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萍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上海20009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与此同时停车问题也成为困扰很多驾驶员的一个难题.一方面,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汽车进入千家万户,这样导致公路旁边、街道两旁、停车场以及居民小区等拥挤不堪,泊车空间越来越少;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让人学习开车,导致缺乏驾驶经验的新手逐年增加,这样在泊车时经常会导致各种问题.
研究表明,在泊汽车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困难点:一是有限的视野阻碍驾车者看清楚后方的情况,仅能通过后视镜来观察车尾部情况.但是后视镜的位置和当天的天气状况将会影响其发挥作用;二是通过后视镜来观察车尾情况,需要推理反向视角的变化,又需要常常扭头观察真实情况,同时还需要控制方向盘、油门和刹车等,而经验较少的驾驶员对一系列的操作较为生疏,容易造成操作失误;三是当驾驶员遇到不熟悉的环境或者车位狭窄的情况时,泊车比较困难,尤其对于驾车新手,缺乏经验技巧,或者对车型部件的灵敏度不熟悉,往往难以将汽车进行快速准确的泊位.
汽车成为当今社会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汽车制造商意识到消费者的需求,非常关注汽车电子的发展,并大力研究应用车载智能感应设备和半自动、自动电子控制设备.各大汽车制造商看好自动泊车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意义,目前市场上装备自动泊车系统的产品包括:雷克萨斯的LS460、雪铁龙的大C4毕加索、奔驰B200、沃尔沃的S60、大众CC、途观和新帕萨特等.
根据实际驾驶经验,将平行自动泊车过程简化如下:
(1)寻找车位和起始位
寻找一个合适的泊车位,其条件是空间要比车身长度前后各长出1m左右,这样才能保证车辆可以在车位中调整位置.找到车位后,首先要调整车身与临近障碍物的距离(根据驾驶经验,一般控制在0.5~0.8m左右),然后沿着停车位方向,使车身与停车位基本平行,即车身方向与X轴方向的夹角为0,而后前进使得车身尾部与前方障碍物(一般为已经停放好的车辆)基本平行,停车如图1所示.
图1 寻找车位和起始位
(2)挂档倒车,朝车位方向打方向
挂倒车档,开始倒车,朝停车位方向打方向盘,(车位在车身右边情况时顺时针打方向盘,车位在车身左边情况时逆时针打方向盘),低速将车往停车位方向倒入.此时车身与X轴向的夹角将逐渐加大,当加大到大约45°时.
图2 挂档倒车,朝车位方向打方向
(3)朝停车位相反的方向打方向盘,倒车入库
将车身与X轴的方向(停车位方向)成大约45°夹角时,朝着相反方向打方向盘(当车位在车身右边时逆时钟打方向盘,当车位在车身左边时顺时钟打方向盘),继续往车位方向倒车,使车身与X轴方向的夹角逐渐减小.当车身回正,车辆就能进入停车位.
图3 朝车位反方向打方向,倒车入库
(4)调整车位
完成了以上三个步骤以后,有时可能车身有些斜,可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微调,将车辆在车库内调正位置.
图4 调整车位
以上对实际平行泊车过程进行了分析,先总结如下:主要分四步,第一步骤和第四步较简单,驾驶员很容易完成;而第二和第三两步较复杂,因为需要控制车辆的转角大小和转向时间.通过分析车辆低速情况下的运动学模型可知,平行泊车过程中第二和第三步的路径轨迹是S形轨迹.由于这段参考路径是S形路径,现在很多相关的研究会把整条路径由两段相切的圆弧组成.其数学建模主要的难点有两点:一是两段圆弧半径的选取,二是两段圆弧相切的切点位置确定.
