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阳初识
那时,我五六岁,妈妈带着我和哥哥姐姐住在长沙郊外的东乡里。
爸爸在江西工作,妈妈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没时间搭理我,哥哥姐姐都在上学,我在孤独和自在中,重复着自己的日子:到水田边抓蝌蚪,去草丛里捉蚂蚱。
那天,应该是一个星期天吧,哥哥姐姐都没去上学,带着我在外边疯,突然听到有人在叫:“老屋那边来了剃头匠,快去剃头。”我们便往老屋跑去。老屋的场院里围满了人,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我们挤了进去,看见被围在中间的是一个高个子的中年男人。他正在给二伯剃头,手上的剪子飞速移来移去,嘴里却慢悠悠地讲着一些有趣的事,大家的笑声就来自他这儿。
要剃头的人很多,这里已经很长时间没来过剃头匠了。
大人先剃,他們剃完还要去出工。小孩子也有六七个,轮到哥哥的时候已经是太阳下山时分了,我们竟然在不知不觉中等了四五个小时,可一点也不觉得难熬,因为一直在听着剃头匠讲故事呢。
每过半个月,龙剃匠就会来一次,那天的我最快乐。我会搬一张小凳子,坐在他的旁边,听他讲那似乎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从开始直到结束。他爱说也能说,给不同人剃头,讲的故事的类型也不一样,跟老年人讲古,如秦始皇、三国、隋唐演义之类的;跟小伙子讲一些生活中的趣闻,有些还是外国的;跟我们小孩一般就讲童话故事,从他这儿我第一次知道了灰姑娘、白雪公主。不管他讲什么,我都爱听。
自从龙剃匠出现以后,我寂寞的童年生活终于露出了一丝亮色。他一直很守时,半个月来一次。
可有一次,半个月过去了,二十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剃头匠却一直没有来。
从村里人的口中,我知道了,他本来是城里大银行的行长,是那个年代少有的留洋回来的博士,因为被冤枉,停了职,妻子带着孩子离开了他,他回乡陪着七十几岁的老母亲一起过日子,没有其他本领,就捡起年轻时学的理发手艺,养活自己和老母亲。后来,他的问题弄清楚了,城里派了小轿车把他接回去了。
我的日子又回到了从前,甚至更加失落。
快过年了,一天,剃头匠突然又来了,背着他的工具箱来了。他对大家打着拱说:“谢谢大家这一年多来对我的关照,今天我休息,特意回来给大家剃个头过年。”
从上午到傍晚,剃头匠只停下剪子吃了一碗一位大婶端来的饭,其余时间都在边剃头边和热情的乡亲说着话,终于把要剃的头都剃完了,太阳也只剩下西边的一抹红了。这次剃头,所有的人都免费。他准备走了,小心地收拾着行头,突然看到了我,拍拍我的脸说:“妹子,今天实在没办法给你把故事讲完了,这样吧,我下次带本童话书给你,好好学识字,自己去看吧。”
过了一段时间,他真的托人带给了我一本《安徒生童话》。这是我的第一本童话书,我从这本书开始识字,把里边的童话看了一遍又一遍。
以后,我再也没见过这位剃头匠,然而常常会想起他,特别是每当生活中遇到挫折,处于低谷的时候,就会想起这位爱说爱笑,身处逆境却乐观向上,给我的童年编织了一篇七彩童话的剃头匠。我知道,他留给我的远远不止那些童话故事。
(榕树下墨派文学社供稿图/迟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