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区熔硅单晶生长中“硅刺”的研究

2012-07-04 03:26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2012年5期
关键词:多晶单晶台阶

刘 燕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天津300220)

无位错区熔硅单晶生长过程中,如果采用的工艺不适合,或者操作不当,在多晶硅棒的固液交界面的边缘容易留下不熔化的小柱状体,通常称为“硅刺”,如图1 所示。硅刺一旦形成,由于其吸热慢,散热快,便不容易熔化,随着区熔过程的进行,迅速长大,无法再熔化,直至触到加热线圈,导致中途停炉。特别是生长75 mm(3 英寸)以上直径的单晶,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几乎难以正常生长单晶。本文就通过对FZ 硅单晶生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硅刺”现象进行研究,着重分析了“硅刺”产生的原因,并采用了有效防止“硅刺”产生的措施。

图1 多晶边缘出现硅刺

1 “硅刺”形成的原因

(1)多晶表面加工不规则,棱突较大的位置容易形成“硅刺”。生长单晶时为了顺利成晶,避免生成“硅刺”,通常要将多晶硅棒表面加工成规则光滑的表面,但往往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加工程序简化,加工后经常留下明显的不规则棱和麻坑,如图2 所示。在多晶熔化过程中,多晶料的棱突出的位置,所接受的电磁也弱,吸热少,而散热却比较快,很快便形成“硅刺”。

(2)多晶棒装料不正,也容易形成硅刺。由于所使用的多晶棒制备的原因,往往有一定的弯曲,因此装料时不容易装的很正,生长过程中多晶旋转时,相对于磁场中心偏远的部分容易生长成“硅刺”。

图2 多晶表面的棱突和麻坑

(3)操作不当时也易生成“硅刺”。生长单晶时,使用的加热功率不准确,偏高或偏低,使得多晶硅的熔化界面不适合磁场的要求,不能均匀流畅的使多晶熔化,在不均匀的部位,极易留下不化的硅晶体,这种小晶体受磁面积小不容易产生热,而且会增加散热,因此也易形成“硅刺”。

(4)加热线圈几何形状设计不标准,也是形成“硅刺”的重要原因。单晶生长要求有一个大面积、均匀、对称的热场,线圈的厚度、内径、外径及上、下面倾斜角度的不同,会使线圈产生的热场分布不同。热场的圆周分布不均匀,或立体形状的角度与多晶硅棒熔化界面不匹配,多晶棒的边缘处所接受的热场不准确极易产生“硅刺”。

2 使用不同台阶的加热线圈实验及结果

2.1 使用不同直径台阶的高频线圈实验

高频线圈是产生准确热场的关键部分,因此也是单晶生长的重要部分。线圈的形状和几何尺寸若设计的合适,不仅可以顺利地使多晶生长成单晶,而且可以使得多晶均匀顺利地熔化。为了减少拉晶过程中出现硅刺的机会,并且一旦出现了硅刺,可以加强硅刺的熔化,在设计加热线圈时,于线圈朝向多晶的一面上,除了设计成倾斜的坡面外,设计多个向内的圆周台阶,如图3 所示。

图3 带圆周台阶的线圈示意图

本文对线圈台阶的尺寸及形状进行了实验。认为线圈的台阶对硅刺的消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台阶的直径与所使用的多晶直径呈对应关系。

2.1.1 使用无台阶线圈生长单晶

使用没有台阶的线圈生长单晶的时候,如图4 所示,无论使用的功率偏高或是偏低,采用细腰法或粗腰法,在单晶生长过程中,都很难避免出现硅刺,并且硅刺一旦出现,便不容易消除。因此,使用无台阶的加热线圈生长直径稍大一点的单晶,几乎不能生长完整的单晶。

图4 无台阶线圈生长单晶

2.1.2 使用台阶直径大于多晶直径的线圈生长单晶

使用台阶直径大于多晶直径的线圈生长单晶(本文设计使用线圈台阶为三级台阶),当使用偏低功率的时候,硅刺会有较多出现的机会,并且不容易消除;如果使用的功率较高,熔硅的腰稍细的时候,出现硅刺的机会有所减少,但是仍然经常出现硅刺。

2.1.3 使用台阶直径接近于多晶直径的线圈生长单晶

当使用台阶直径接近于多晶直径的线圈拉晶的时候,如图5 所示,无论使用的功率偏高或是偏低,出现硅刺的几率都大为减少,如果出现硅刺也比较易消除。

图5 台阶接近于多晶直径的线圈生长单晶

2.2 结果分析

(1)综上的试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其它准备工作如:多晶棒的外形加工,装料的对中度,操作的准确性同样的情况下,加热线圈形状的设计对消除硅刺显得很重要,特别是加热线圈靠近多晶一面上的台阶,是消除硅刺的关键。