图5 平行泊车S形路径
图6 S形参考路径两个阶段
模糊控制系统定义为:以模糊数学、模糊语言的知识表示和模糊逻辑的规则推理为理论基础,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构成的一种具有反馈通道的闭环控制系统,其组成核心是智能化的模糊控制器.因为模糊逻辑控制的方法有许多优越性,比如:可以模拟人类的思考方式、控制简单、易于理解等.近几年,汽车行业运用模糊逻辑控制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产业化的趋势,各大型汽车厂商对模糊控制的应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如发动机控制、变速器控制、四驱控制、ESP控制、反锁刹车控制和有源车身弹性缓冲系统等.
图7 S形参考路径第一阶段示意图
图8 第一阶段模糊控制器设计图
图9 S形参考路径第二阶段示意图
为了便于研究,在这里我先把S形参考路径分为两段不等半径的圆弧组成,称为S形参考路径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指从初始位置So倒车到图上点C位置(基本近似两个圆弧的切点);第二阶段是指从C位置倒车到图中点D位置.接下来,我们要用模糊控制理论对S形路径的两个阶段模糊控制器进行分析.
图10 第二阶段模糊控制器设计图
因为泊车速度小于或等于5km/h,假设无打滑现象.所以第一阶段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变量是车辆的偏向角α(这里假设:取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和由导航系统测量车辆行驶的距离Li.在设计控制器时,我们还假定车辆是匀速行驶的,所以输出变量只有车辆的方向盘转角θ,同样取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则θ的取值范围是[-540,540],但考虑到在第一阶段的时候,车辆一直向右转向,所以转角取值为负数,范围为[-540,0],如图7所示.
第一阶段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变量是车辆的偏向角α和车辆行驶的距离Li,其中α比较好取值,但是Li就要进行预处理.假设在第一阶段中,标准的行驶距离为Lc,用Lc来为行驶距离Li进行判断.假设车辆从始发点So行驶到切点-C点,并设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当前点为Si,用传感器测量得知汽车在当前点Si时,行驶的距离为Li,当前偏向角为α.由于标准的行驶距离为Lc,对由传感器测量得到的输入变量Li进行预处理,使处理结果映射到有限的区域内,处理结果为Di,预处理函数为:
对Li预处理后的输入值Di取值范围为[0,l],车身偏向角α取值范围为[45,90].
总结:在第一阶段,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变量为Di(传感器测量的距离经过预处理后的结果),其论域为[0,l],车身偏向角 α,论域为[45,90],模糊控制器的输出变量为车辆方向盘的转角θ,其论域为[-540,0].第一阶段模糊控制分析如下:
模糊控制规则是当车辆的偏向角α和预处理结果Di都是大时,这种情况不存在,不做研究;
当车辆的偏向角α大而预处理结果Di小时,根据实际的倒车经验,这是一第一阶段开始不久的情况,需要继续增大角度转弯行驶;
当车辆的偏向角α小而预处理结果Di大时,结合实际的倒车经验,当接近C点时,要减小转弯弧度,准备向另一个方向转向;
当车辆的偏向角α和预处理结果Di都小时,此时将到达C点,要减小转弯弧度,准备向另一个方向转向.
第一阶段模糊控制设计如图8所示.
图11 平行泊车流程图
在第二个阶段的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变量与第一阶段类似,由车辆的车偏向角α(取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惯性导航系统测量车辆行驶的距离Li,由于泊车过程中,车辆速度很慢,因此在设计控制器时,假定车辆是匀速行驶的,所以输出变量只有车辆的方向盘转角θ,θ的取值范围是[-540,540](取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但因为在第二阶段,车辆一直向左转,所转角取值为正值,范围为[0,540],如图9 所示.
首先也要和第一阶段一样,对输入变量Li进行预处理,车辆从始发点到切点C,然后行驶到终点位置D点,设车辆行驶过程中当前位置为Ci,通过传感器测量得知车辆在当前点Ci时的行驶距离为Li,车辆的偏向角为α.假设标准行驶距离为LD,然后对输入变量Li(传感器测量得到的距离)进行预处理,使处理结果映射到有限的区域,假设预处理结果为Di,预处理函数为:
预处理后输入Di取值范围为[0,1],α取值范围为[45,90].
