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刚
※本文根据重庆市副市长吴刚在“安徽省等五省市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实施方案论证会”上的讲话录音整理。
重庆市作为直辖市以来,认真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绩,成为重庆历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期间,在中央各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在拓宽信息服务渠道、开发信息扶农产品、创新信息服务模式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
重庆市相继启动广播电视“村村通”、“统筹城乡信息化”、“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多项工程,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
一是信息产业规模大幅跃升。中国移动“农信通”全国基地设在重庆,全国首个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落户重庆,重庆“两江国际云计算中心”已正式开工建设,亚洲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基本建成。重庆市已成为我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也是西部地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重要聚集地之一。
二是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重庆市通信网络已实现了村村通,100%乡(镇)和80%行政村通宽带;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建成1003个乡镇信息服务站,约1.07万个村级终端站点;科技12396、农业12316和12582等涉农服务呼叫热线实现了全覆盖。
三是涉农数据库及服务系统初具规模。重庆市建成“土壤数据库”、“地形数据库”等50多个涉农基础数据库;开发了“柑橘精准管理”、“种猪场信息管理”等20多个特色产业信息服务系统;开通了全国劳务电子商务平台,启动“万岗寻您”特别呼叫行动;供销、移动已建成3000个“供销通”农资连锁店。
四是信息服务能力全面加强。重庆市农村党员远程服务信息员、科技特派员以及基层农技服务人员等14万人,构成了互为补充的农村基层信息服务队伍;推进的文化信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村商网、供销通、气象及减灾防灾等服务模式以及有针对性地开发的“农业手机报”等多个信息产品,有力推动了农村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张德江书记到重庆后高度重视城乡统筹,提出了以科技为支撑发展效益农业,缩小城乡差距,发展重庆现代农业的新要求。农村信息化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
今年年初,科技部、中组部、工信部确定重庆市为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省后,市政府将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纳入今年的重点工作,黄奇帆市长多次召集专题会议研究相关工作。9月3日,五省市《实施方案》论证会后,我们认真研究、充分吸纳与会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立足涉农信息资源的整合与集成,如何提供本地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提供更方便、快捷、准确的信息内容等主要需求,进一步细化建设方案,明确长效机制。编制出“13415”建设内容。“1”即打造一个农村信息化云服务平台,大幅提高涉农信息资源共享程度;“3”即大力推进“宽带下乡”、“移动互联”、“三网融合”,提供快速便捷的农村信息服务通道;“4”即建设农村民生、农业生产、科技创业、市场流通四大信息服务资源;“1”即建设一个新型高效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5”即根据重庆市农业与农村经济“十二五”规划建设“五大农业主体功能区”的定位和农业区划的特点,实施五大农村信息化集成应用示范工程。方案编制力求能既符合国家要求,又体现重庆特色。
重庆市将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三部委要求,以“五个强化”,加快推进示范省建设各项任务,确保示范省建设取得实效。
一是强化组织管理,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统筹协调,实现人员资金、技术指导、监督管理和工作标准“四到位”;二是强化宏观环境营造,积极研究制订政策,出台《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和《重庆市“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试点建设工作管理办法》;三是强化资源整合,统筹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共建共享共赢;四是强化资金投入,设立财政专项,保障涉农公益性信息服务顺利开展;五是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探索“信息服务+渠道集成”的商业模式,使农村信息化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