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韵古城说纳西

2012-07-09 17:39和克纯
西藏文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纳西纳西族丽江

和克纯

一座小桥一幅画,一湾玉水一剪屏。

最是游人好去处,迷人美景醉仙翁。

古城,我天天走,天天想走。古城,我天天逛,天天想逛。

水车,是第一景。水车,不论你早晨靠近它,还是黄昏时分走近它,它总是一样的神态,不慌不忙,一样的脚步,显得轻松自如。水车,不论是节日,还是平时,不管在它身边穿梭留影者、过往者多与少,它总是一样的安详,一样的平静。水车,不停地转动着,自它迈开第一个脚步的那一瞬起没有停止过前进。

曾有多少来自世界各地的兄弟姊妹在水车旁与水车合影,见证古城。可是,又曾有多少合影者明白水车给我们的启示:不论遇到什么样的气候,都要保持冷静与常态。水车是用来转动的,一旦不能转动或不再转动,就说明水车已经朽了或河流已干涸了。

沿着玉水河边向古城深处走去,先别忙看其他的景物,请你先抚摸或亲吻一下那青青可依的柳枝柳条吧!在玉水河两边的垂柳,多像亭亭玉立的纳西盼金美(少女之意)。她们彬彬有礼地恭候着到古城的游客们,她们饱含深情地等待着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们。

古城的柳是热情的柳,是含蓄的柳,是充满友谊和情感的柳。你不能折断她,但可以抚摸她,用你的脸贴近她,用你的红唇亲亲她,她不仅会即刻解除你旅途的疲劳,而且还会消除你曾经的忧愁。

当你对玉河边的杨柳有了一些了解和亲近后,不要急于赶路。请你不要放过在杨柳依依、玉水潺潺、鸟语花香的玉河小桥上留下你的倩影。我相信,这一瞬间,这一时刻的你是最美的。古朴而诗意的古城与你同在,此景此情只有用心和神去意会,所有的语言都变得那么苍白和乏力。不论你过去曾经有过多少的苦难与坎坷,感受了古城的这一切,你会沉醉,你会百分之百地沉醉。你的灵魂,你此时的灵魂已经升华,达到了空灵的境界。你此时的笑,才是真正的没带一点忧伤或不快的来自内心的最甜美的笑。

走吧!向古城中心四方街走!逗留多了会挡住游人前行的脚步。到了四方街你不要忙于向延伸的小巷走。四方街的西面有一座高耸的牌坊,名为“科贡坊”,据记载居住在那条巷里的杨氏门中先后有三个学子中了举人。一门三举,这在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是前所未有的事,被广为传颂。官府为昭彰杨氏三举人,特造牌坊,这就是“科贡坊”的由来。科贡坊经过几百年的风化雨蚀,显得有些苍老,但它是丽江纳西族自古尊师重教、重视知识、重视文化、重视教育的宝贵传统的最好见证。

今天,科贡坊已古为今用,开发为茶楼。读书可以明理,饮茶可以静心。当闲暇时,邀几位朋友,抱几本书,登上三楼,泡上一壶紫砂龙井茶,沏上一杯,呷上一口,打开四面的窗子,远眺古城美景,真是洗礼灵魂的好去处。

听纳西古乐是一大享受。听纳西古乐会长,被誉为“怪才”、“鬼才”的宣科先生的演讲更是一种乐趣。纳西古乐是丽江古城文化的一朵奇葩,被称赞为“东巴音乐活化石。”纳西古乐可以洗涤灵魂,而宣科先生的演讲可以再造灵魂。如果你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在古乐宫可以体会到思想和思想碰撞再产生新思想的无穷乐趣。是否如此,请你步入宣科先生的纳西古乐宫。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经历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欲望的人有不同的思考。

