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印 吴 恙
(黄石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湖北黄石435003)
国内研究成果表明[1],我国高校教师中有80%工作压力较大,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教师竟然达到75%,已经检查出生理症状的教师超过1/3。国外的调查研究也显示,高压力职业中教师名列榜上。本文以我国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传播为研究对象,综合复杂网络和基于智能体仿真的方法,建立工作压力传播模型,研究我国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传播规律,为高校压力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什么是工作压力(或者职业压力,job stress or occupational stress)[2],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目前有3种流派,一种观点是“应激变量”,一种观点是“环境变量”,还有一种观点是介于环境和个体之间的“交互变量”。工作压力要素可以用等式描述:工作压力 =压力源 +中介变量 +压力反应。教师压力是教师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引发的职业压力,能够在心理、生理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情绪经历。其中教师压力源是教师压力的主要要素,是教师在教学、科研以及相关情景活动中造成职业压力的来源,可分为3个因素:第1是高校因素,如教学科研任务重、评估考核要求高、多种角色冲突职责不清等;第2是教师因素,如文人相轻关系难处、终身学习知识更新要求高、学历职称竞争强度大、学术严谨变通不足等;第3是环境因素,如经济震荡、科技创新、政治改革等的影响。
综述工作压力模型,1979年Karasek提出JDC模型[3],即工作要求 -控制 (决策)模型。1988年 Cooper,Sloan和 Williams提出OSI模型[4],即职业压力指示器模型。1989年Johnson等人提出 JDCS模型[5-6],即工作要求-控制-支持模型。1997年Robbins提出SSS模型[7],即压力源 -压力体验 -压力结果模型。本文建立了高校教师OSD模型,即工作压力传播模型,使用基于多智能体的仿真方法,运用复杂网络[8]上的传播动力学理论,在仿真软件AnyLogic平台对工作压力扩散问题进行了仿真研究。
在OSD模型中,我们参考了独立层叠模型和阈值模型的传播机制。高校是一个复杂系统,可以运用多智能体仿真的方法,研究其工作压力分解、转移和传递规律。如在评估考核中,上级会层层分解任务和指标,教师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多个任务,教师的压力会不断升高,当其压力强度达到一定的阈值时,就会发生质变,即压力状态转换。工作压力传播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OSD模型
在图1中,传播影响系数wi(i=1,2,3),w1<w2<w3,wi∈(0,1)。该系数表明高校内部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传播压力的影响力是不同的。图中A表示轻压状态,可理解为工作压力不足,工作效率较低;B表示低压状态,可理解为有一定的工作压力,工作积极性随着压力增加而增强;C表示高压状态,可理解为工作压力较高,工作积极性会随着压力增加而减弱,身体处在亚健康;D表示重压状态,可理解为工作压力超负荷,生理、心理及行为上都将出现问题,工作效率极低。
△XkAB(t)表示教师k在t时刻由轻压状态转换为低压状态时工作压力的变化量。Bk(t)表示t时刻跟教师k有工作压力传播关系的处在低压状态的教师数量;Ck(t)表示t时刻跟教师k有工作压力传播关系的处在高压状态的教师数量;Dk(t)表示t时刻跟教师k有工作压力传播关系的处在重压状态的教师数量;同理,Ak(t)表示t时刻跟教师k有工作压力传播关系的处在轻压状态的教师数量。
每个教师既可接受别的教师传播的工作压力,也可向外传播压力,其工件压力总量好比有个进出口的水池的储水总量。假设教师k处在轻压状态,当他的工件压力增加△XkAB时,达到传播阈值Uk,教师k的工作压力状态将发生质的变化,即从轻压状态转换到低压状态。如果变化量没有达到该阈值,可以理解为仅仅是量变,还没有引起质变,即教师k仍然保持轻压状态。对于传播阈值Uk,可以通过实证调查获得该数据,在某高校固定教师群体中,这个阈值服从均匀分布U(T,1),其中T是扩散阈值,跟该高校的压力管理政策有关,压力调控政策将影响到高校全体教师。
如果△XkBA(t)>△XkBC(t),且△XkBA(t)-△XkBC(t)>Uk,教师k的工作压力状态将由低压状态向轻压状态转换,如果差值达不到阈值,仍然保持在低压状态。同理,如果△XkBA(t)<△XkBC(t),且△XkBC(t)-△XkBA(t)>Uk,教师k的工作压力状态将由低压状态向高压状态转换,如果差值达不到阈值,仍然保持在低压状态。
如果XkCB(t)>△XkCD(t),且△XkCB(t)-△XkCD(t)>Uk,教师k的工作压力状态将由高压状态向低压状态转换,如果差值达不到阈值,仍然保持在高压状态。同理,如果△XkCB(t)<△XkCD(t),且△XkCD(t)-△XkCB(t)>Uk,教师k的工作压力状态将由高压状态向重压状态转换,如果差值达不到阈值,仍然保持在高压状态。
如果△XkDC(t)>Uk,教师k的工作压力状态将由重压状态向高压状态转换,如果差值达不到阈值,仍然保持在重压状态。
虚拟实验通过仿真软件AnyLogic 6和MATLAB 7.0实现。高校可看作一个复杂网络,每个教师可作为一个网络节点,其工作压力状态可用 A、B、C、D表示,即轻压状态、低压状态、高压状态、重压状态,分别设定为4种颜色:绿、黄、红、黑,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传播如图2所示。本文采用基于智能体仿真的方法,每个智能体代表一个教师,在复杂网络中用一个网络节点表示,教师的特征映射为智能体的属性,教师的行为映射为智能体的行为。根据OSD模型,智能体在复杂网络中相互传播工作压力,利用蒙特卡洛方法进行循环叠代,图2为某时刻高校各教师的工作压力状态分布情况。
图2 社会网络中工作压力演化
