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处 谭华
食用菌以其丰富营养、独特风味和保健功效等优点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在现代农业生产领域,食用菌已成为白色农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早在20世纪50年代,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食用菌机械化生产已开始起步,欧美的生产商在食用菌的生产过程中,采用空调设备、各种测量仪器以及自动化设备控制温度、湿度、水分、通风、光照等,创造最适宜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实现了食用菌四季均衡生产与供给。珍稀食用菌的自动化、标准化生产始于上世纪70年代,发源于日本,发展在韩国,他们采用自动化控制设备和装置,集成各种测量仪器仪表,自动调节温度、湿度、水分、通风和光照等环境条件,用塑料瓶为栽培容器,木屑、米糠为栽培原料,从拌料、装瓶、灭菌、接种、菌丝培养、出菇管理、产品包装等均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工厂化;工业化栽培品种扩大到蟹味菇、灰树花、滑菇等品种,单产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更加稳定,代表了国际食用菌的生产水平。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的大国,但尚未成为食用菌生产的强国,多品种的食用菌生产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直接或间接从事食用菌生产与销售的人员已超过2000万人,大多采用家庭分散型、小规模、粗放式生产方式,这种占据我国食用菌产业主体地位的生产方式虽然投资成本低,但生产技术不易规范,产品质量难控制,抵抗自然风险能力弱,应对市场风险能力更弱。目前,食用菌工业化生产已经在国内兴起,以上海为代表的食用菌工业化生产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产量水平、品种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从上海乃至全国现有的食用菌生产企业的状况来看,普遍存在生产不稳定的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杂菌污染率高,严重时连续多批出现绝收,杂菌污染率与产量、品质密切相关,即污染率越高,产量越低,品质也越差;二是产量不稳定,同样的原料和品种,在同一栽培场所,在同一控制系统下,不同批次生物学效率波动超过50%;三是品质不稳定,有时连续两个生产批次的品质差异极大。我国与国外食用菌生产技术水平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生产的规模化、自动化、标准化及稳定性等方面。
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最先进的珍稀食用菌集研发、生产、贸易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该公司承担了“真姬菇设施化栽培技术集成与应用”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重大项目,该项目依托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的基础技术优势以及自身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良好研发平台,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以安全、优质、领先的产品理念,对真姬菇设施化栽培的生产技术进行了集成创新,不断选育新的工厂化栽培优良菌株。近期,该项目通过了专家的评审,专家们一致认为,项目实施期间,选育出了4个优良真姬菇菌种,在工艺、配方、包装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完成了生产过程栽培技术和控制体系的有效整合,实现了真姬菇的设施化高效生产,提高了生物学转化效率和产品品质,引领了我国真姬菇工厂化栽培产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在实地考察和座谈中我们了解到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及该公司通过科技、资本、管理有机结合,探索出了珍稀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新模式。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真姬菇原产地是日本,国内真姬菇工厂化栽培在此之前尚属空白。“真姬菇设施化栽培技术集成与应用”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重大项目对真姬菇设施化栽培的生产技术进行了集成创新,完成了生产过程中栽培技术和控制体系的有效整合,实现了真姬菇的设施化稳定高效生产,提高了生物学转化效率和产品品质,引领了我国真姬菇工厂化栽培产业的发展。该项目使实施企业上海基地真姬菇生产能力由每日15吨增加至每日20吨,项目实施2年内真姬菇产品总产值增加了1278.67万元,总利润增加619.98万元,创汇增加了52.95万美元,其技术成果已经成功应用于青岛日产30吨的真姬菇工厂中。该项目的实施对于我国食用菌种植产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可以促进我国的食用菌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而且对于调整当地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加速农业标准化工作实施进度,促进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都有重要作用。
——“二个率先”“三个优化”实现技术引领
该项目在生产技术上实现了“二个率先”和“三个优化”。“二个率先”:一是率先选育出“丰科蟹味菇1号”、“丰科蟹味菇2号”、“丰科白玉菇1号”、“丰科白玉菇2号”等4个优良真姬菇菌种,并将“丰科蟹味菇1号”投入生产,项目实施单位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内首个使用自主选育菌株进行工厂化栽培的企业,开创我国珍稀食用菌科技成果集成示范应用的先河。二是率先在国内完成真姬菇超低温液氮菌种保藏体系,并成功应用于规模化生产。“三个优化”:一是优化了工厂化真姬菇菌种制备和栽培原料配方,培养周期缩短13日,且单瓶平均产量增加10克(6.5%左右);二是优化了环境控制技术体系,生产污染率由原来的3%降至1%以下,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三是优化了硬件设施,通过应用LED照明技术和热交换节能技术实现了节能降耗,仅LED照明技术的应用就使照明环节节能60%。
——产学研结合使科研单位和生产单位实现共赢
该项目实施过程中最大的特点是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促进了项目成果的产业化运行,并取得良好实效。项目合作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以技术和少部分资金入股,与项目执行企业开展了良好合作。项目执行方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负责真姬菇新品种新菌株的优化、培育,试验方案的设计、规划和实施,落实大中试试验、批量生产计划的应用和成果转化。项目合作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主要负责提供新菌株相应的复壮和保种技术支持,开展各项基础技术研究,协助主持单位解决成果转化过程的各项技术难题。项目实施企业借助科研院所强大的研发实力培育成成果,科研院所也借助企业便利的中试熟化平台实现了自身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通过产学研结合,项目成果切实转化成现实生产力,项目实施企业和科研院所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双赢。
——真姬菇菌种选育之路任重而道远
真姬菇品种选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十年磨一剑”实现了一个品种的成果转化,未来仍然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开展,包括育种手段的创新,品种生理生化机理的深入研究,新品种鉴定与知识产权的保护等,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真姬菇工厂化生产中的节能降耗是重点攻关方向
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将LED照明系统和热交换系统成功应用于真姬菇栽培车间,节约了大量能耗,但节能降耗工作没有终点,如何将新的节能降耗技术与食用菌产业相结合,进一步优化节能空间,仍然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重点攻关方向。
——真姬菇生产方式的优化迫在眉睫
纵观国内外真姬菇栽培发展的趋势,栽培瓶容积小型化,单位栽培筐内瓶数增加化将成为未来真姬菇技术开发领域的热点,通过缩小栽培容积,提升单瓶生物质转化效率,提高单位厂房的空间利用效率,降低单位生产能耗,是未来产业化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