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松
作为一名军人,既当过国民党军的将军又当了解放军的军长;既与各路国民党军阀打过仗,又与解放军交过手。不仅如此,他还抗击过日本侵略军,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对过阵。从民国中将到共和国军长的董其武,似乎是为战争而生的人物。
与各路军阀作战
1899年11月27日,董其武出生在山西省河津县固镇村。1918年春,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阎锡山在太原开办的学兵团。董其武在学兵团学习了5年多,在1924年3月毕业之前,董其武所在的学兵团一营一连参加植树活动,结果发生了轰动山西省的军督府事件。
原来,植树的地方在阎锡山办的体育馆围墙外,为了浇水方便,身为一连一班班长的董其武到体育馆找馆长,请求从体育馆里挑水。
馆长说:“可以,你们挑吧。”
董其武得到馆长的同意后,便招呼同学们去挑水。不料,当同班同学曹扬挑着水从体育馆向外走时,一个路过的军督府副官不问青红皂白,厉声训斥道:“你们为什么偷挑体育馆的水?”
“我们不是偷水,馆长同意的。”曹扬如实解释说。
“你他妈的还敢顶嘴,今天非教训教训你不可!”说着,那个副官便动手打了曹扬一顿。
董其武听见动静,急忙跑过来,只见曹扬的头被打破了,满脸是血。董其武一边叫同学把曹扬赶快送校医院,一边指挥同学围着副官评理。
那个副官哪里会把这些军校学员放在眼里,霸道地说:“你们还敢不服,不想在学兵团学习啦?”
“我就是不服!”董其武开始激动起来:“你把我们班的学员打伤了,要负责任,我要告到军督府去!”
“唷!还真反了,不知道老子的厉害是吧?我看还要让你放点血!”那个副官举起拳头打向董其武。
董其武躲开了副官的拳头,立即指挥同学将副官拖进体育馆内,关上大铁门,对副官进行了严厉的“修理”,直到那个副官跪地求饶才罢休。
军督府是阎锡山的衙门。当天,军督府派人找到学兵团校长荣鸿胪。荣鸿胪自然惧怕军督府,答应查明惩办,并立即在大操场上集合了全校学员。董其武知道自己捅了马蜂窝,便勇敢地站了出来:“报告校长,是我打的,其他同学是我叫他们动手打的!”
荣鸿胪惜才,知道像董其武这样的军人不多,但他更知道军督府不能惹,于是,宣布:“关禁闭一星期。”
7天后,连长柴绍文接董其武时,对他说:“具体情况我都知道了,校长的意思是走走过场,让你写一份悔过书,由他亲自转给军督府,这事就算了结了。”
董其武嘴上答应,其实却写了一份指责军督府蛮不讲理的信给荣鸿胪。荣鸿胪一看,不好交差,以“开除”相威胁。董其武没有惧怕,卷起了铺盖,离开了学校。
董其武离开学兵团后,準备去投奔仰慕已久的于右任和胡景翼指挥的陕西靖国军。恰在此时,刘镇华的镇嵩军(民国初年,刘镇华任豫西地方部队的统领,因所部驻地靠近嵩山,故有镇嵩军之称。)到太原招收初级指挥军官(连、排长),董其武应招去了西安,当了第八混成旅二团的中尉排长。不久,他升为上尉连长和少校营长。
镇嵩军军纪很坏,安民不足,害民有余,使董其武起了脱离之心。1925年初,拥护孙中山广州政府的胡景翼,率其靖国军改编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到了洛阳。董其武便悄悄离开了镇嵩军,投效第二军,被编在第二军第九混成旅任中校副官长。然而,好景不长,同年4月,胡景翼病逝。接任军长的岳维峻与军阀孙传芳、吴佩孚勾结,导致第二军战斗力骤降。
1926年春,洛阳战争爆发,第二军在刘镇华、阎锡山等军阀联合进攻下被击败,岳维峻成了阎军俘虏。董其武等10多名军官被逼离开第二军,来到开封,参加号称“铁军”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董其武被任命为第四军军直特务营党代表,8月改任特务营营长。后来,董其武又受命到湖北、河南交界的武胜关以南地区,收容原第二军的流散部队,并将队伍组成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先遣纵队,董其武出任纵队支队队长。
