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社会移民文化的形成与在海外劳务输出中的作用

2012-07-09 02:10张世平
航海教育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劳务输出海员劳务

张世平

(大连海事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6)

一、引 言

菲律宾位于亚洲东南部,西濒南海,东临太平洋,是一个群岛国家。菲律宾群岛由7100多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29.97万平方公里,海岸线蜿蜒曲折,总长18 533公里。

菲律宾人的祖先是亚洲大陆的移民。菲律宾在14世纪前后出现了由土著部落和马来族移民构成的一些割据王国,其中最著名的是14世纪70年代兴起的海上强国苏禄王国。1521年,麦哲伦率领西班牙远征队到达菲律宾群岛。1565年,西班牙侵占菲律宾,开始了长达300多年的统治。1898年6月12日,菲律宾宣告独立,成立菲律宾共和国。同年,美国依据对西班牙战争后签订的《巴黎条约》占领菲律宾。1942年,菲律宾被日本占领。二战后,菲律宾重新沦为美国殖民地。1946年7月4日,美国被迫同意菲律宾独立。

菲律宾目前全国的人口总数约为9500万。菲律宾经济属于出口导向型经济。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突出,同时农业和制造业也占相当比重。由于菲律宾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历史以及文化等因素,特别是国内经济增长缓慢和人口增长过快的压力,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大量向海外输出劳务。经过长期的海外劳务雇佣与劳务输出,海外移民(Migration)已成为菲律宾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并逐步在菲律宾社会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现代移民文化。根据菲律宾劳动与就业部海外劳务管理局2010年公布的统计数据,2010年,菲律宾各种劳务派出1470 826人,其中陆上工作1123 676人,海上工作347 150人,汇回菲律宾的劳务收入超过187.6亿美元,约占当年菲律宾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左右(见表1)。

表1 1975—2010年菲律宾海外劳务输出人数统计

菲律宾社会所形成的现代移民文化,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其成功的海外劳务输出经验,特别是海员劳务输出等方面的一些做法尤其值得借鉴。

二、菲律宾社会移民文化的形成

1.菲律宾移民的含义

在人类发展历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曾出现过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Emigration)运动,通常是指前往外国或其他地方定居。进入现代社会后,特别是随着国家间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和现代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国际人口迁徙更趋于频繁,为此各国陆续通过立法来规范移民行为。与此同时,大量的移民(Immgrants)在移居国定居,为移居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多数情况下,也使得移居国的文化逐渐接受了外来文化并吸收了其优秀的内容。而移民带来的外来文化凭借其特有的生命力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并形成其独特的移民文化,即通常意义上的传统移民文化。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相互依赖不断增强,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的趋势。然而,长期以来菲律宾经济增长缓慢,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就业压力逐年增加。为此,菲律宾政府一直在探索与寻找适应菲律宾经济发展的道路。20世纪70年代,海湾地区石油蕴藏丰富的国家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相当富有,并开始实现其雄心勃勃的基础设施建设。供需双方一拍即合,菲律宾大量输出劳动力的条件已成熟。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菲律宾通过了1974年劳工法。开始菲律宾有组织的国际劳务输出的尝试被认为是一种临时性的措施,待国内经济好转即会停止,但海湾地区国家劳动力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其他地区,特别是亚洲与东南亚等国家与地区新兴的劳动力市场的开放,更进一步加剧了对劳务输出的需求。

菲律宾社会的现代移民是围绕着海外劳务输出为核心进行的。此种移民(Migrant)是指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一个地方的移居者,尤其是为了找工作。他们通过劳务中介受雇于外方,在外国(海员在船上)工作,将工资收入汇回国内家中,并根据工作的性质休假(或回国休假)后继续完成下一个合同。这种以工作为目的,到外国或船上工作数年后仍回到国内的就业方式,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同时以海外劳务输出为核心的移民文化也大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且丰富了全球化的内涵。

2.菲律宾移民文化的历史渊源

菲律宾历史上曾出现过向美国及其太平洋属地的“国际移民”潮。早期移民始于1906年,首先到达夏威夷的甘蔗和菠萝种植园,随着后来工人的增多,一些人开始到加利福尼亚、华盛顿和俄勒冈州从事农业。大约有4000名菲律宾人被雇用到商船上,但很快美国籍船舶上海员的雇用就结束了,因为1936年的商船法规定美国船旗船舶上90%的船员必须是美国人。