听了古乐之后,你对纳西文化有了些肤浅的认识。如果仅此罢了,从千里之外来到云之南边陲的你,回去后必定会后悔,甚至会悔恨的。所以你不论多么忙,必须挤出时间,只需挤出一小时半小时都可以。你可以选择一两个东巴字画店好好看看,在丽江纳西语中东巴字被称为“思究鲁究”,意为刻画在木和石上的痕迹。由于纳西东巴象形文字历史年代的久远性和文字的象形性,被称为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成为公认的稀世珍宝,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记忆遗产”。对于东巴字画,你即使看不懂,看得不大懂都不怕,只要你认真观察,仔细揣摩,你会明白这个只有三十万人口的民族能够创造出博大又精深的文化以及古城这一人间奇迹的本源。

纳西族重视文化,沿袭了上千年。纳西族有很深的文化底蕴,这不仅体现在古城,就是到了乡下,到了山村,只要是纳西族居住的地方,一年四季歌舞不断。不论男女老少唱上几曲纳西调,跳上几圈歌庄,诵上数首古诗是常见的事。难怪有人说,纳西族这个“小小的民族,创造了大文化。”如果你了解了纳西族就不会怀疑这句话的真实意义了。

“家家流水,户户垂杨”是古城特色。家家门上楹联,户户教子读书,城里山乡一样,书声不绝于耳,又是纳西族的鲜明特征。

你看,古城偌多门,偌多窗,贴挂着的楹联对子内容各不相同,字形各异。窥一斑,见一豹。就楹联对子而言不仅是增添古城的一道靓丽风景,而且表现了纳西族求同存异,相互包容,以和为贵,和谐共存,广纳开放的博大精神。

这么广博的纳西文化怎么能一下子弄懂呢?我想,你也该坐下歇歇了。歇脚的最好去处应当是从四方街往东的大石桥边的“明月茶楼”。茶楼不大,上下两层,各有三、四十平方米左右。茶楼紧靠着绕城涵远的玉河水。明月茶楼,布置得极其简单,但颇具匠心,楼上三间临水的房间皆为木雕窗子,室内桌子皆为红木所造,一切茶具皆与桌椅协调和谐,壁上挂着纳西族著名画家周霖先生的名画。推开窗子,映入眼帘的是那蓬勃盛开的鹦哥花,真是无风花自香。当明月慢慢地从东方升起,皎洁的月光洒在古城青瓦之上,石板路上,河水之上时,似乎把人们带到了一个朦胧的世界,谁也无法想象到的另一种神秘又梦幻的世界。

“明月茶楼”,取登楼赏月之意。如果你要到明月茶楼,请不要忘了带上相亲相爱的情侣。人的一生,不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顺境也好,逆境也罢;悲也好,喜也罢,没有爱没有友情就失去了激情,失去了创造,失去了希望。

然而,真正的乐趣和幸福不在茶楼。你看,那是从大洋彼岸来的高鼻子蓝眼睛黄头发白皮肤的洋老外和那几对说着标准普通话的身材修长端庄文雅的北方青年男女,还有打着粤腔、个儿不高拉拉扯扯的中年男女,古城有那么多的茶楼酒吧咖啡屋,他们就是不愿意坐在那儿眉来眼去,他们就喜欢沿着流水,绕着巷道慢慢地体验纳西族少男少女们的婚恋情趣。

往南几步就是古城三百四十余座大大小小的桥中的经典之作——大石桥。往北河沿近百米处都是遮天蔽日郁郁葱葱的槐林柳荫。说大石桥,其实桥长不过十米,桥高也不过三米。然而,这座桥的历史至少有七八百年了。桥面的石头经数百年的行走打磨,光洁如镜,丝毫没有岁月沧桑的痕迹,就是两边的栏杆也被磨得光亮光亮的。到底有多少人从桥上走过除了桥本身谁也说不清楚。然而,只要是到丽江,到过古城的人,没有一个不曾在这座石桥上站一站歇一歇的。

古城的各条巷道时而折拐,时而台阶上下,时而小桥曲折,时而大树,时而楼榭,巧妙的布局好像是专门为今天的游客,特别是为了情侣设计一样。虽然所有大大小小的巷道旁都挂着红、黄、绿等各色路灯,可是拐弯处或树荫多的地方,为手牵手、身贴身,表达纯洁之爱的情侣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因此,我不得不提醒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来到丽江,来到古城,一定不要错过了最诗意最浪漫的体验。