此时,正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武汉三镇的革命形势如火如荼。不久,董其武跟随第四军奉命调至武汉。接着,第四军先遣纵队进军安徽,归皖北宣抚使柏文蔚指挥,董其武率部连克巢县、合肥、霍邱、颍上、阜阳、六安等地。
1928年,国民革命军缩编部队,董其武等14名校级军官离开了第四军,投效天津警备司令傅作义。
傅作义让参谋长陈炳谦接见了董其武等人,并任命董其武等人为天津警备司令部额外上尉参谋,其他人嫌级别太低,纷纷离开了,只有董其武不计较这些,安心做事,得到了傅作义的赏识。1929年9月,董其武被傅作义任命为天津警备司令部政治训练所学员大队大队长。
1930年4月,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这些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爆发了中原大战。阎锡山任命傅作义为津浦线第四路军总指挥,率部沿津浦铁路北段向山东进攻。董其武则在此次军阀混战中显露出了军事锋芒。
5月11日,中原大战正式拉开战幕。作为傅作义的先头部队,董其武指挥部队夜渡漳河,进入鲁北,率先从济南以西河县强渡黄河,奋勇作战,攻下了洛口,夺占黄河大铁桥的桥头堡,掩护主力趁势从铁桥渡过黄河。6月21日,董其武率部队与主力会合后,迅即从东西两面迂回包围济南,至6月27日,傅作义指挥的第四路军攻克了济南。防守济南的韩复榘残部逃往胶东潍县,济南战役结束。
就在这时,陇海线上的阎锡山和冯玉祥指挥的部队作战失利。蒋介石乘胜扩大战果,派陈诚率11个师支援曲阜,与守城的第十三师内外夹击傅作义的第四路军,导致第四路军孤军作战,最终傅作义被迫下令全军自曲阜、兖州一线北撤,同时命令董其武的先头部队改为奋勇敢死队,阻击蒋军追兵,掩护主力撤退。
董其武采取以攻为守、声东击西的战术,率部左突右冲,东挡西杀,巧妙作战,吓得蒋军追兵不敢大踏步追击。几经转战,掩护傅作义的主力部队安全撤退后,董其武率领的部队只剩下700余人,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
董其武在清点了人数之后,重新调整部队组织,补上了因作战牺牲而导致的营长、连长空缺。经过多方努力,历时一个月,董其武把部队带回到三十师驻地。傅作义获悉后,立即亲自前来探望、慰问,对董其武赞赏有加。
9月18日,张学良发出拥蒋通电,派兵入关,占领平津,中原大战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阎锡山见大势已去,下令全军撤回山西。中原大战以双方死伤30多万人宣告结束。战后,蒋介石任命张学良为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总揽东北和华北地区的一切军政大权。张学良在改编晋绥军时,任命傅作义为第三十五军军长兼绥远省政府主席。董其武被任命为第三十五军七十三师二一八旅四三六团团长。
与日本侵略军作战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采取消极抵抗政策,最终使董其武指挥的四三六团(此时,三十五军改称五十九军,七十三师改称二一八旅,四三六团仍隶属二一八旅)的驻地张家口,变成了与日军激战的前沿阵地。
1933年4月30日,董其武命令所部从驻地开进指定地域昌平集结,迎击来犯的日军。四三六团到达位置后,董其武按照傅作义的防御战术“七分用土,三分用枪”的指示,立即筑建团、营、连的防御阵地,均采用三线纵深配备,每个连的工事均分上下两层,即使上层在作战中被炮火摧毁,仍可转入下层继续坚守。
5月21日拂晓4时许,日军全线向傅作义部发起进攻。四三六团正面出现了多路日军,在坦克掩护下,逐步推进。董其武给最前沿的第十连连长张惠源下达了作战预令。
日军首先向十连阵地进行了炮击。十连阵地顿时成了一片火海。张连长按照董其武制订的作战方案,沉着指挥,等待日军抵近到阵地前沿雷区时,才下令开火。
日军遭到猛烈打击后,被迫退了回去。半个小时后,日军再次组织进攻,又被十连打了回去。尽管十连伤亡很大,但始终坚守着前沿阵地。战斗间隙,董其武打电话给张连长,要求连队尽快抢修被炸毁的工事,迎接更大的战斗。
