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金凯,丁戗,于化东,王志超
(长春理工大学 制导与对抗技术研究所,长春 130022)
非球面透镜作为一个重要的光学元件,在光系统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1-3]。一个非球面透镜在光系统中起到的作用要优于3-4个球面透镜[4],主要是因为球面透镜在光系统中存在球差,比如横向偏差、轴向偏差和角度偏差,从而限制了球面透镜在光学系统中的应用。而非球面透镜具有消除球差的能力,从而大大的提高了非球面透镜在光系统中的使用范围。
对非球面透镜的研究主要在两个方面。1.采用光学设计软件(比如CODE V和ZEMAX)对非球面透镜进行设计,从而解决非球面透镜中的光线传输和成像问题[5];2.采用针对非球面的制备过程进行研究[6]。
国外在非球面表面拟合度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对非球面拟合方法研究较少。Héctor提出了一个适合于圆锥非球面曲线算法[7];ZHANG基于线性最小二乘法提出了非球面参数计算算法[8];Gugsa等通过改变圆锥常数k的值,利用最小二乘法的最值法来得到标准表面的最佳轮廓[9]。以上方法只考虑单一标准曲面表面,且在测量非球面时,圆锥常数k的估算会因为多项式系数的不同而产生偏差[10]。
在本文中,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非球面表面特性函数,并且以K9玻璃为例,讨论了非球面表面特性函数,并对其拟合误差进行分析。
图1为非球面透镜的分析示意图,光线通过一个非球面透镜两次折射后,聚焦到O点。其中Q点和P点分别为非球面透镜的曲面和平面上的两点,即光线折射的两点。假设非球面透镜的折射率为n1,透镜的左边和右边的介质折射率分别为n0和n2。光线的入射角为φ,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折射后,折射角分别为 δ和θ。根据Snell定律,我们可以得到在P点和Q点的折射方程分别为:
图1 非球面透镜表面特性计算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surface profile calculation of a aspherical lens
在柱坐标系下,Q点和P点的坐标可以表示为Q(X,Z)和P(ρ,z),由于非球面透镜的第二个表面为平面,因此,P点坐标可以表示成如下函数形式:
在非球面透镜的第一面上的Q点,其坐标也可以表示成如下函数形式:
其中 fB为非球面透镜的后焦距,L为非球面表面特性函数。
通过对方程(5)和(6)进行求导,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方程:
利用三角函数关系,我们有
由于Z和X是θ的函数,因此方程(9)可改写为:
将方程7和8代入到方程(10)中,并且令
其中A,L和B都是θ的函数。
在方程(11)两边乘以未知函数F(F为θ的函数),
通过对方程(12)的左边进行积分,并经过位置变换后,可以得到
将方程(13)代入带方程(12)中,则有
因此我们可以非球面表面特性函数
将方程(1)两边同时对θ求导得
将方程(2)和(16)代入到函数A、B中,则有:
在方程(1)中,我们将δ表示成为θ的函数:
因此函数A和B可以进一步表示为
将方程(13)、(17)和(18)代入到方程(15)中,我们最终可以完全得到非球面表面特性函数。
我们以K9玻璃为例,折射率为n1=1.5163,并且假设非球面透镜两边的介质都为空气,折射率为n0=n2=1,非球面透镜的厚度和后焦距都为50mm,最大折射角为θ=450。经过分析后,绘制出如图2所示的非球面透镜的表面特性曲线。
图2 非球面透镜表面透镜计算图Fig.2 Calculating diagram of surface profile calculation of an aspherical lens
式中,R是曲率半径,k是二次曲面常数,Ci是非球面形变常数。设置了如表1所示的参数。图3为非球面透镜的拟合误差曲线,从曲线中我们可以看出非球面透镜表面特性的拟合误差小于±30nm。
表1 非球面透镜表面特性公式拟合数据Tab.1 Fitting dates of the surface profile to a aspheric lens formula
图3 非球面透镜表面特性公式拟合误差Fig.3 Fitting error of the aspherical surface profile formula
本文通过对非球面透镜的进行设计的基础上,建立了非球面透镜表面特性函数。以K9玻璃为例,绘制出了非球面透镜的表面特性曲线。通过对非球面透镜的表面特性曲线进行分析,认为其拟合误差小于±30nm,表明了该非球面透镜的特性函数方程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在对非球面透镜的设计和制备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张忠玉,张学军,牛海燕.中小口径非球面元件加工技术的探讨[J].光学技术,2001:27(6):524-525.
[2]Yeon Hwang,T.Kuriyagawa,Sun-Kyu Lee.Wheel curve generation of aspheric microgrinding in parallel grinding metho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Manufacture,2006(46):1929-1933.
[3]Taik-Min Lee,Eung-ki Lee,Min-yang Yang.Precise bi-arc curve fitting algorithm for machining an asphericsurface[J].IntAdvManufTechnol,2007(31):1191-1197.
[4]J S Chahl,M V Srinivasan.Reflective surfaces for panoramicimaging[J].Applied Optics,1997,36:8275-8285.
[5]熊德平,何志平.非球面光学系统的光路计算与分析[J].光学仪器,2004,26(4):45-47.
[6]潘君骅.非球面光学系统设计、加工及检验的综合考虑[J]. 光学技术,2001,27(6):566-567.
[7]Aceves-Campos H.Profile identification of aspheric lenses Applied Optics[J].Applied Optics,1998,37(34):8149-8150.
[8]Zhang Z.Parameter estimation techniques:a tutorial with application to conic fitting[J].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1997,15(1):59-76.
[9]Gugsa S,Davies A.Monte Carlo analysi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ic constant of an aspheric micro lens based on a scanning white light interferometric measurement[C].In:Hatheway Alson E.editors:Proceedings of the SPIE,2005,92-102.
[10]Sun W,McBride J W,Hill M.A new approach to characterising aspheric surfaces[J].Precision Engineering,2010,34(1):171-179.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