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素平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需要运用语青手段和技巧规劝、引导对方,使之肯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意见或建议,这就是“劝导”。劝导的目的在于说服,在于实现某种目标。那么,劝导的话究竟怎样说才有效呢?
难道你连个伙房都搞不好
——激将式劝导
某化工厂食堂办得不好,工人有意见。一天,刘书记叫来转业干部、行政科高科长到食堂来,见工人们又敲筷子又敲碗、骂骂咧咧的情景,他说:“老高,你的老部队在新疆吧?”
“是的。”
“你在部队是优秀炊事员、优秀司务长?”
“是的。”
“你当军需股长时立过二等功?”
“是的。”
“那,现在呢?”
老高低下了头。
刘书记说:“咱不说别的。就说为转业干部的声誉,你也不能把工作放松到这一步啊!难道你连个伙房都搞不好?”
第二天,老高就像变了个人,下伙房亲自抓。半个月后,食堂大变样。
俗话说:“请将不如激将。”劝导中,在直言效果不好的情况下,不妨试试“激中有导”的方法。上例中,面对工人对食堂管理颇有微词的情形,刘书记没有对高科长简单地否定、生硬地批评,而是在引导对方回顾在部队的“当年勇”之后,从维护军转干部声誉的角度,以“难道你连个伙房都搞不好”的诱导性语言进行激将,一下子“将”到了老高的痛处,有效地激发了他的自尊心和责任感。试想,如果刘书记一上来就板起脸对老高严厉批评,老高很可能会“破罐子破摔”,劝导效果势必会大打折扣。
这说明了你了不起
——赞美式劝导
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在北大读书期间是个性格内向的人,曾一度被自卑包围了很长时间。因为自己出身农村,家庭贫困,怕别人看不起。睡在他上铺的好朋友包凡一劝他说:“出身农村是件值得骄傲的事,谁不是靠农民种的粮食活着。你看咱们班里,就你一个是农村人,这说明了你了不起,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能考上北大,我很钦佩你。这不是一个人自卑的理由,反而应该是成功的动力。”
在包凡一的一番劝导下,俞敏洪渐渐走出了自卑的包围圈,在课堂上他开始主动发言,集体活动他也不再逃避,也不再担心别人嘲笑他的补丁衣服,真实地向大家展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自卑者之所以自卑,就在于他对自己错误的看法,只看到了自己的短处,没有看到自己的长处。因此,要有效说服自卑者走出自卑,劝导者就应找到对方的长处、优势,并进行赞美,从而使其增强自信,走出困境。上例中,针对俞敏洪因出身农村、家庭贫困而产生的自卑心理,包凡一对其身上的“闪光点”进行了剖析,指出出身农村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这番辩证、实在的赞美话,有效地解开了俞敏洪的心结,促使他逐渐走出自卑的包围,真实地面对大家。
我当总统时差点被赶下台呢
——同感式劝导
“壹基金”宣布成立不久,李连杰就开始用善款救助一些急需救助的社会弱势群体和苦难人群。2006年7月,就在李连杰和妻子利智为“壹基金”的发展壮大殚精竭虑时,网上有关“壹基金”的责难和非议铺天盖地,莫须有的“罪名”和尖刻的诽谤让利智和李连杰的心里很痛。
不久,李连杰去阿联酋参加一个世界慈善年会,和他坐在一起的有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以及阿联酋王子。李连杰在好莱坞时与克林顿见过几次面,有些交情。克林顿看过有关“壹基金”的报道,向李连杰伸出大拇指说:“你了不起!”李连杰苦笑了一下,把自己的困惑和苦恼告诉了对方。克林顿微笑着说:“做事需要勇气,需要坚持。这点儿挫折,我相信你能克服。我当总统时,还有好几次差点儿被赶下台呢!”克林顿的一番话让李连杰有所感悟:是啊,只要做到问心无愧,别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渐渐地,网上对李连杰的非议和责难淡去,李连杰又静下心来为“壹基金”奔走呼吁。
劝导时,如果能尽量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的内心感受,与对方分享生活中相关经历的过程,就能增进双方的同感共鸣及相互信任,取得较好的劝导效果。上例中,面对李连杰的困惑和苦恼,克林顿没有讲些空洞的大道理,而是来了个现身说法,说自己“当总统时,还有好几次差点儿被赶下台呢”。这番“自我披露”,引发了李连杰的内心共鸣,让他不禁豁然开朗,从此不再为网上的非议和责难而闹心,其劝导的效果相当好。
当然,劝导的方式不止上面三种。在谈话实践中,只要你善于根据时机、场合、对象,灵活地选择表达方式,就一定能使劝导切中肯綮、大获成功。
编辑邱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