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震(福建省福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通过科学饲养管理,可大大提高福建黄兔幼兔成活率,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福建黄兔是地方优良肉兔品种,因其全身披黄色短毛而得名。该兔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泌乳力高、肉质好等优点,备受消费者和养殖户青睐。但是,福建黄兔幼兔(断奶到3月龄的小兔)的消化器官仍处于发育阶段,其消化机能尚不完善、肠道黏膜自身保护机能尚不健全,因而抗病力差,易受多种疫病的侵袭,导致其成活率低。笔者自2007年以来开展福建黄兔科研与实践,通过对福建黄兔幼兔阶段的科学饲养管理,提高福建黄兔幼兔成活率,福建黄兔幼兔的成活率从70%左右提高到90%,达到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现对提高福建黄兔幼兔成活率的技术措施加以阐述,供参考。
1.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
(1)幼兔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胃内缺乏游离酸。幼兔生长发育快,新陈代谢旺盛,需要营养多、食量大,所以幼兔往往贪食,但因其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胃肠容积小,消化力较弱,如果采食过多,胃肠负担过重,往往造成伤食。此外,幼兔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对细菌和病毒特别敏感,回肠通透性也特别大,饲养管理稍有不当,就会发生腹泻。
(2)幼兔神经调节机能尚不健全,一旦受到惊吓,容易造成全群惊慌,影响采食、消化及排泄,阻碍生长发育,严重时还能诱发疾病。
2.应激因素。一是断乳幼兔直接从吃乳过渡到吃料,不论从营养的供给、消化和吸收都是一个转折。二是断乳幼兔母源抗体开始消失,自身抗体又没有形成,易感染外来病原菌引起发病。三是环境、气候改变、有害有毒饲料、饮水污染、疫苗注射、药物预防、打(刺)耳号等众多的应激因素,易导致幼兔的抗病力下降而感染疾病。
3.疾病因素。球虫病、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兔瘟等对幼兔危害最为严重,且由于幼兔独立生活能力差,抗病力弱,一旦其他措施跟不上,就容易因感染疾病,造成大批死亡。
4.日粮营养不平衡。幼兔阶段是家兔一生中增重最快的时期,这就要求营养丰富而全面。营养不均衡会导致某些营养素的缺乏。
1.安排适宜的繁殖强度,始终保持母兔良好的体况。在养兔生产中,不宜过多追求每只母兔的年产仔数,应视品种(系)类型、饲养管理条件、母兔膘情及养殖场户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适宜的繁殖强度,否则会降低仔兔、幼兔的成活率,造成“生的多、死的多”。
2.饲养管理综合措施。
(1)养育好仔兔。早喂初乳,定时喂奶,喂足奶。母兔分娩后,要让仔兔及时吃到初乳,哺乳期内合理调整每只母兔哺乳幼兔的数量,确保哺乳期仔兔能吃足奶,杜绝“僵兔”的产生。生产实践证明,母兔产多少就哺乳多少的做法是不合理的。
抓好早期补饲。仔兔一般在出生后16~18天就开始补饲,应少量多次。除每天定时喂一次奶外,还应定时喂些嫩青草和精饲料,有条件的可喂些豆浆、牛奶、豆渣拌米糠。
做好保温防寒工作。母兔临产前会拉毛做窝,对不拉毛的母兔,要进行人工拉毛。仔兔出生后因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完善,加上全身无毛,耳孔闭塞,眼睛紧闭,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力和抗病力均较差。因此,要做好接产工作,冬、春季舍温保持15℃以上。
(2)提供优质饲料。由于幼兔生长快、采食量少、消化能力差,所以要喂新鲜、体积小、易消化吸收、营养丰富的全价日粮。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应由高到低,掌握在18%~l4%。要注意饲料的新鲜、多样化,防止污染,青料不能过湿,如水分过多或有露水,应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粗纤维含量过高的粗硬饲料应少喂。饲喂上应定时定量,决不能任其自由采食,可减少幼兔肠胃病的发生率。在饲料配制上,要适当加入一定量的赖氨酸、蛋氨酸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添加剂,以保证幼兔对各类营养物质的需求,促使其健康生长。更换饲料要逐渐进行,在断奶后第一周内仍应供给断奶前的幼兔补充料,从第二周开始再逐渐更换,可每3天更换三分之一,直至更换完毕。刚断奶7~10天的幼兔消化能力弱,对植物性饲料不太适应,加上贪吃,容易出现消化不良,严重者出现胃肠疾病,导致严重腹泻而死亡。因此,还要在饲料中添加帮助消化的药物和预防肠道炎症的药物。
(3)供应充足饮水。幼兔单位体重对水的需要量要高于成年兔,因此,保证饮水是保持幼兔生长速度的重要前提。每天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可促进幼兔新陈代谢,避免因供水不及时使兔暴饮而引起拉稀。规模兔场应使用自动饮水器,让幼兔自由饮水。
(4)合理分笼,精心饲养。断奶后的幼兔应按大小、强弱实行分笼饲养,分群笼养可使幼兔吃食均匀,生长发育均衡。一般每笼养兔3~4只,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整窝兔的采食、饮水和生长发育。对体弱有病的幼兔要单独饲养,仔细观察,精心管理,以利于弱小幼兔尽快恢复。在分笼饲养的同时,为了解笼养兔的健康和生长情况,必须定期称重,一般可每隔15~30天称重1次,如生长一直很好,可留作后备种兔;如体重增长缓慢,则应单独饲养,加强营养,注意观察。
(5)适时断奶。断奶时间早晚,对幼兔生长发育和成活率都有较大影响。一般断奶的时间为30天左右。早断奶仔兔生长缓慢,成活率低;晚断奶不利于兔消化系统的发育和生活能力的提高,也会出现生长缓慢、成活率低的情况。对同窝仔兔发育均匀的,可一次性断奶;对同窝仔兔发育不均的,根据其发育情况分批断奶,发育好、体质强的先断奶,体质弱的后断奶。
(6)疫病预防。幼兔阶段容易引发多种疾病,抓好防疫至关重要。应把环境消毒、药物预防、疫苗注射及加强饲养管理相结合进行。兔场应严格按卫生防疫制度进行管理。一般情况下,笼舍要每天清扫;食具每周清洗1次,每月消毒1次;笼舍、生产用具、运动场、兔场环境要每月消毒1次;剩食、粪便要发酵处理;病死兔做无害化处理。及时注射兔瘟-巴氏杆菌二联苗、大肠杆菌苗、魏氏梭菌苗等。夏季适量投服抗球虫药和抗生素类药,预防球虫病和消化道疾病;春、秋要预防口腔炎、肺炎及感冒。饲料中经常加入大蒜、洋葱、韭菜等杀菌饲料,可预防疾病,促进幼兔生长。
总之,掌握幼兔生长发育和消化生理特点、了解幼兔发病规律、加强疾病预防工作是提高幼兔成活率的根本保证。只有正确把握影响幼兔成活率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提高幼兔成活率,提高养兔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