高校是一个复杂网络,而复杂网络分为3种基本类型:随机网络(random networks)、小世界网络(small world networks)和无标度网络(scale free networks)。图3表示了随机网络中不同阈值对教师工作压力传播的影响。参数设定为:Size=1 000,w1=0.05,w2=0.09,w3=0.12,time=100,A_NO=0.2,B_NO=0.6,C_NO=0.198,D_NO=0.002。其中Size是社会网络中节点的规模;wi(i=1,2,3)是传播影响系数,w1<w2<w3,wi∈(0,1);time是层叠时间;A_NO、B_NO、C_NO、D_NO分别是轻压、低压、高压、重压状态节点的初始分布,其和等于1。参数意义下同。
结果分析表明压力管理控制是调整教师压力状态的合适策略。在0.3和0.4之间存在一个阈值,在阈值附近进行压力管理调整对组织的整体压力分布是灵敏的,即压力管理效果是有效和显著的,离阈值距离越远效果越不明显。
图3 扩散阈值对工作压力传播的影响
图4和图5显示不同阈值下小世界网络、无标度网络中工作压力传播的影响。输入参数设定为:Size=1 000,w1=0.05,w2=0.09,w3=0.12,time=100,A_NO=0.2,B_NO=0.6,C_NO=0.198,D_NO=0.002。
结果分析表明复杂网络中这3个经典类型具有共同的规则,即存在传播阈值,但阈值大小存在差异。阈值大小跟高校的压力管理政策以及高校的压力结构有关。改善高校的组织压力结构对调控工作压力传播是有效的。
图4 小世界网络对工作压力传播的影响
图5 无标度网络对工作压力传播的影响
图6表明随机网络中轻、低、高压组织不同的初始压力分布对工作压力传播的影响情况。参数设定为:Size=1 000,w1=0.05,w2=0.09,w3=0.12,time=100,T=0.32。T是扩散阈值,用来限定传播阈值Uk,Uk服从均匀分布U(T,1)。
在轻压组织,A_NO=0.6,B_NO=0.2,C_NO=0.198,D_NO=0.002。
在低压组织,A_NO=0.198,B_NO=0.6,C_NO=0.2,D_NO=0.002。
在高压组织,A_NO=0.198,B_NO=0.2,C_NO=0.6,D_NO=0.002。
结果分析表明组织的工作压力强度越高,高校达到平衡的速度越快,高压组织对保持组织稳定性和个体工作态度的积极性是最有利的,压力太轻或者太重都不是最佳的。
图6 轻、低、高压力组织对工作压力传播的影响
归纳分析虚拟实验的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1)高校教师压力传播存在传播阈值,该阈值服从均匀分布U(T,1)。高校压力管理政策将影响扩散阈值T,该影响是全局性的,即对高校全体教师的工作压力都产生影响。工作压力管理的作用是提高所有教师的压力传播忍耐度,即提高扩散阈值T。当T小于某个值(如0.3)高校网络中大多数教师的压力状态将转换为C状态,即高压状态,大学中所有教师的压力忍耐度较低,组织的压力管理水平也较低,这正是中国高校现状的真实写照,统计数据也说明了这点。当T大于某个值(如0.4)高校网络中的大多数教师的压力状态将转换为B状态,即工作压力为低压状态,是中国高校最合适的压力状态。随着T值的增大,低压状态的教师数量会缓慢下降,并达到一个平衡值,显然减少的B状态教师变成了A状态教师,处于轻压状态。仿真数据显示压力管理强度并不是越大越好,以略大于临界值为佳。可以选择的对策有:在中国的大学逐步推行员工帮助计划,宣讲压力管理的重要性,采集、监控职业压力相关数据;改善工作环境;提高任务和角色需求的管理;提高人际关系需求的管理;进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等。
2)关注高校组织压力结构的调整,采取合适措施维持组织的低压状态,以保持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组织的稳定性。小世界网络和随机网络的临界值相近,而无标度网络的临界值远大于前者。因此,高校组织结构最好是小世界网络结构,即大的聚类系数和小的平均距离。可以选择的对策有:创造以人为本的高校文化;加强教学和科研合作;建设和谐校园等。
3)低压组织比高压组织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再次说明低压高校更容易达到平衡,更能承受改革的振荡,具有一定的确定性。因此,高校应该尽量给教师减压,建设环境优美、学术自由的低压校园。
[1]潘欣,权正良,钱玉燕.大学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3,19(10):792-793
[2]孙立志,沈选伟.西方工作压力研究概况[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43(7):74-76
[3]Karasek R A.Job demand,job decision latitude and mental strain:implications for job redesign[J].AdministrativeScienceQuarterly,1979(24):285-308
[4]Cooper C L,Sloan S J,Williams S.Occupational stress indicator management guide[M].London:Hodder& stoughton,1988:120-126
[5]Johnson J V,Hall M E.Job Strain,Work Place Social Support,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a Random Sample of the Swedish Working Popula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1988,(78):1336-1342
[6]Isabel R,Bravo M J,Jose M P.The Demand-Control-Support model,locus of control and job dissatisfaction:a longitudinal study[J].Work &Stress,2001,15(2):97-114
[7]Robbins S P.Organizational Behavior:concepts,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7th ed.)[M].Prentice Hall Inc.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Press.1997:474
[8]Dorogovtsev S N,Mendes J F F.Evolution of networks[J].Advances in Physics,2002(51):1079-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