1906—1934年间,大约有12万~15万的菲律宾人到达美国。由于菲律宾当时是美国的殖民地,菲律宾人移民美国运动被认为是内部移民,在美国,菲律宾移民是国民但不是公民。直到1934年通过了菲律宾独立法,即10年后菲律宾独立,并规定每年只给菲律宾50个移民配额。至此,移民数量才锐减。即使如此,也还有额外的条款,即在劳动力短缺时,可授权夏威夷总督雇用菲律宾工人。

二战期间移民停止。从1946年至60年代,大约有12 000名菲律宾人作为工人、军事人员和新娘到达夏威夷。直到1965年通过了移民和国籍法,取消了国内的限制,菲律宾移民才开始增加与多样化。20世纪60—70年代,一些国家取消了移民限制,这使得菲律宾很快便成为全球10个移民最多的国家之一。

3.菲律宾移民文化的形成与主要成因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菲律宾已向世界发达地区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工人,当然其中也包括一些低技术工人。截至2010年12月,累计达到1557万人次,接近菲律宾人口16%的菲律宾人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工作或居住,逐渐形成了具有菲律宾特色的移民文化。

菲律宾社会移民文化的形成完全归因于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特别是广大民众的关注与参与。大量国民到海外就业,不仅涉及劳务人员本身,而且还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政府对移民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建立适合菲律宾国情的海外劳务输出机制。这些措施包括将海外劳务输出与就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来执行,鼓励本国国民到海外就业,并通过国家立法来规范社会的移民行为。这些法律法规包括20世纪60年代的 2486号法令、70年代的《菲律宾劳工法》、90年代的《海外劳工与海外菲律宾人法》、2003年的《POEA海员招募雇用规则》以及2010年的《经修订的远洋船舶上菲律宾海员海外雇用标准合同条款》等。政府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海外劳务输出事务组织与协调和保护菲律宾人的海外劳动权益;规范海外劳务输出市场,允许中介代理进行合法的商业经营;开放教育与培训市场,吸收和引进大量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加强对劳动力就业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技术与技能性较强的行业等。

经过近40年的发展,在菲律宾整个社会中逐渐形成了以劳务输出经济为主线、相关政策法规予以规范、大量民间与外国资本介入、教育与培训机制与内容不断完善、务实高效的国内外劳务代理以及大量国民参与的一种经济社会现象,即以海外劳务输出为核心的移民文化。

之所以称之为移民文化是因为在整个社会已形成一个共识,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内,人们的价值观、行为规范、思维方式都是以海外劳务输出为核心,一切从海外劳务输出出发,一切围绕着海外劳务输出进行,一切为了海外劳务输出。在这种社会思潮以及人们的整体认识下,可以说整个社会都动员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合力。这一点是菲律宾海外劳务输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关键。文化是一个民族人民的生活方式,由传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构成,其中包括价值、信仰、行为准则、政治体制、经济活动等。文化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菲律宾移民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菲律宾历史、文化、社会的积淀使其具备海外劳务输出的基本条件,如菲律宾人具有海外劳务所需要的冒险精神、甘于吃苦、接受与融入新的文化环境的能力以及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语言能力等;二是推动海外劳务输出的菲律宾国内因素,即国内经济增长赶不上人口增长,就业压力巨大等,促使菲律宾寻找与探索经济发展的新途径;三是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特别是中东地区资金雄厚,劳动力缺乏,还有国际海员市场的形成和对国际海员的大量需求等,这些都为菲律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三、菲律宾移民文化在海外劳务输出中的作用

长期大量地向海外输出劳务,在菲律宾社会形成了以海外劳务输出为核心的移民文化,这种文化反过来又对菲律宾进一步发展海外劳务就业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这种移民文化背景下,政府各部门、企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劳务代理公司等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的潜能,使菲律宾海外劳务输出在国际劳务输出市场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当然,这种劳务输出机制在一些方面还不够完善,但在以海外劳务输出为核心的移民文化背景下这种不完善完全可以实现自我调整。