经过预处理后,第一阶段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变量为Di(传感器测量结果经过预处理后的量),其论域为[0,1],车身偏向角为 α,其论域为[45,90],输出变量为方向盘的转角 θ,其论域为[0,540].第二阶段模糊控制分析如下:
当车辆的偏向角α和预处理处理结果Di都大时,意味着车辆快到目标位置了,此时要回正方向盘,所以要输出较小的转向角;
当车辆的偏向角α大而预处理结果Di小时,这说明车辆开始运动不久的情况,因此要继续大角度转弯行驶;
当车辆的偏向角α小而预处理处理结果Di大时,此时情况不存在;
当车辆的偏向角α和预处理处理结果Di都小时,这是刚开始运动不久的情况,所以还是要继续增大转向角行驶车辆.
第二阶段模糊控制器设计如图10所示.
平行泊车流程图如图9,整个系统从“START”开始,驾驶员先启动自动泊车系统,车辆在车位附近缓慢行驶,此时装备在车头和车尾的自动探测系统开始工作,搜索车位.车位搜索的情况分三种,车位的前方和后方都有车辆或障碍物,只有车位前方有车辆或障碍物和只有车位后方有车辆或障碍物.如果找到合适的车位,系统转向泊车过程;如果没找到合适的车位,程序返回,继续开始找车位.
现在我们假设系统已经找到合适的停车位置了,车辆停止在某个初始点,开始准备泊车.前面的内容已经分析过,在这里我们把车辆泊车时的路径分为两个阶段,在系统设计的时候我们也把两段路径分开来研究,一是为了方便系统的设计和程序的编写,二是如果在泊车过程中遇到障碍物等情况,车辆泊车终止,我们而可以从中间过程开始,不用回到原点重新开始.所以可以看到在这个流程图里面,先进行S形路径第一阶段的路线,如果途中遇到障碍物而导致泊车停止,系统返回第一阶段开始时的程序,只是重新开始S形路径第一阶段的泊车过程.如果第一阶段泊车完成,那么程序继续第二阶段的泊车过程.第二阶段也是和第一阶段一样的,如果在泊车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而导致泊车停止,系统返回第二阶段开始时的程序,直到第二阶段的结束.如果此时车辆已经很适合地在车位里面,整个泊车过程结束.如果此时车辆还有一些歪斜等情况,驾驶员可以在车位里面进行微调,直到车辆成功进入车位.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底速泊车情况下,分析平行泊车的几个步骤,简化车辆模型和泊车步骤,抽象出泊车过程中相关参数,研究模糊控制理论,并把模糊控制应用到平行自动泊车系统中,为泊车过程中每个步骤设计输入量、输出量以及模糊控制规则,并设计平行泊车工作流程图。自动泊车技术是现代车辆智能化的研究热点之一,一些相关的汽车消费者研究表明,中国消费者对自动泊车系统的认知度很高,自动泊车系统在中国汽车市场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很多汽车厂家在做产品规划工作时都考虑了自动泊车装备的应用,希望相关的研究继续深入.
[1] 郭孔辉,姜辉,张伟建,等.基于模糊逻辑的自动平行泊车转向控制器[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9.
[2] 李建锋.汽车自动泊车系统的控制策略和算法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3] 蒋志文.辅助平行泊车系统的路径规划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
[4] 吴锴.智能自动泊车系统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
[5] 赵玲.平行泊车方法的研究与仿真[D].西安:长安大学,2009.
[6] 王芳成.自动平行泊车系统的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
[7] 于伟,张乃尧,白帆.倒车问题的模糊优化控制方案[J].机电一体化,2001,21-24.
[8] Ming Feng Hsieh,Umit Ozguner.A Parking Algorithm for an Autonomous Vehicle[J].IEEE Intelligent Vehicles Symposium,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