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彬花
近日,笔者“迷”上了吃莲菜,买了多次藕后发现,买的藕总是有点发土白色,放一天还容易变黑,做成凉菜后,完全不像饭店卖的洁白如玉。带着不解,笔者询问了卖菜的商家,店主说:“你就不知其中奥秘了!藕在特制药水里浸泡几日,放一个星期没问题,我以前卖过这样的藕,你是愿意吃白的还是不白的,你自己选择?!”笔者恍然大悟,庆幸自己一向买的是“不白”的。
中国饮食自古独树一帜,色、香、味俱佳,那时没有什么添加剂、也没有什么保鲜药水,都是绿色原生态,中国也被喻为“美食王国”。如今,时代在前进,经济在发展,我们周围的“美食”却与风险随行!
中国食品“撞红线”事件多得已让国人有点数不清了。前不久,针对“地沟油”泛滥,国家对地沟油重犯以死刑惩之,本想在严刑峻法面前,不法经营者应收敛了。但没想到的是,“皮鞋果冻”、“毒胶囊”、“致癌金针菇”还是接连现形了,老百姓禁不住要问:还有多少问题食品隐藏在我们身边?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窥一叶而知秋。中国食品业发展到今天,“意外事件”接连不断,已经不是一个行业的悲剧。食品安全领域为何频频拉响警报,企业的道德底线和政府的监管力度都成为拷问的对象。如何用道德的力量构筑大国之魂?
写到这里,笔者禁不住想说点题外话了。十多年前,笔者居住的小镇山清水秀,十多年后,因为挖煤,河水先是污染后是干了,山也秃了,更让老百姓不安的是煤被采出后,地下“空了”。面对采煤“后遗症”,有些采空区被这样“恢复治理了”:地下仍是空的,但是地上却开垦出了整齐的梯田,再种点牧草野花,美其名曰“采空区恢复治理了”……写到这里,笔者禁不住也想问:政府有关监管部门为何不看了地上,再从坡上走到坡下,看看采空区是否真的被填实了?
时下,中国食品安全令国人担忧,而相邻的韩国成了我们学习的榜样。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人传统的处世之道,在韩国,中国儒家思想成了韩国国民的精神支柱,可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却越来越淡。几年前,笔者路经湖南的一个高速路服务区,那里的服务堪称“一绝”。服务区提供的开水,只有在你买了服务区超市的食品后才能“领取”,水龙头上放着一只手不停地开一下关一下。高速路服务区南来北往的客人有多少,但是这个服务区的经营者把自己的脸上都贴上了标签——要钱不要脸!让人更觉寒意的是,那么多的旅客没有一个人对此种现象提出异议,都自觉得去超食买了可吃可不吃的食品。
食品生产是个良心活。一个社会如果道德滑坡,食品安全往往是重灾区。其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否同步前行,笔者不敢妄言,但是,在中国大地上,一些不乐观的现象是越来越多,一些电视剧中开始有了这样的对白:这个时代物欲横流、这个社会道德滑坡……电视剧创作来源于生活,人是社会的主导者,如果人的 “道德”出现滑坡,那么我们的食品质量形势一天比一天严峻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食品何以能安全?有人说,我们不妨探究一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如何才能更好地和谐发展?道德的血液并不总能自我生成,如何拯救道德?提升食品安全指数,道德体系的重建是重要一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是不是该想一想,如何狠劲抓抓国人“质量”了!
一位权威媒体人这样说,一张简单的饭桌上,包含了经济发展的全部道理。从1993年取消粮票制度至今,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事关执政水平和社会信心。从这个意义上说,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上升到“面包政治”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