1.菲律宾海外劳务输出现状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创伤,增长放缓、失业率增加,各国都在努力发展自身的经济以刺激本国经济尽快恢复与增长。2010年以海外劳务收入为重要经济支柱的菲律宾经受了持续的劳工需求的挑战,每天以4029人次的规模受雇于海外,比上一年增长10.3%,继续雇用增长10.5%,这在菲律宾海外劳务历史上创出新高。在海外劳务中,菲律宾海员所占比例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1个百分点,达到23.6%,即347 150人(包括在外国客轮上服务的菲律宾女海员),约占全球海员的1/4。

由于外国资本投资率很低以及经济发展缺少后劲,不仅是菲律宾人民,菲律宾政府也将海外劳务作为生存的战略。政府确定2001年派出劳务人员达到100万,这个目标于2005年底得以实现。尽管这一目标的实现比计划稍有延后,但实现这一目标却是政府与私营企业经过努力共同完成的。菲律宾海外就业管理局负责制定劳工合同、雇用前核查、发证、规范和监督私营代理公司等。菲律宾有超过1000家私营劳务代理公司,在劳工与外国雇主之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海外劳工福利管理局是政府的另一个机构,负责向劳务人员和他们的家庭提供支持和帮助,并在劳工在海外工作期间负责他们的福利。菲律宾海外劳务人员汇入国内的劳务费主要用于家庭的基本开支、改善居住条件、解决子女教育、投资小本经营等。

大量劳务输出同时也给菲律宾社会和家庭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并引起各方对政府的质疑,同时也引起政府和民众对移民文化的反思。菲律宾人开始权衡利益与成本:劳务人员的各种疾病、劳务外派造成家庭不稳定以及人们对物质生活条件的理解等,毫无疑问,这些问题引发了政府和人民的思考与担忧。尽管劳动力输出可以使劳务者本人和家庭获得收益,但收入的增加除了给家庭生活带来改善外,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影响并不明显。因此,不难发现菲律宾在劳动力输出方面如此成功,但在发展国家整个经济和加强发展过程方面却成效甚微。尽管如此,每年派出100万劳工的目标已明确了劳务输出将是国家未来发展计划和繁荣的重要部分。同时在已经形成的移民文化的作用下,即使政府不参与,菲律宾的劳务输出也依然会持续进行。这主要是由于发达的社会系统、社会资本和国外劳务收入等原因。菲律宾社会已经对移民有了深刻地理解,已经形成对全球劳动力市场,特别是海员国际劳务市场需求调整与应变的能力。

2.菲律宾海员劳务输出的现状

在菲律宾国内,尽管外派海员没有外派工人那么具有吸引力,但世界海运界却很大程度地依靠菲律宾海员来完成外籍船舶上那些较脏、较累以及具有危险性的工作。目前菲律宾仍然是世界海员的主要供应国,约占世界现职海员的25%。

根据菲律宾海外劳务管理局2010年海外劳务统计数字,2010年菲律宾实际在国际航运市场上受雇用的海员是347 150人,比上年增长5%。10个主要船旗国是:巴拿马66 523人、巴哈马41 814人、利比里亚32 561人、马绍尔群岛21 824人、新加坡16 417人、马耳他16 971人、意大利11 927人、英国 11 805人、荷兰9602人、百慕大9562人;船上职务数量最多的前10个岗位是:一水47 864人、油匠 28 523人、普通水手 24 794人、大厨13 252人、二副 12 876人、水手长 12 039人、餐厅服务员 11 238人、三管轮11 695人、三副10 025人、二管轮9948人;菲律宾海员主要受雇的前10种船舶分别是:散货船、客船、集装箱船、油轮、原油/成品油轮、杂货船、化学品船、拖轮、专用汽车运输船和气体船。

3.移民文化对海外劳务输出的推动作用

以海外劳务输出为核心的菲律宾社会移民文化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是在原有的民族文化积淀、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条件与背景下形成。不可否认,这种移民文化同样对社会发展具有导向、规范等作用,也同样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首先是对海外劳务输出的导向作用。菲律宾社会移民文化的形成本身就是对海外劳务输出的肯定与支持,在这种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伴随着社会对海外劳务输出的认识、评价和批判,并逐步对其有了清晰的认识。移民文化以一种新的价值目标和标准来描述海外劳务就业的未来与前景,给人们以理想与信念上的支持。