这时,旅长曾延毅派来了后续部队接替四三六团阵地,董其武命令十连撤出阵地。
日军在傅作义部前沿进攻受阻,5月23日,改变进攻方向,以骑兵和步兵联队,向左方迂回。傅作义正准备组织前沿部队追击日军时,突然接到国民党军北平分会主任何应钦的命令:“全军即刻停战,撤至高丽营集结。”
董其武接到命令后十分惊愕,在获悉蒋介石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停战协定》后,愤慨不已,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巍巍大青山,浩浩烈士魂。宁做战死鬼,不当亡国民。抗日怀壮志,杀敌岂顾身。再拜告英灵,大地已回春。”
1936年5月,阎锡山对晋绥军再次进行整编,傅作义三十五军下辖的3个旅缩为2个旅,番号为二一一旅和二一八旅,董其武升任二一八旅旅长。
随着日军侵略的不断加剧,董其武感到身上的担子更加重了。1936年7月30日,投靠日军的伪西北防共自治军司令王道一、伪边防自卫军司令于志谦、副司令马龙等,率部配合日军进攻绥东,目的是侵略整个绥远地区。8月4日,傅作义亲自到董其武的二一八旅驻地集宁坐镇指挥。二一八旅和骑兵第七十三师在傅作义指挥下,采取侧后抄袭战术,给予日伪军沉重打击,毙日伪军350多余人,俘副司令马龙以下60多人,其余残部狼狈溃逃。损兵折将的王道一逃到商都后,被日军处死。
日军不会就此放弃对绥远侵略的野心。10月,傅作义向蒋介石陈述反击日军的意见被否决。不久,傅作义接到中共中央委派彭雪枫携带来的毛泽东的亲笔信。傅作义看到毛泽东鼓励他“以东北沦丧为殷鉴,顺乎民心,救亡图存”的信后,对董其武交代:“不计任何牺牲坚决抗日,绝不做对不起国家和民族的事。”
董其武說:“把红格尔图作为绥远抗战的首战。这样可以一举两得,既可以击败西侵的日伪军,又可以截断日伪军西犯的通道,便于夺取百灵庙。”
红格尔图镇属绥远省陶林县,西距县城80公里,南距集宁90公里,东距日伪军盘踞的商都仅30公里。11月13日,日伪军兵分三路向红格尔图发动进攻,董其武率二一八旅以逸待劳,英勇还击。战斗打到18日,双方作战进入白热化,但还是分不出胜负。这时,董其武利用下大雪的有利天气,重新调整部署,将所有汽车用白布伪装起来,运送部队向日伪军的侧后杀去。
毫无防备的日伪军一时大乱,大部分日伪军缴械投降,少数顽抗者被当场击毙。红格尔图战役取得胜利,捣毁了日军顾问田中隆吉和大汉奸王英的指挥部,毙伤日伪军1700余人,俘日军电台台长八牟礼吉等日伪军300余人。
傅作义决定趁热打铁,立即袭击日伪军在绥远腹地的军事基地——百灵庙。在作战会议上,董其武说:“奔袭百灵庙,我认为已具备获胜的三个基本条件:一、此时是奔袭百灵庙的最佳战机,可谓天时;二、百灵庙深入我腹地达数百里之遥,极为孤立,可谓地利;三、绥远抗战大获全胜,士气正旺,民众拥戴,可谓人和。因此,傅将军的决策是最佳的选择,卑职完全拥护,挖掉绥远人民的眼中钉,肉中刺,以防日军进一步向绥远或大西北推进,实行军人守土之责。”
11月22日凌晨,傅作义的部队出现在百灵庙,打了日伪军一个措手不及。日伪军1000余人被击毙,400余人成了俘虏。
红格尔图和百灵庙大捷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国,董其武被人们誉为“抗日民族英雄”。1936年11月23日的《大公报》以《绥东战役中五个民族英雄》为题,对董其武、彭毓斌、张培勋、张著、苏开元做了事迹介绍,还刊登了他们的照片。
1937年7月7日,日本对华发动了全面战争,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国共第二次合作,联合对日作战。8月,董其武受命率二一八旅一举攻取日伪军占领的察尔北部重镇商都城。之后,因张家口守城部队吃紧,董其武率部自商都、张北一线急驰增援阻击日军。任务完成之后,董其武率部西撤集宁、丰镇,最后回到大同。9月25日,传来林彪、聂荣臻率领的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极大地鼓舞了董其武,他随之挥师向平型关进发。然而,当董其武率部进击六郎城,抄击鹞子涧,占领繁峙县城后,9月30日,接到由傅作义传达的阎锡山的命令,部队全部南撤。董其武只得率部撤回,进入五台山地区。