游古城,逛古城,看古城,听古城,说古城,品古城,议古城,梦古城,写古城,颂古城,忆古城,唱古城。古城之美,不仅美在水、在花、在石、在柳、在桥,她的美在于每一座建筑,在于博大精深的文化,更在于千百年来居住在这里的纳西人之中。

在古城,你见得最多的就是纳西族老阿妈,她们或三五成群悠闲自得地围在一张小桌旁,玩着斗十四扑克牌;或二三人并排走在五花石板路上。老人们时而当着向导,时而当着文明监督员,如果有人问路,老人们一定会让你弄个清楚,如果有谁自觉不自觉地将果皮纸屑丢落在地,老人们一定会让你心服口服地接受文明行为教育。如果你幸运,偶尔还能见到独自一人坐在自家门口的玉水边柳荫下的身着纳西服饰的老阿妈,她们用粗糙的老手精巧地编织着用来装饰纳西服装的七星。你不论什么时候到古城,不论在何时遇见老人们,老人们总是慢悠悠的,绝不会形色匆匆。老人们觉得生活如此美好,环境如此舒适,应当把时间岁月的每个万分之一秒,过得充裕拉得更长,这才是生命的意义。因此,老人们见了在古城里快节奏走着,忙碌着的人们都会上前,带着满面笑容劝慰:“不要如此匆忙,来到丽江古城要学会让脚步尽量地放慢些,越慢越能品出人生的韵味。人的一生本来就短促,你这样一赶,不是更短了吗?”

老人的话你不一定听得明白,好似看了纳西东巴书卷一样,但是仔细琢磨,你一定会领悟其中的哲理。每一个纳西族老人似乎都是一座活脱脱的雕塑。他们都是不曾冠名的学者、哲人。在古城,随处可以见到来自世界各国的老外,却不容易见到纳西族老爷爷。他们到哪里去了?他们在做什么?当你轻轻叩开朱红木门,说明来意,就是花白胡须白发苍苍的耄耋也会谦恭地欢迎你的造访。当你到纳西民宅院落,你一定会惊奇地发现纳西文化的真正内涵。三房一照壁的庭院里四季鲜花不谢,几十种、上百种的花错落有致地摆设着,那精巧别致的花架,有的是木头加工的,有的是大理石雕琢的,有的是将一截朽木锯了直接种上花,有的是钢筋焊接而成,最为精巧华贵的当数根雕花架。本来根雕就是一件具有相当价值的艺术珍品,这些老人为了享受美的生活,为了创造更美的艺术生活与生命,多么奢侈地将根雕用作装饰支撑盆景的基座。功夫不负有心人,院落里的花在老人的精心照料和呵护下尽情地生长着,盛开着,弥漫着,飘荡着浓郁的馨香。

古城里的老人,个个喜欢养花,人人喜爱喂鸟,酷爱书画琴棋胜过花鸟草虫。老人们把练字作画当作每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要能腾出时间,争分夺秒,不是看书就是写字,看累了写累了,就要操起琴弦,抚弄几下,玩上几把,调整调整情绪,活动活动筋骨。有时一个电话,邀来几个哥们,斟上半盅玉龙清或沏上一壶铁观音,在楚河汉界边斗上几个回合。这些都是老人们每天的生活,这也是古城老百姓每天的生活。

“宫室之丽,拟于王者。”

木王府。“一座土司府,半部民族史。”如果说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那么,木王府就是丽江古城的城中城。她记录了古城的历史。现在的木王府占地46亩,分为办公区、生活区、玉花园三个部分,主体建筑有忠义坊、仪门、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等十五幢。它可以说是木氏统治鼎盛时期,纳西族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个缩影。历史上的木王府,占地达百亩,“其内楼阁极盛”,整个建筑规模之大,结构之宏伟、之华丽,从江南来的“集旅行家、地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和探险家”于一身的中国古代人杰,被后人誉为“千古奇人”、“旷代游圣”的徐霞客都不得不惊叹,留下了“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的墨迹。可见,丽江纳西民族的发展繁荣已有久远的历史。

作为王者,抑或土司,不论你的伟业怎么宏大,你总是要辞别而去。因此,不少文人墨客发出了“人去楼空”的长叹。我不这样认为,仅木府前的石碑坊“天雨流芳”(特厄吕芳:纳西语“读书去吧”之意)四个大字,它无生命之意义,但它是民族的精神象征,是纳西古先民激励一代代后人的精神所在。精神丰碑,地久天长!

