金融衍生工具作为新的单独要素纳入报表体系,对相关会计问题进行详细规范,从规范的角度上更偏向于对国际标准的借用,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的宏观把握和具体问题的定性。根据会计相关理论,衍生工具相关要素及确认标准还需在更多层次进行构架。

从会计的理论出发,金融衍生工具以合约为主要表现形式,其实质与企业的资产、负债等功能和作用存在一致,只是这发生于将来的义务及权利履行而促成资源及利益的内外流动。因此可从两个角度来解析金融衍生品中的会计确认,进一步扩展要素概念。将从法律角度的合约权利与义务视作一种利益流动,从而转化为金融资产与负债。这样的思路是符合会计要素理论的,作为合约性质的金融衍生工具,当合同买方购进金融工具时,所获得的是向卖方收取现货的合同性权利;卖方卖出金融工具时,实际是对买方的金融现货负债,拥有对买方履行合同的义务。这就达成了标准中所认定的有关经济利益在企业中的流入与流出。衍生工具在交易过程中的系统性细致确认。然而相对于这一过程中成本和价值的可靠和明确计量,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复杂及繁多,及转移过程存在权利的放弃与保留。所以另一方面,要从金融衍生工具交易过程出发,对金融衍生工具进行类型划分,属于合约交割还是互换,并予以利益上的定义区分,实务上衍生工具发生转移时,根据ISA39对终止确认标准的修改是一种控制权分析法的思路,以控制权获得或失去为标准来判断资产或负债是否应该进行初始或终止确认,就有效避免双方会计确认的不一致性、定义的主观性等问题。

这样的确认思路,依旧还是存在某些不可解决的问题,随着金融衍生品不断推新,某些交易过程有潜在性,判断和确认上可以主观化选择,某些金融工具交易时确认较早而缺乏严谨性,如对套期保值业务。会计确认还是面临众多困难有待解决。

(二)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披露

对于金融衍生工具进行会计披露,主要目标就是如何尽可能地将会计信息在财务报表中得到充分披露。落到实处,会计披露的重要信息就是对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的信息披露改进,将衍生工具能够充分纳入其中。因此在调整要素时,有人也提出将会计恒等式调整为“资产+衍生金融工具资产二负债+衍生金融工具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即为传统意义上的概念,“衍生金融资产”为未来交易衍生金融工具所取得一定经济利益的权利,“衍生金融负债”为未来交易衍生金融工具所支付一定经济利益的责任,同时相关报表的内容也要同时调整。但是这只是短暂性地解决金融衍生工具的确认和计入问题,并没有彻底完成对于衍生金融工具这个新要素与报表体系的融合问题。在未来还会发生的业务中,如何从新的角度指导和思考会计信息是需要进一步探寻的,尤其是对于定义的进一步确定,要更具前瞻性和普适性。

对于利润表,现行会计收益是以全面收益观为原则,全面收益包括了一个企业全部权益变动(资本性变动除外)。即全面收益是企业一定时期产生的全部损益,包括企业营业损益和非营业损益,尤其还包括实现损益和未实现损益。按照这个观念,它强调企业一定时期内已实现的损益,资产和负债认为是收益确定的前提,收益是企业净资产的增量。除了所有者加投资、收回投资和分派股息之外,其他所有项目,一旦引起企业净资产变动,均计入全面收益。即全面收益就能够做到既包括已实现的损益,又包括未实现损益(如衍生工具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即从会计恒等式的角度为:全面收益=(以公允价值计价)期末净资产-(以公允价值计价)期初净资产-所有者投入+分配给所有者。这样就有利于理清报表的逻辑关系,带来信息完整性和客观性,也有利于让报表提供真实有决策帮助作用的信息,使业绩信息符合实用价值,并且也能够使得公允价值计量更为顺利。

(三)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计量

金融衍生工具在计量中存在的难题就是这一交易过程远离真实的资本及运作过程,并且不确定因素多、规模及地域选择灵活。新准则中最重要的是对金融衍生工具的计量属性定为公允价值,不再进行表外披露而以公允价值计量,但是在计量的规定上依旧不够全面和完善。比如公允价值很难确定,数据容易变动不稳定等特点,使得信息不稳定不可靠,当金融衍生工具通过估计市场价值的方式计算公允价值时,要通过外汇汇率、信用风险、股价指数、服务成本等参数进行全面分析,这无形中提高了对企业或单位的市场信息收集与掌握能力,还有抗击风险的抵御能力。另外,这种确定过程存在一定主观性,在估价过程中各企业的方法、参数不同,导致信息不一致,诸多问题的制定充满争议,也给予某些企业和单位在报表信息的提供上留有虚报、造假的空间。因此对于公允价值的确定和计量还需要进一步详细指导和规则规范。

在计量中除了在谈会计确认时提到的时点选择问题外,还需注意将金融衍生工具进行报表核算时,表内项目的计量基础应该是历史成本,但是也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数据,这样的混合计量使得问题不一致,经济意义不一致,缺乏可比性。