1937年10月中旬,董其武率部参加忻口战役,予日军以大量杀伤。但日军增援部队源源不断而来,再加上晋东门户娘子关告急,阎锡山决定缩短战线,撤离在忻口作战的傅作义指挥的第三十五军,南调守卫太原。董其武奉命将二一八旅撤至太原,并孤守太原至年底。
1937年12月,傅作义部在柳林整编,第三十五军两个旅改编为两个师,董其武由旅长改任第三十五军一○一师师长,授中将军衔。
为牵制南下日军,董其武于1938年春节后率第一○一师,不断向太原城进行扰乱性进攻。3月下旬,为配合台儿庄会战,董其武率部佯攻太原,牵制了大量华北日军不能南下台儿庄作战。
1938年6月,第一○一师移驻五寨。五寨城内驻有八路军第一二○师。这样一来,董其武与一二○师师长贺龙时常会面。在接触中,董其武对共产党部队有了更深的了解,提出要向八路军学习开展政治工作的方法。
1940年8月,傅作义奉命将部队扩编为3个军:第三十五军、暂编第三军和暂编第四军。董其武升任暂编第四军军长。1942年夏,董其武调任第三十五军军长。三十五军历来是傅作义的主力部队,傅作义也一直任该军军长,如今董其武接任军长,让董其武深感责任重大。董其武在日记中说:“想到傅将军对自己的信赖和重用,卑职只有加倍努力,把部队建设好。”
1942年至1944年,董其武率第三十五军先后参加了安北、东胜、河西、乃马召、哈叶胡同等战役战斗,给予日伪军有力打击。
1945年1月,董其武奉命到重庆陆军大学将官班深造。7月,国民党军第八战区司令长官部改为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傅作义任司令长官,董其武由三十五军军长升任第十二战区政治部主任兼晋陕绥边区副总司令。
与解放军作战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其实,早些时候,董其武就接到受降通知。他在8月11日的日记中写道:“本日上午,召开战区师以上军官紧急会议,遵照蒋委员长的加急电令,部署东进归绥、包头,准备接受日本投降。虽然几年来一直朝思暮盼这一天尽快到来,但是当这一天终于来到之时,不仅是我,就连傅将军也感到有些突然。”
此时的董其武,没有想到更加突然的内战也将随之而来……
开始,董其武对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说:“抗战八年中,我军(国民党军)在绥东没有一兵一卒,是大青山游击支队(八路军)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敌后斗争,他们有权接受绥东;如今蒋委员长命令我们去接收,会打起来。”
“是啊!”傅作义说:“不过,如果我不去收复,蒋委员长还不撤了我的职!”
两军对垒,各为其主。傅作义和董其武率国民党军第三十五军、暂编第三军、第六十七军、东北挺进军等部9.7万余人,由绥西东进受降的同时,以国民党军第十二战区的名义,给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发了一份关于“内战责任”的电报,称在绥远地区是八路军开的第一枪。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接到电报后,立即于10月26日由新华社发表评论,驳斥傅作义的指责,指出:“傅作义企图推托战争责任,是欺骗不了全国人民的。”
在这种形势下,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为阻止傅作义部进袭,命令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及冀中纵队司令员杨成武等指挥14个旅5.3万余人,进行了自卫还击作战。于是,国共双方在平绥路上展开了作战,史称“绥远战役”。
由此,董其武正式投入到与解放军的作战之中。当国民党军进至阳高、天镇地区,并准备东取张家口时,遇到阻击。董其武对傅作义说:“我有一种预感,如果我们的部队进展过快,占领的城镇过多,兵力过于分散,后果也许会适得其反。”
傅作义说:“我也有力不从心之感,只是苦于无奈,蒋委员长把长城以北之受降任务全交给我们啦!”