至于今天的木王府,近年来,由于不断地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外国元首,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名人大家的参观访问,给木府增添了许多光彩。但因其重建时日不久,整个宫室仍显得不够充实,人们入其里只能观其形、观其壮、观其伟、观其丽,很难品出它的韵、它的神、它的魂。然而,就它的空灵,给每一位前来观光的思想者提供了充实丰富其韵、其神、其魂,想象和创造的天地和机会,让丽江成为没有围墙、广纳开放的古城,容纳整个世界的东西南北中的一切文明与优秀文化成为了现实。

朋友,不管你来自哪里,不管讲的是什么语言,不管你信仰什么,无论你是智者或是仁人,请你不要忘记了在木王府里留下你的足音。因为这是世界的古城,世界的木王府,你的足音自然而然地成了世界的足音。丽江是世界的丽江,古城是世界的古城。

游历世界各地,游遍祖国名山胜水者,才可能真正懂得丽江古城的价值。丽江古城设计之巧妙,应当是世界一绝。古城的一切建筑皆依山傍水,顺势而建。不论从高处看,还是从低处看;不论从近处看,还是从远处看,都有一种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美感。水添古城韵。丽江古城古而不老,她始终焕发着青春,充满了朝气和活力,是因为古城水系设计布局的精妙绝伦。每一条街,每一巷道玉水环绕,溪水潺潺。在水污染,土地污染,空气污染等一切污染极为泛滥、极为严重的今天,像古城玉水这样清澈、鲜活、晶莹、灵动,给古城增添灵气与韵味的水系真是独一无二,不可复拓。

水乃丽江古城之血脉。丽江大研镇古城之所以被誉为东方威尼斯;丽江大研镇古城之所以永远充满生机与神韵并永远活着;丽江大研镇古城之所以成为世人向往的地方;丽江大研镇古城之所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智慧的纳西族先民在古镇布局设计及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地势水形,体现了“依山傍水,择溪而居”、“活水自流,清泉环城”的亲近自然理念。真正形成了“流水小桥,户户垂杨”,巧夺天工,天下独有的城镇规划与水资源利用的范本。

水井之多,算是丽江古城的又一大特征。

丽江古城的水井有单眼与三眼两类。这些不同的井分布在古城的东西南北中。单眼的井中最有名气的是大石桥往北近200米的巷道旁的“溢璨”古井了。三眼的井,在古城里主要有白马龙潭三眼井,光碧巷的三眼井,义尚甘泽泉三眼井,格宝坞三眼井等。分布在古城大大小小的井形状不同,而水质一样,清冽甘甜,冬暖夏凉。我敢说不论产自何地的矿泉水都无法与丽江古城里的优质井水相媲美。

来到丽江,来到古城,请你一定要饮一瓢“溢璨”古井之水。它不仅可以解除路途疲劳,还可以治疗你的眼疾等病症。据传,阿溢璨古井是一位大理杨氏商人开凿的。之前,杨氏门中人丁不旺,且几乎都有眼疾,经风水先生点拨迷津后开凿了这眼水井。从此,杨氏门中人丁兴旺,生意兴隆,子孙代代聪明伶俐。