(2)线圈面上台阶直径的大小,与消除硅刺的效果有直接的关系,只有台阶的直径接近于使用的多晶棒直径的时候,生长单晶时消除硅刺的作用才明显。

2.3 原因分析

区熔硅单晶生长过程是通过高频电磁感应加热的方式实现的,当线圈内通以高频交流电流时,在线圈内部及其周围就会产生交变磁场,置于强大的高频磁场中的多晶硅,感应到交变的磁场后,在硅棒内产生强大的涡流,使其迅速被加热熔化。感应加热过程是电磁感应过程和热传导的综合过程。多晶熔化过程中,一边从电磁中感应到热能,使其自身熔化,一边向环境中辐射热能,同时还向多晶棒的端部传递热能,此过程中要求多晶棒的圆周各方向得到的热能相对平衡均匀,尤其是多晶的边缘各点熔化同步均匀,否则边缘部分不能及时熔化,或者边缘由于熔化不均匀,固液交界面起伏不平,拐点处很容易留下小的不熔体而形成硅刺。多晶熔化时的热平衡式为:

Q吸=Q辐+Q传

(1)单晶正常生长过程中,多晶棒随着熔区的移动过程能够均匀的熔化。不仅沿轴向,而且沿径向也要均匀的熔化,才能保证晶体顺利生长。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如多晶表面加工不规则有明显突起的棱,或多晶棒为椭圆,也可能料装的不正等情况,造成多晶的所有部位不能轴中心对称,熔化时远离中心的部位不能及时熔化,遗留下小刺。这种小刺出现以后,由于是突起截面积很小,因此吸热慢,但是散热却很快,越长越大,很容易最终不能熔化,成为硅刺,影响单晶的生长。这种硅刺作为小局部则独自形成小的热模式。其热模式是:

Q吸i<Q辐i

硅刺向其它部位的传热可以被忽略掉,但是辐射散热仍然大于吸收的热量,而且随着硅刺的不断长大,热不平衡也越来越严重,最后严重妨碍单晶的生长。

(2)硅刺的出现主要在多晶棒熔化界面的边缘,内部不会出现硅刺,因此采用改变线圈的几何形状的方法,加强靠近多晶边缘部位的磁场强度,改变多晶边缘的熔化状态,使其边缘所有的点都能均匀充分地熔化,不留下不熔的小多晶固体,是消除硅刺的关键。此时,多晶边缘任意一点的热平衡模式应是:线圈的上面由于有固定的坡度,因此磁场从中心到外沿的分布,呈沿着坡面平滑均匀的分布,为了加强多晶边缘的磁场强度,在线圈的上边靠近多晶的面上,加2 至3 级台阶。加台阶后,磁力线在台阶地方突然加强,使多晶的边缘熔化加强,改变了多晶边缘熔化的角度,产生了如图6 所示的熔化角,使固液交界面边缘形成圆弧角,可以大幅降低硅刺出现的几率,即使出现了硅刺,也比较容易消除。

Q吸i≥Q辐i

图6 多晶边缘形成了熔化角

(3)通过实验表明,线圈面上台阶的直径越接近多晶的直径,多晶熔化时的熔化角形状越理想,消除硅刺的效果越明显,这是因为平滑的磁场在台阶处突然形成突起的峰,磁场在台阶处高度集中,且垂直于多晶的边缘,增加多晶边缘的熔化,改变了多晶边缘熔化的斜率,使多晶棒边缘不容易形成硅刺,即使出现了硅刺,也还有熔掉的机会。

(4)如果台阶的直径偏大,大于多晶直径较多,则台阶处峰起的磁场对多晶的边缘起不到作用,如果多晶边缘的某处存在不规则的突起,则容易形成硅刺。此时如采用相对偏高的功率,使得多晶棒的固液交界面斜率整体增大,向上翘起,台阶对多晶边缘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以减少硅刺的出现。

3 结 语

FZ 单晶生长过程中,硅刺的出现会严重妨碍单晶的正常生长。为了防止出现硅刺,除了加强多晶的表面加工,生长单晶时进行准确的操作外,设计加工线圈时,在线圈的多晶一面制作相应的台阶,是有效的防止或消除硅刺的措施。

线圈上台阶的设计,应根据多晶的直径,设计接近多晶直径的台阶,由于多晶的直径不尽相同,则应设计系列的不同台阶直径的线圈,以保证适应不同直径的多晶,可以取得较好的成晶效果。

猜你喜欢
多晶单晶台阶
革故鼎新 尘毒治理上台阶
走在除法的台阶上
大尺寸低阻ZnO单晶衬弟
大尺寸低阻ZnO单晶衬底
大尺寸低阻ZnO 单晶衬底
大尺寸低阻ZnO 单晶衬底
台阶
钙钛矿型多晶薄膜太阳电池(4)
钙钛矿型多晶薄膜太阳电池(2)
多晶沸石膜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