“我看还是先保住大城市,稳定阵脚,从长计议为妥。不要被八路军各个击破。”董其武建议道。
傅作义觉得有理,便命令东进部队立即回师绥西地区,以便集中兵力守备归绥(今呼和浩特)和包头两城。
1945年10月31日,聂荣臻、贺龙两支主力部队抵达归绥,对归绥形成了包围之势。
作为军人,被包围的感觉是不好受的。董其武建议傅作义采取以攻为守的战术,先机发起攻击。于是,11月2日至12日,傅作义部先后以两至三个师的兵力,向红山口、坝口子、孔家营子、后八里庄等地进行了多次较大规模的攻击,但未能突破合围。而聂荣臻、贺龙主力部队也未能攻破包头等城市。如此相持了两个多月后,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作出决定,聂荣臻、贺龙主力部队转移阵地,归绥恢复平静。
董其武在解放军强大攻势下,守住了归绥,受到傅作义和蒋介石的赞扬,获得了国民党政府授予的青天白日勋章和华胄荣誉勋章。
除绥远战役外,董其武还指挥所部与解放军进行了大同集宁战役、张家口战役、察南绥东战役、察绥战役等,使解放军未能实现原定的作战意图。董其武也就这样被绑在蒋介石的战车上越走越远。随着解放战争的发展,国民党政府的败亡成为定局,董其武也为自己未来的命运而焦虑不安,不知该走什么道路。
幸好,历史蕴藏着一个“绥远方式”,为董其武开启了走向光明的道路。关于“绥远方式”,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里作了详细阐述。毛泽东说:“今后解决国民党军队的方式,不外天津、北平、绥远三种……绥远方式,是有意地保存一部分国民党军队,让它原封不动,或者大体不动,就是说向一部分军队暂时让步,以利于争取这部分军队在政治上站在我们方面,或者保持中立,以便我们集中力量首先解决国民党残余力量中的主要部分,在一个相当的时间后,例如在几个月,半年,或者一年之后,再去按照人民解放军制度将这部分军队改编为人民解放军。”
新中国成立后,董其武对于同解放军作战的历史做了反思:“给中国人民解放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给个人的历史上抹上不可洗刷的污垢。”“这段历史上的大错误,虽然于‘九一九起义后为人民所宽容,但至今思之,犹负疚于心,痛恨无极!”
与国民党军作战
說到“绥远方式”,其实就是共产党与国民党作斗争的一个过程。用毛泽东的话来讲,就是:“我们与蒋介石在拔河比赛,而且是早已确定了结果的拔河比赛。既然我们必胜,就不要在谈判桌上拔河了。告诉我们的干部,要接受董其武所提的全部条件,我们的让步越大,与蒋介石的拔河比赛中,胜利得就越快。”
毛泽东说这话的时候,蒋介石已向董其武抛去了1900两黄金和12万银元,还在电话中给董其武委了一个陆军上将军衔,想以此收买人心。为此,有的书上称,董其武为“双料上将”,即国民党军上将和解放军上将。因为1955年10月人民解放军授衔时,董其武被授予上将军衔。但是,从董其武的档案履历表上看,董其武是国民党军中将。董其武本人也没有认为自己是国民党军上将,原因是国民党军的上将分为四级,即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和上将,同时又分为晋升上将、中将加上将和追赠上将。也许董其武属于中将加上将这一档次,而且是在“绥远九一九起义”前夕口头加的,又没有正式纸质电文,因此,在填写董其武履历表时,没有将这一授衔记录入档。
至于那1900两黄金和12万银元,当时董其武还请示过毛泽东,毛泽东明确指示:收下。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毛泽东确定了“绥远方式”后,董其武吃了一颗定心丸,开始着手部署起义前的准备工作。但绥远的情况要比北平的情况复杂得多。1949年2月,蒋介石令“董主席其武率绥省军政机关及所属部队西撤后套地区,与二马(马步芳、马鸿逵)互为犄角,方能阻敌西进”。
董其武在与众人商量后,很快复电蒋介石:“一、绥远目前还算稳定,尚无共军大举进攻之迹象,暂时不必西撤;二、驻绥部队中下级军官多为本地人,轻易西撤,可能多有逃跑,部队难以稳定;三、即做必要的西撤准备,成立绥西行署,疏通思想,安置家属,确有必要时,可顺利成行。”
蒋介石见董其武不服调动,于是变换手法,停发了绥远军政费用。这一招,确实让董其武压力不小。绥远本不富裕,驻军又多达10万余人,这样一来,军政开支立即陷入困境。董其武多次以文电申请和派人交涉都没有效果,答复只有一句话:“让董主席来!”
董其武心如明镜,如去南京,自己就是第二个张学良。因此,他多方筹集资金,并启动原来傅作义兴办的奋斗基金会的经费,给军官每人每月发5元、士兵每月发2元,家属实行供给制,以解燃眉之急。同时召开军政各界会议,利用停饷事件做起义前的思想工作:“南京政府停发我们的军政经费和补给,说明蒋介石对我们已经不信任了,想把我们置于死地。我们部队是有过吃苦的历史和传统的,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刻,全体军政人员和人民要上下一致,精诚团结,节衣缩食,共度时艰。”
董其武苦苦支撑了两个多月,实在支撑不下去了。于是,便派第一一一军参谋长樊折桂前往南京代为述职。对此,樊折桂很吃惊,问:“和平道路变卦了?”