纳西人把门前屋后的井并列挖成三眼,最上端的一眼因无杂质,无污染,做饮用水;第二眼仍然比较清洁、干净,作淘米、洗菜用;最下端的一眼作漂洗衣服等之用。“三眼井”巧妙利用了自然坡度,水从源头流出之后,流满第一潭,然后淌过第二潭、第三潭。三潭串联,严格分开,不会乱用。千百年来,古城居民把这种良好的风俗保留了下来并形成了习惯。沿袭到今天,“三眼井”巧妙而有效地利用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做法,不仅成为一种习惯,而且成为了一种特有的文化,成为丽江古城一道靓丽的人文景观。淡水资源匮乏的今天,“三眼井”的模式,即使是水资源丰富的地方也值得借鉴和推广。

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不同的人类文化,水作为丽江古城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给居民创造了接近水、亲近水的机会,而且水系作为流动的生命,它创造了人类最为灿烂的文明。

纳西族水文化使水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传统文化的载体。水不仅仅是自然资源、经济资源、战略资源,还是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无论是三眼井的创造,还是洗街的习惯,都是在漫长岁月里纳西族用水文明和用水文化的充分体现,是全人类珍贵的生态文化遗产。

当你沿着玉水,放慢你的脚步,边走边品味着缓慢流动而清澈见底的河水时,你的心你的灵魂会自然得到洗礼,你曾有的一切杂念随着远去的溪水消失、消逝。

在古城游览,除了选择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外,还必须选择一天中的早上(清早),白天和晚上(夜间)三个不同时刻。四季之景不同,三时之色各异。如果是晚上到古城来,除了听古乐,坐茶楼,赏明月,拂柳风之外,你一定不能放过了在玉水河放上一盏河灯,寄托对远方亲人、情侣、友人的无限思念。

民以食为天。丽江古城纳西族的饮食十分丰富,且又具有鲜明独特的地域特色,它是纳西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外婆桥、玉水弯、天天见、思思溪、日月楼、鲁左肯等许多有名的小食店,要上一碗鸡豆凉粉,摆上几小碟颇具纳西特色的各种各样的小吃点心,你才能真正品尝到纳西饮食文化的内涵。丽江粑粑:有甜的,有咸的,有火腿夹芯的,有葱花夹芯;有水焖的,有锅边转的,有两面黄的,有千层万层的。凉粉系列:鸡豆凉粉,豌豆凉粉,米凉粉,蚕豆凉粉。丽江窨酒,米灌肠,酥油茶……这些特色菜肴酒水只能在丽江品尝到。

当然,丽江最有名的菜肴是数百年前木氏土司在解脱林款待旷世游圣徐霞客先生的“三叠水”。据记载,当年木氏老爷款待徐霞客先生那桌饭菜共有80道菜肴,分三轮上。从中午开始一直品尝到月亮出山时。徐霞客感叹说:“大肴八十品,罗列甚遥,不能辨其孰为异味也。”今天要品尝“三叠水”的80余道菜就不容易了,据传李鹏总理到丽江时也品尝了“三叠水”,但总共只有66道菜。

丽江古城,是一部博大的抒情史诗,是一部纳西民族演义发展的伟大史诗。古城的一颗石是一首诗;一棵树、一片叶子是一首诗;古城的一口井、一座桥、一扇窗、一道门都是一首诗。好诗不厌百回读。我爱古城,天天走,天天想走;我恋古城,天天看,天天想看。

不识古城真面目,只缘行在古城中。

生在丽江,长在丽江,生活在丽江古城边上,从小受纳西文化熏陶教化的我,天天在解读古城,咏吟古城,但始终觉得古城是一座迷宫,而我只是站在迷宫门口的稚嫩小孩。因此,不论怎么写,不论从哪个角度写,都不能道清我爱古城的缘由,更无法说尽纳西人和丽江古城之神韵。

(作者单位:云南丽江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次仁罗布

猜你喜欢
纳西纳西族丽江
丽江三朵节
丽江的荒
叫一声丽江
绽放的丽江
纳西鲁丁的微笑
纳西族民间乐器
——纳西琵琶
新生代纳西族音乐人的传统痕迹和自我构建
纳西族情歌“时本授”探析
舌尖上的乐器——纳西口弦
玉龙山下“育苗人”:记纳西族“老关工”和学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