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及管理模式

2012-07-09 02:10赵明辉
航海教育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场馆体育

赵明辉

(大连海事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6)

一、引 言

20世纪90年代,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向全国推广开展广泛的健身运动。体育场地设施是健身运动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运动场馆的开发利用就成为全民健身计划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我国现有的体育场馆中,分布在学校的有549 654个,占全国体育场馆总数的67.7%;分布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有75 033个,占全国体育场馆总数的9.2%;其他依次为乡镇村8.18%、居住小区 4.86%、厂矿 3.47%、老年活动场所1.64%、宾馆饭店 0.89%、公园 0.7%、广场0.61%、其他2.67%。不难看出,学校的体育场馆数量占全国体育场馆总数的大多数。

一方面,学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与使用是封闭式的,学校体育设施最主要的任务是为学生开展体育课程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服务,服务与使用的对象一般仅限于本校师生,其数量上要远远小于全民健身的人群,但其体育场馆的占有比重很大。另一方面,在各类学校的体育场馆中,高等院校的体育场馆的资源又最为丰富,设施与场馆的专业水平比较高,体育运动的专业性比较强。另外,大学对于学校体育资产的管理往往也设有专门的部门与专门的人员,而且每年都有资金投放,体育场馆内设施设备维护比较好,健身活动者的安全有保障。从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的角度来看,大学往往具有更好的条件来开展各种体育健身与体育休闲活动。本文从政策与管理模式入手,对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共享进行深入探讨。

二、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的相关政策及条例

早在1995年,国务院就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提出,“各种国有体育场地设施都要向社会开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明确规定“公共体育设施应当向社会开放”。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决定从2006年8月开始在全国开展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进而积极、稳步、有效地促进全国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领导在2010年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工作会议上讲话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体育场馆是公共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学校体育场馆作为我国体育场馆设施的主要组成部分,一直承担着为广大青少年学生课内外体育健身活动服务的功能,在公共体育事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可见,国家大力支持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同时也明确了一个重要的开放原则:学校的体育场馆的开放活动必须在保障教学的前提下进行。这就在政策层面避免了一些学校不顾体育教学而过度追求商业利益的现象。

三、高校体育场馆开放模式的探讨

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是一项新工作,作为全国高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的试点城市的试点区,吉林省长春市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他们从长春的具体情况出发,充分分析了做好这项工作的几个关键环节,认识到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工作要想做到持续性发展,政策支持、经费保障、场馆管理、部门协调等四方面问题必须加以重视,这是保障这项工作取得成功的前提。他们在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探索中尝试了“五个三”模式,即三种管理模式:学校自管、学校联管和学校社区共管;三个开放原则:政策支持原则、有偿开放原则和保证教学原则;三种开放模式:分区分流(教学区和开放区分开)、分段分时(在开放时段内健身)和分项分员(选择不同项目开放);三种开放形式:学校健身俱乐部制、校际健身俱乐部制和社区健身会员制;力求“三方面赞同”:即学校赞同、家长赞同和社会赞同。通过“五个三”模式,旨在有效安排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实践的各个环节,解决这些环节中的矛盾。

为了全面了解全国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模式的问题,笔者对全国28所高校的体育场馆进行了问卷调查(见表1)。

表1 全国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情况调查

调查发现,目前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基本分为:体育学院或体育部管理模式、学校成立专门机构管理模式、学校与相关社会机构合作管理模式及委托社会机构管理模式。

1.体育学院或体育部管理模式(传统管理模式)

该模式在数量上依旧占据首位,而且正是出于学校设施仅为本校师生服务的传统理念,这种管理模式只能保证学校体育的教学和训练。由于这些教学部门的主要的精力还在体育教学方面,缺乏市场化思维模式,必然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另外由于体育学院或体育部,很难有专业的人才来管理场馆的运营,这样势必会导致人员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财物收支不透明、技术人员缺乏及场馆维护不到位等问题。

2.学校成立专门机构管理的管理模式

相对于第一种管理模式,该模式设置了专业的机构与组织,拥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这是有效管理的前提和保证。在保证高校体育教学的前提下,合理地运用学校的闲置资源,为周边社区的体育健身提供了便利的环境,并且由于有了专业的管理、营销和技术团队,不仅可以做到学校的师生满意、社会满意,而且也为学校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场馆的设备设施也得到了有效的维护。当然,实施该模式学校前期需要投入一定的精力和经费,而且部门的建立也是需要一个过程。

3.学校与相关社会机构合作管理模式

该模式运作起来比较复杂,从机构设置到责、权、利的分配都需要有详细的合同约束,由于学校方面和社会机构经常会站在各自利益的角度考虑和看待问题,所以该模式在后期的运作方面纠纷多、管理混乱,很容易造成学校师生不满意、场馆设施维护不到位等问题。

4.委托社会机构管理模式

该模式一般会借鉴商业健身俱乐部的管理和运营体制,在大学成立健身指导中心,涉及运动健身指导、运动商品营销、会籍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在社会上是比较成熟的管理机制。但该机制也有一个显著的缺点,因为采用的是健身俱乐部的商业化运作,经常是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从而忽视保障教学和师生课余健身等方面,虽然该模式的经济效益较高,但师生的满意度却很低,并且场馆设施设备的维护也很难到位。

四、结 语

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向社会开放,不论采取哪种管理模式,一定要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在保障教学的前提下,开放的场馆、开放时间一定要科学统筹、合理安排。另外,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有偿服务项目,但必须做到内外有别,绝对不能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前必须先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制度,此外,要建立高效的管理团队,聘请有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

[1]国家体育总局.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简报[EB/OL].(2005-02-25).http://www.sport.gov.cn/n16/n1167/n2768/n32469/134890.html.

[2]那海波,李莺歌.高校体育场馆对外有偿服务若干因素探析[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8,9(1):61-63.

[3]张丽丽,吴 翔.论高校体育场馆对群众体育发展的影响[J].体育世界,2007(2):20-21.

[4]陈 浩,吴晓蕾.我国中小体育场地设施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8):1114-1115.

[5]饶传坤.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1):16-20.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场馆体育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2016体育年
场馆风采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室内体育场馆空气质量标准年内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