其次是对海外劳务输出的规范作用。海外劳务输出制度的建立还是相对比较容易的,但如何使得这种制度在社会的一定秩序中常态运行与发展,移民文化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社会是人的社会,始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依靠移民文化形成过程中所建立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文化要素来化解各种矛盾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第三是移民文化对海外劳务输出经济的推动作用。菲律宾社会选择的经济增长方式之一是海外劳务输出经济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不仅取得了一定成效,而重要的是由此形成了一种移民文化,这种文化对于海外劳务输出的继续发展具有方向与方式上的指导作用,同时在组织运行方面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预见,移民文化的形成也将使得菲律宾海外劳务输出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四、对我国海外劳务输出特别是海员外派工作的启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将会有更多的人员进入国际劳务市场。尽管我国在海外劳务输出的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且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与我国人口大国的地位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海外劳务输出是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随着各国内部政策的调整和加大向外输出劳务,国际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为此,建议在以下几方面予以重点考虑。

1.建立健全海外劳务输出相关法律法规

海外劳务输出是一项政策性强、牵扯面广、影响大的经济活动,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因此,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海外劳务输出法律法规是我国海外劳务输出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另外,海外劳务输出不仅涉及本国的法律法规,还涉及多边国际公约和劳务接收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习俗。因此,了解掌握相关国际公约和劳务接收国的法律制度以及该国的风俗习惯,同样是做好劳务输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2.以人为本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海外劳务输出市场运行机制

海外劳务输出的核心是劳务人员,在制定相关政策、组织实施、派出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劳务人员的切身利益,以人为本,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海外劳务输出的市场运行机制,在海外劳务输出的每一个环节上体现人文关怀。具体应包括加强海外劳务输出人员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教育与培训,完善继续教育体系,使我国海外劳务人员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借鉴其他国家海外劳务输出成功的管理经验,按照市场规律建立分配合理、抗风险能力强的管理体制。针对海外劳务人员的特点,建立健全社会医疗、保险以及收入税收减免等方面的制度,解除海外劳务人员的后顾之忧,使海外劳务输出真正成为我国劳动力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就业市场。

3.文化认同是海外劳务输出发展的内在动力

海外劳务输出是一项经济活动,却由于其特殊性而涉及国家之间的政治、外交、法律、文化等诸多方面,正因为如此,海外劳务输出更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尽管在海外劳务输出方面迈出了步伐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与我国的人口比例和大国地位还不相符合。我国海外劳务输出目前还只停留在相关的行业内,并未受到整个社会的极大关注,参与的人员数量也相当有限。因此,大力发展海外劳务输出,就必须深入研究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同时加大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其中,逐步实现文化认同,只有承认海外劳务输出文化因素的价值目标与价值标准,将其融入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中,这种以海外劳务输出为核心的移民文化才会被接受并被广泛传播,成为海外劳务输出事业发展的真正内在动力。

[1]The Philippine Labor&Employment Plan 2011 2016[EB/OL].[2011-12-15]http://ncmb.ph/Others/dole/dole11.pdf.

[2]菲律宾海外就业管理局.菲律宾2010年海外就业统计http://www.poea.gov.ph/stats/2010-Stats.pdf.

[3]菲律宾海外就业管理局.菲律宾2009年海外就业统计http://www.poea.gov.ph/stats/2009 OFW%20Statistics.pdf.

[4]菲律宾海外就业管理局.菲律宾2008年海外就业统计[EB/OL].[2011-12-20]http://www.poea.gov.ph/stats/2008 stats.pdf2011.

[5]菲律宾海外就业管理局.菲律宾2007年海外就业统计[EB/OL].[2011-12-20]http://www.poea.gov.ph/stats/stats2007.pdf.

[6]菲律宾海外就业管理局.1982—2009年各年年度报告[EB/OL].[2011-12-22]http://www.poea.gov.ph/ar/ar.htm.

猜你喜欢
劳务输出海员劳务
提升技能促进就业 打造“金堂焊工”劳务品牌
打造用好劳务品牌
盼望
盼 望
劳务输出 职业农民 有序分流劳力 促进乡村振兴
山西临猗:开展订单式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隐蔽型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分析
劳务输出导向:民族地区职教扶贫模式的理性审视
上半年全省实现劳务收入同比增长23%
菲律宾拟提高本国海员占世界市场份额至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