董其武如实相告:“述职是幌子。主要是抓住南京的意图,借机要点东西,解决困难,待机应变才是真意。还有,你也是知道的,目前咱们处境十分困难,维持生活已成问题,走向和平还需要时间。现在南京多次来电催我去述职,显然是企图阻止绥远走和平道路。如今飞机都派来了,我考虑再三,不便亲自去。你表面上代表我去述职,请求在物资经济上接济我们,实际上是应付局面,拖延时间,等待机会,使我们对未来的变化有精神上的准备。另外,这事已通知傅(作义)先生,并得到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默许,你大可放心。”
樊折桂的南京之行,还是挺有收获的。蒋介石给了1900两黄金和12万银元,随同飞机带回的还有几箱美制电镀六轮手枪和大量反动宣传小册子。
董其武在获悉蒋介石的“慷慨”后,通过傅作义秘密报告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毛泽东说:“蒋介石的黄金可以收下,但是这点钱怎么能解决董其武的经济困难呢?应该设法帮助他解决困难。”
随后,董其武命令独立第七师师长张世珍率部向西开到河套地区。独立第七师忠诚可靠,实力较强,装备也好。董其武对张世珍说:“目前我们的敌人已不在东边,而是在西边了。你师进驻河套后,坚守住乌不浪口和西山嘴,没有我的命令,擅自向西逃窜的部队一律予以解决。同时,在关键时刻,要防止西边‘二马的部队向我们进攻。”
张世珍回答:“明白。请董主席放心!”
董其武这样安排,是一箭双雕之策,既保障了绥远西部的安全,也起到了迷惑蒋介石的作用。
1949年9月18日,经过董其武的努力和大量准备工作,驻绥远的国民党军将领大都表明了起义的态度,绥远和平起义的时机已成熟。于是,董其武组织了《绥远和平起义通电》签字仪式。
对于《绥远和平起义通电》,董其武很慎重。对于第一稿中的大骂蔣、李、阎,他说:“光骂管什么事?我们起义跟共产党走,与共产党共事,要讲明我们的历史和立场。我们多年抗日,牺牲了多少人,受尽艰难困苦,目的是什么?为的是国家、人民,在这方面我们和共产党是一致的,必须把这一点讲明白,这是大义所在。”
起义通电成文后,董其武又通过傅作义传给毛泽东过目。毛泽东看完《绥远和平起义通电》后,对周恩来说:“告诉傅作义、董其武,通电稿我看过了,原文照发即可。只是这个稿子要把蒋介石、李宗仁、阎锡山的全名写出来,这是历史文件,免得后人不知道蒋、李、阎是谁。”
董其武收到北平的复电后,提笔在通电上补写了蒋介石、李宗仁、阎锡山全名,又让人用宣纸将电文缮写好。10时许,董其武在包头银行礼堂宣布签字仪式开始。接着,董其武拿起笔,首先在通电上签了名。
9月19日,经董其武等39人签名、代表绥远军政各界意愿的《绥远和平起义通电》,通过无线电波发给了毛泽东、朱德和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政治委员薄一波。电文中说:
我们全体官兵和各级行政人员,今天在绥远发动了光荣的起义,并庄严地向人民宣布:我们正式脱离依靠美帝国主义的蒋介石、李宗仁、阎锡山等反动派残余集团,坚决走到人民方面来。绥远和平解放,我们得庆新生。全体军民谨以无限忠诚,向人民领袖毛主席、朱总司令致以崇高的敬礼!
北平和平的成功,启示了我们:和平是全国人民迫切的要求与愿望;教育了我们:过去戡乱的政策是错误的;提醒了我们:唯有在中共领导下,团结各民主阶级、各民族,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人民服务,才是对的。因此,北平和平之后,我们迫切的愿望,就是期待由北平和平促成全国人民一致要求的和平,在中共领导之下,迅速开始新民主主义的建设。
绥远“九一九”起义的整个过程,可以说是董其武与国民党军进行了一场没有硝烟的较量,也是董其武走向光明的过程。
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作战
1950年4月,董其武奉命到北京汇报工作。4月8日,毛泽东在中南海设宴招待董其武。这是董其武第一次见到毛泽东。4月14日,董其武在政务院第二十八次会议上,以《绥远起义地区向解放区化,起义部队向解放军化迈进》为题,汇报了绥远省的基本情况。周恩来听了汇报后说:“这个报告很好,《人民日报》要在第一版上全文发表。”
4月27日晚,毛泽东再次召见董其武。毛泽东说:“你的文章我看到了,工作还是很有成绩的!起义是一件好事,给你的复电是我亲笔写的,希望你们团结一致,力求进步!蒋以钱以官来破坏你们,不得人心嘛!他们终于失败了。”
毛泽东说着,指了指陪同在座的傅作义,对董其武继续说:“他和我们打交道多,你还没有和共产党共多少事。有人害怕共产党,共产党也是人嘛,有什么可怕呢?不过共产党有一个党小组,每周要过党日,对党员一周来的好事要表扬、巩固、提高;对做错的事要批评、教育,这不是搞别人的鬼,是马克思主义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
董其武认真记录着。
这时,毛泽东问:“你现在还不是共产党员吧?”
