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利琳,司越,望勇,丛晓平,司升云
(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430065)
性信息素研究在20世纪30年代由Collins和Potts开始[1],迄今已有上千种昆虫的性信息素得到了研究。在已鉴定的昆虫性信息素中,鳞翅目昆虫占大多数[2]。 甜菜夜蛾 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世界性农业害虫,近年来,甜菜夜蛾为害面积及寄主种类呈迅速上升趋势,由原先的间歇性暴发演变成常发,鉴于此性信息素在甜菜夜蛾监测与防治上的研究亦越来越多。诱捕器的规范化设计是性信息素防治效果的一个主要影响因子,无论是害虫监测还是大面积诱杀,要得到最佳的诱捕效果,必须对诱捕器作最优化设计[3]。目前市场上性诱剂诱捕器产品较多,不经试验比较,难分良劣,而我国暂无诱捕器方面的国家产品标准和试验评价方法,在使用上远比引进化学农药的防治更复杂,所以在应用时应多加比较筛选。本试验对目前国内生产实践中应用较多的3种甜菜夜蛾性诱剂诱捕器进行了田间诱捕效果的对比,并针对盆式诱捕器的缺点进行了改进。
干式诱捕器、船式诱捕器: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盆式诱捕器: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产品;甜菜夜蛾性诱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产品。
试验于2010年9月(30 d)在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武湖农场基地展示园露地区进行。试验地面积2.2 hm2,作物为甘蓝、小白菜、大白菜。试验设3个处理,每种诱捕器为1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9个防控点,防控点在田间呈棋盘式布置,完全随机排列,每个诱捕器之间间隔30 m。每天调查各诱捕器内诱蛾数量,采用新复极差法对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分析软件DPSv 7.05,数据不作任何转换)。
由图1可以看出,9月上中旬盆式诱捕器与干式诱捕器平均诱蛾量差异不明显,但前者在试验后期的诱捕效果显著优于干式诱捕器,两者9月下旬累计平均诱蛾量分别为 61.67、104.67头·器-1·(10 d)-1;船式诱捕器诱捕效果最差,9月上旬、中旬、下旬累计平均诱蛾量分别为48.33、17.00、40.67头·器-1·(10 d)-1,除 9 月上旬与盆式、干式诱捕器的差异不显著外,其余2个时段诱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干式诱捕器和盆式诱捕器。
图1 2010年3种甜菜夜蛾性诱剂诱捕器平均诱蛾量的比较
该试验结果可从3种诱捕器自身的缺点来解释:雄虫在被引诱至干式诱捕器时未钻入诱集孔,可逃逸,导致诱蛾量有所减少;雄虫在被引诱至船式诱捕器时未接触到黏虫板可逃逸,且黏虫板附着灰尘、鳞片等后黏虫效果明显下降,一般可用5~7 d(本试验9月中旬更换过一次黏虫板);盆式诱捕器诱捕效果最好,但其诱捕效率受水盆中液面与诱芯距离影响较大,在高温季节需经常添加诱捕盆中水位到规定位置(诱芯与水面距离1~2 cm)才能有效保证诱捕率,且部分溺水死虫易沉于盆底而不易收集,并且支撑式安装不适宜高架作物。
针对以上盆式诱捕器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缺点进行了改进,研制出一种浮萍盆式昆虫诱捕器(图2),并申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220063478.5。
该装置由诱杀盆、浮力诱芯盒、固定杆、捞虫网、管脚支架构成;诱芯置于浮力诱芯盒内,通过固定杆水平固定于诱杀盆中央,固定杆通过连接螺丝与捞虫网连接,并置于诱杀盆内底部,管脚支架通过诱杀盆外底部安装孔固定连接,起到支撑诱杀盆的作用。浮力诱芯盒由浮力底座、中空套杆、网纱防护罩、遮阳顶盖构成,其中浮力底座、中空套杆、网纱防护罩为一体化设计,遮阳顶盖为螺口紧固件与中空套杆上部的丝扣连接,安装在浮力诱芯盒最顶端,可打开,以便在浮力诱芯盒内放置诱芯或目标害虫的雌性成虫。捞虫网为硬质塑料网件,直径略小于诱杀盆内径,与固定杆通过螺丝相连,收集溺水死虫时直接将固定杆垂直取出即可将死虫粘附在捞虫网上完成收集。诱杀盆圆筒形,内空,上下内径相同,盆沿开有溢水孔 3个,在不易使用管脚支架固定时,可使用绳索悬挂固定;诱杀盆内盛有皂液,浮力诱芯盒通过固定杆与诱杀盆连接后漂浮于盆内皂液表面,并能够随皂液液面高低变化在固定杆上作垂直浮动,始终保持浮力诱芯盒内诱芯与皂液之间固定的最佳诱杀距离。管脚支架上端安装于诱杀盆外底部安装孔内,下端设计有阻泥板,避免在松软土质安装本装置时由重力失衡而产生自倾斜的意外。
图2 浮萍盆式昆虫诱捕器整体及局部分解
苏建伟等[4]比较了水盆、筒形、泥盆几种常见诱捕器和黏胶等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的诱蛾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盆诱捕器诱蛾效果最佳。陈凤英等[5]制作不同的诱捕器和使用不同数量的性诱剂诱芯诱杀甜菜夜蛾成虫,试验结果表明,水盆诱捕器和单个性诱剂诱芯的诱杀效果最好。这与本试验结果一致,但盆式诱捕器诱捕效果好的前提是保证诱芯与水面的距离1~2 cm,且有时收虫繁琐、田间安装不适宜。自行研制的浮萍盆式昆虫诱捕器诱芯盒可随液面蒸发或降雨的变化而降低或升高,使诱芯与皂液之间保持相对距离,从而避免了常规水盆式诱捕器诱捕效率随液面的变化不稳定的现状;该装置中捞虫网可一次性将溺水死虫从皂液中捞出,节省了收集死虫的时间;多余水量可通过诱杀盆上沿的3个溢水孔溢出,不会造成盆顶漫水而使诱杀害虫溢出的现象,保证了测报工作中统计计数的准确性;且3个溢水孔也可作为悬挂式安装的系绳口,安装形式多样化,适合不同作物使用。与现有诱捕器相比,该诱捕器具有轻简化、集成化、高效化等特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基本做到免维护,适用于大田、蔬菜田的害虫防治。
[1]Collins C W,Potts S F.Attractants for the flying gypsy moths as an aid in locating new infestations[J].USDA Tech Bull,1932:336.
[2]孟宪佐.我国昆虫信息素研究与应用的进展[J].昆虫知识,2000,37(2):75-84.
[3]苏茂文,张钟宁.昆虫信息化学物质的应用进展[J].昆虫知识,2007,44(4):477-485.
[4]苏建伟,张桂芬,范伟民,等.水稻二化螟性信息素技术:粘胶诱捕器、性诱剂保存期和剂量 [J].中国水稻科学,2001,15(3):197-200.
[5]陈凤英,陈齐信,余昌喜.性诱剂诱杀蔬菜甜菜夜蛾试验效果初报[J].江西植保,2003,26(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