我国金融衍生工具未来发展形势

目前的金融体系发展处于较为不完备的阶段,金融衍生工具发展条件受到一定外部限制,因此还没有面临庞大的金融衍生市场,这样更有利于提早吸取国外发展经验,逐步健全金融衍生市场的规范管理和金融会计的系统化改善。

在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监管与防范工作中,会计理论与实务是不容松懈的一环。我们也不要忘记2008年次贷危机对于全球金融造成的重大影响,众多国际名牌企业也在这场危机中率先倒下。而这场浩劫的始作俑者也正是衍生金融工具。由此可见当以规避风险、套期保值为主要目的的金融衍生工具偏离主要发展方向,而走向投机化、利益化,它存在的风险也越来越高。监管部门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监管、防范、有效的引导及规范化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于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主体、客体中存在的大量企业、单位及部门,在真实会计信息的掌握、反映是保证这一监管有效实施的根基。

由未来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形势来看,面临许多挑战包括深化市场体制改革、经济转型升级、社会转型提高等问题,这些过程中对于金融市场而言也存在一定行政手段和措施难以控制的部分,这就需要更为自由的衍生品市场来完善,机构、企业与个人越发需要对衍生品的风险管理。据估计,未来5-10年,中国经济将纵深发展从而走向金融大国的关键时期。可见金融衍生工具在未来只会持续发展,走向常胜,并且从由政府主导与推动,慢慢走向自主。这对于企业驾驭风险能力、市场监控规范能力等都是严峻的挑战。

发展建议

(一)完善金融衍生工具发展的外部环境以健全金融与资本市场

其实金融衍生工具发展的不确定性,与整体经济社会环境存在很大关系,目前我国的金融和资本市场还不够完善,降低信息的不确定性,就是要不断地完善市场体系。

建立健全一个活跃而健康的市场体制,相关准则要进一步予以明确和落实,不断发展完善;不仅是对于会计准则的确立落实,还有社会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尤其是金融市场监督部门。金融会计要提高公允价值估价体系的建设,借助完善的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评估及公允股价等整体体系运作,有效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配套的法律法规要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监督金融与资本市场,让各部门能够把握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趋势,相关法规及时更新;交易所要强化企业、单位的行为监管,对于财务、风险、信用等问题要予以指标考核,系统评估等综合监督。因此解决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不确定问题的根本,还是在于整体市场发展之上,在于体系健全问题之上,需要通过长期的综合努力。

(二)进一步完善我国新的会计准则制定

随着金融衍生市场发展的日新月异,衍生工具种类繁多、使用广泛,相应配套的准则不能按照现行的许多模糊概念或尚未定义的概念盲目处理,相应部门应当不断更新准则内容,提高会计核算能力,降低会计处理风险。

首先需要做到加强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建立,让基本概念、原则、特征等更为确定和明晰,而不是流于表面的现象解读。录入时点、表内确认、可抵消情况、可披露内容、套期等都需要获得确定。对于金融衍生工具,应当作为一项重要的学科研究工作,以此打好准则研究的基础,努力促使金融衍生工具会计遵循合法性、公正性、一致性、及时性方向发展,会计信息收集更为全面客观;其次在设立准则中,须向国外的众多经验中借鉴,与国际发展接轨,这并不等于照搬条例,而应当保证国际间准则的协调。

(三)加强社会及企业的会计管理并提高会计从业者的业务素质

金融衍生工具就我国目前发展而言,还是较为新兴的领域,相对发展起来的金融会计理论也在不断深入和成熟。确实对于金融衍生工具这一不确定性高、风险多、价值波动大的项目,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存在困难。因此,应当得到社会及企业的高度重视,一方面加强会计管理,一方面必须提高会计从业者的工作素质。

各企业应当加强会计管理。首先,会计管理方法必须应企业实际情况而选择,对于金融衍生工具内容较多的企业,不能仅局限于对于传统资金耗费、筹集、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管理,而要将金融衍生工具的变动纳入其中;其次,金融衍生产品存在一定风险性,管理者需要通过会计管理来有效监控资金流动,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短期、中期及长期的发展情况予以估计,然后按相应的企业目标,帮助决策者提出有效的资金决策、成本决策和风险决策。另外,金融衍生工具要求对权责发生制作出更为明确的解释。 再次,要在企业中建立会计完善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确保正确决策的基本条件,是防范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风险的内在要求。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繁多信息进行专门化管理和统一,才能保证信息来源的广泛和系统化。并且这一系统还能具备会计风险预测,它是建立在金融风险的识别之上,是通过相关指标和历史数据的识别,辨别出未来金融风险出现的可能性,测算可能带来的企业损失。可以根据风险程度的高低,按不同综合风险系数,结合金融衍生工具估计损失额,为计提风险准备金做好可参考的决策准备,把风险控制到最低。

对于从业者的业务能力方面,需增设更多培训、考核和学习,善于应变新形势的会计问题处理,努力探索会计理论及实物在新问题中的应用,统一提升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广奇,钟有儿.金融危机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下)

2.穆方舟.衍生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12

3.郭凤,朱立群.中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现状及建议[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5(3)

猜你喜欢
金融工具公允工具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巧用”工具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主要变化及其应用
对公允价值计量:CAS 39的思考
有效利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
现代金融工具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