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G邦定生产线中脉冲本压机的研制

2012-06-28 02:57丽,田辉,李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2012年2期
关键词:压头下料压机

郭 丽,田 辉,李 想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太原030024)

FOG生产线是一种用于将TCP或FPC(柔性电路板)与ITO玻璃之间建立稳定的机械和电气连接的生产设备,其主要用于LCM(液晶显示模块)的生产之中。本生产线是根据客户需求,开发出来的首台用于正反两面压接的设备。整机主要完成功能有:自动上料、定位、正面ACF预贴、正面对位(人工)、正面预压、反面ACF预贴、反面对位(自动)、反面预压、主压、自动下料等。

其中,主压机采用的是双压头压接并脉冲式加热方式,温度、压力控制难度大。

1 主要功能及技术指标

适用基板尺寸:20 mm×20 mm~120 mm×120 mm

适用 FPC尺寸:16 mm×8 mm~50 mm×50 mm

ACF预贴精度:±0.15 mm(x、y方向)以基板外型为基准

FPC 压接精度:±10 μm(x、y方向)从预压到主压的偏移量

本压压接精度:±5 μm(x、y方向)

本压温度设定范围:室温~450℃

本压温度时间曲线:4段控制

升温速率:100℃/s

2 本压机的设计

本压机可单独作为一台设备来看,是整个流程中的关键,压接效果将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在工艺上的要求是ACF粒子破裂程度均匀,无溢胶、气泡、白雾等现象。这就要求设备的压头平整度高、升温降温迅速、压力稳定。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机架、定位台组件、压头组件、工作台组件、机械手组件组成。共有3个工位,包括3套压头组件,3套工作台组件。

图1 本压机机构组成

3 工作原理

工作时上道工序将玻璃放至定位台上,定位机构进行两侧定位后由机械手将玻璃依次搬运至本压机1、2、3工作台上,负压吸附,工作台上升移至压头下方后下降,压头压接,此时压头开始分段升温,保持一定时间后降温,待温度达到要求的分离温度时压接完成,压头抬起,工作台上升并退回初始位置,由机械手将玻璃搬运至下料皮带上。

3.1 压头组件

压头组件共有3套,每套对应一对上下压头,用于双面压接。每个压头各有一套硅胶带机构,用于收放硅胶带,见图2。

图2 压头组件

工作时,下压头固定,上压头由汽缸推动整体在导轨的导向下上下移动,上压头可以进行三个方向的调节:左右方向的调节,前后及左右方向的旋转调节;下压头可以进行前后方向的调节及平行度的调节。

每套压头均有散热装置及冷却机构,便于压头迅速降温。

3.2 工作台组件

工作台组件可以进行上下及前后运动。前后运动由伺服电机驱动同步带带动丝杠完成;上下运动由汽缸带动,交叉棍子导轨进行导向,两侧有缓冲器及细牙限位螺钉,用于精密调节高度,见图3。

图3 工作台组件

3.3 机械手组件

本压机械手分为上料机械手和下料机械手,分别用于本压前的上料及本压后的下料。整体由电机带动丝杠运动,每个机械手均可单独进行上下运动。选用大导程的丝杠,机械手运行最高速度可达1 000 mm/s,见图 4。

图4 机械手组件

4 关键技术

4.1 压头平行度调整

压头平整度的调节是基础,由于是全自动本压机构,要求3套压头组件必须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前后位置一致。在本设备中,采用的是上下压头同时加热压接的方式,所以在设计时,考虑到压头调整的方便性与稳定性,采用下压头固定,上压头可调的方式。调整时要求将3套压头组件逐个打表调节压头的水平方向(左右,前后)误差在0.01 mm之内。下压头固定,上压头通过调整螺钉调节完成后锁死。

4.2 温度控制

脉冲式本压机的温度控制难度很大,首先是导电材料的选择,我们选用的是T1镀金的方式,这种处理方法下导电率最高且不易氧化。在温度值的设定上,采用分段控制,并要求在此温度下粒子的破裂效果最佳,经过多次试验得出适合本机型的具体数据。本压机的温度曲线及温度设定见图5及表1。

4.3 压力控制

本压机对压力的要求很精确,要求压痕均匀,压力准确,ACF导电粒子破碎程度一致;如果压力不当就很可能会出现溢胶、缺胶、气泡、白雾等缺陷,见图6。

图5 本压机温度曲线

表1 温度设置 °C

图6 缺陷照片

因此在控制上,我们采用电气比例阀进行精密控制。针对各个压头进行实际的压力测试,根据得出的数值计算分析得出最合适的初始压力及斜率设定值。

图7曲线为实测压力计算值与标准值的差,曲线1为未经过调整的压力曲线,曲线2为调整中的压力曲线,曲线3为调整合适的压力曲线。由图可见,经过调整后的压力曲线偏差范围大大降低,满足使用要求。

图7 实测压力计算值与标准值的差值曲线

5 气路控制系统

主压机的气路原理框图如图8所示。

图8 气路原理框图

6 电气控制系统

电气原理框图如图9所示。

图9 电气控制系统

7 结束语

脉冲式本压机实现了上下压头同时压接的全自动动作,温度、压力控制准确,在运行过程当中不需要人为干预,整机结构紧凑,节省占地面积及操作人员,使整条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1]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2]唐保宁,高学满.机械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压头下料压机
辊压机+水泥磨系统的调试
基于立方压头的多点成形数值模拟研究
颤振环境软金属碰撞滑动接触摩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一种可拆卸式厚板压平机辅助压头
2100PCTC薄甲板制作工艺
油封压装机压头设计与应用
废树脂料斗定量法计量验证试验
铝电解槽下料过程对电解质温度场的影响
CPS压机更新
3TYS89+2TYS60型氧压机的故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