“不是!”董其武回答。
毛泽东接着说:“共产党与人共事是心口如一,表里一致,桌面上是什么,背地里也是什么,和蒋不一样。蒋和人共事是讲权术的,搞宗派的,搞码头的,他是私。共产党没有私,共产党人要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开诚布公,集思广益,为的是把国家搞好。”
讲到这里,毛澤东问:“你能听懂我的话吗?”
董其武说:“听懂了。”
“你看过《三国演义》吧?共产党办事就是以诸葛孔明的办法。那就是:言忠信,行笃敬,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为的是把国家搞好。”毛泽东重复了自己的意思后,说:“咱们国家经过多年的战乱,需要三年好好恢复生产,你回去争取把军队改造好,把地方各民族领袖团结好。”
稍顿,毛泽东又讲:“你们参加‘民革吧?”
董其武迟疑了一下,回答道:“大家不愿意。”
“为什么呢?”毛泽东追问。
“我们在国民党几十年,落下一身臭皮,还有什么丢不掉的,何必再参加‘民革?”
毛泽东说:“‘民革是国民党中的左派,是共产党的朋友。”
“我们已经正式宣布与国民党脱离一切关系……再说我们的想法不仅是与共产党做朋友……”其实,董其武的真实想法是想加入共产党,但当时还不敢明说,因此有点吞吞吐吐。
“那好吧,我们就做同路人。”毛泽东说:“不过,思想的变化是缓慢的,急不得。”
接着,毛泽东对绥远问题谈了看法:“绥远军队的解放军化,地方的解放区化,估计需要两年多时间,改造工作要和风细雨,急不得。我对派往你们部队的人说,绥远有个黄河,你们不要把人家推到黄河里去呀!你告诉起义人员,党的政策是既往不咎,是希望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过去那种制度,有不少是反人民的事情,人民不追究过去,只看将来。”
3个多小时很快过去了。傅作义提醒说:“主席日理万机,时间宝贵,请休息吧!以后谈话机会还多嘛!”
毛泽东风趣地说:“看,傅宜生(傅作义)给我下命令了。那就谈到这里吧!”
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11月上旬,董其武通过傅作义向毛泽东报告,希望派原绥远起义部队赴朝参战,得到毛泽东的同意。12月1日,绥远起义部队改造结束,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三兵团,董其武任司令员,高克林任政委,下辖第三十六军、三十七军、骑兵第四师,归华北军区建制。1951年1月20日,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三兵团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作为志愿军预备队,随时准备入朝作战。
1951年9月3日,中央军委命令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入朝,主要任务是修建泰川、院里、南市3个飞机场,并担负后方警戒任务。
9月9日,董其武率部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境内。9月16日,董其武在泰川郡城内召开了志愿军二十三兵团第一次全体委员会会议,讨论了志愿军司令部下达的关于修建机场的指示和要求,决定3个工作区分别成立修建委员会分会。为了确保施工地和驻地附近的防空安全,董其武还专门下达了《关于防空作战命令》,规定两打三不打原则,即:认清敌机在我高射武器有效射程内侦察、盘旋时,打;敌机突然向我工地俯冲射击、投弹时,打。夜间不打,认不清不打,规定射程之外不打。
经过3个月的努力,二十三兵团在董其武指挥下,修建了泰川、院里、南市机场的长2000米、宽60米的起飞主跑道3条,长1500米、宽30米的停机坪8个,滑行道、连接道共9500米,推机道8750米,飞机掩体193个以及各种附属工程30余项,超额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有了“通天路”的飞机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空中力量如虎添翼。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五星上将布莱德雷惊呼:“几乎一夜之间,中国空军便突然出现并强大起来了!”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贺电中称:“二十三兵团入朝执行修建任务,虽在敌机连续轰炸阻挠下,终于超计划完成了任务,甚好。”朝鲜方面授予董其武、高克林等6人自由独立二级勋章,整个二十三兵团6000余人因此立功受奖。
1951年12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二十三兵团从朝鲜胜利回国,驻河北定县(今定州)。1952年12月1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九军,下辖第二十八师和第一○七师。1953年3月,中央军委任命董其武为第六十九军正兵团级军长,裴周玉任军政委。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7月18日,北京军区司令员杨成武主持召开授上将、中将军衔征求意见会议。会上,董其武得知自己将被授予上将军衔,觉得受之有愧,要求向中央军委反映自己的意见,并在会后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请杨成武转呈毛泽东。7月25日,杨成武从毛泽东处回来,直接来到董其武驻地。一见面,杨成武对董其武说:“毛主席明确指示,杨成武可以不当上将,董其武一定要当上将!”9月27日,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授衔、授勋仪式。董其武从毛泽东手中接过一级解放勋章、从周恩来手中接过上将军衔时,连声说:“感谢毛主席、周总理对我的教育和培养,感谢你们的恩情!”
83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董其武从绥远起义后,心中便产生了参加共产党的愿望。这个愿望,可以从董其武与杨成武的交谈及董其武与六十九军政委裴周玉的交谈中看出。
1950年6月,董其武参加华北军区会议,杨成武问起董其武对4月27日毛泽东召见、谈话的感受。
董其武感慨地说道:“两个多月来,毛主席的谈话,一直回响在我的耳旁,特别是毛主席问我的那一句,‘你现在还不是共产党员吧?这是主席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知道像我这样的起义将领,能不能加入共产党?”
“能,当然能,共产党的大门是向一切愿意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人敞开的。我看,毛主席的谈话就是希望你将来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杨成武说。
“我会积极努力的。”董其武专注地说。
“你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杨成武给了董其武极大的鼓励。
1956年4月27日,董其武走进了六十九军政委裴周玉的办公室。裴周玉习惯地合上文件夹,问:“什么事?”
“没什么事,想随便谈谈。”
“好啊,最近工作太忙,我们已经好久没有谈心了。”
“是啊,”董其武直截了当地说:“我想向党组织汇报一下我的思想情况。”
“有什么想法,你就说吧!”裴周玉说。
董其武郑重地说:“我想向军党委提出入党申请,在正式递交入党申请书之前,想先征求一下你个人的意见。”
“你想提出入党申请,这是件好事。你有这样想法的本身,就是一大进步。”裴周玉兴奋地说。
“根据我起义后的表现,你看有这种可能吗?”董其武问道。
裴周玉想了想,解释说:“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恐怕也不是咱们军党委能决定的,可能要报军区党委、军委才能决定。”
“那我能不能先交入党申请书?”
“当然可以。不过,你不能急,也许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观察和考验的时期。”裴周玉说。
董其武说:“我知道,我有这样的思想准备。”
“我给你打个比方:一块白布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要想把白布染成红色,比较容易。”裴周玉又指着铺在办公桌上的蓝布说:“可是你要在这块蓝布上画画,或者想把它染成红色的就困难啦!”
“你的比喻很好,道理也很对。要把一个国民党员改造为共产党员,当然要比把一个翻身农民、一个产业工人培养成一个共产党员难多了。”董其武接着说:“不过我这块蓝布,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日晒雨淋,早已褪掉了原来的蓝色,是该染一染的时候啦!”
“应该肯定地说,你的主观愿望是好的,可以慎重考虑一下,写一份申请书交给党委,我们会认真研究的。”裴周玉说。
不久,董其武向第六十九军军党委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在申请书中写道:“我经过几十年的深刻观察,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为了人民幸福,为了国家统一,为了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的。我过去一直幻想着中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复兴,但找不到路。参加革命队伍后,我逐渐认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统一中国,振兴中华民族。我决心为党的远大的和现今的事业而努力奋斗,直至献出自己的全部年华,乃至生命。”
后來,由于各种原因,董其武的入党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直到1982年12月13日,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向董其武宣布:“邓小平主席亲自批准你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2年12月21日,北京军区政治部休干处为董其武举行了入党宣誓仪式。面对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年逾八旬的董其武,激动地倾吐着心中的誓言:“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9年3月3日,董其武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董其武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董其武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
(责任编辑:徐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