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展与对策

2012-06-23 03:43孙志国黄莉敏王树婷熊晚珍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2年12期
关键词:实验区名录技艺

孙志国,黄莉敏,,王树婷,熊晚珍

(湖北科技学院 a.鄂南文化研究中心;b.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吸收了东方国家(尤其是日本、韩国)的经验并借鉴了“无形财”等相关的提法[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10月17日,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从而拉开了全球非物质遗产保护序幕[3]。

自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在当代中国形成了高潮,已取得丰硕成果[4-10],并逐步建立了国家和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登录制度[3]。然而,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在我国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重庆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为巴渝文化中心。巴渝文化起源于巴文化,巴文化是巴族和巴国在历史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11]。

一、重庆市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分5大类: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根据该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迄今,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含“急需保护名录”)的项目已达36项,成为世界非遗第一大国。其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9项:昆曲、中国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京剧、中医针灸、中国皮影戏;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项: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新疆的麦西热甫、福建的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中国活字印刷术、赫哲族说唱艺术“伊玛堪”。

显然,上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没有属重庆特有的,除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中医针灸等项目与该市有点联系,其他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均与重庆关系不大。

二、重庆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在我国尚未完全统一。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的附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同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外,我国逐步建立国家和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登录制度。国务院先后公布了第一批(2006年5月20日)、第二批(2008年6月7日)、第三批(2011年5月23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批共1219项,两次(2008年6月7日、2011年5月23日)扩展311项。

申报地区或单位位于重庆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37项。其中,民间文学类2项,传统音乐(民间音乐)类11项,传统舞蹈(民间舞蹈)类3项,传统戏剧类2项,曲艺类6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杂技与竞技)类0项,传统美术(民间美术)类3项,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类7项,传统医药类2项,民俗类1项。见表1。

表1 重庆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庆市人民政府先后公布了第一批(2007年5月25日)、第二批(2009年9月28日)、第三批(2011年4月7日)《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批共278项。见表2。

如表2所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重庆有民间文学类15项,传统音乐(民间音乐)类58项,传统舞蹈(民间舞蹈)类28项,传统戏剧类20项,曲艺类12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杂技与竞技)类11项,传统美术(民间美术)类20项,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类85项,传统医药类7项,民俗类22项。

四、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对策

(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保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1月16日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从而掀起了全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高潮[12-13]。我国现有世界文化遗产27处(含澳门历史城区)、世界自然遗产8处、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4处、世界文化景观3处。其中,重庆有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的重庆武隆部分。

我国(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展较早。国务院公布了6批共有2 348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以及其他)。自1982年以来,国务院已将115座城市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自2003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了五批共35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其中名镇181个,名村169个。其中,重庆有1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重庆市、16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巴南区丰盛镇、北碚区金刀峡镇、合川县涞滩镇、江津区白沙镇、江津市塘河镇、江津市中山镇、九龙坡区走马镇、綦江县东溪镇、荣昌县路孔镇、石柱县西沱镇、铜梁县安居镇、潼南县双江镇、巫溪县宁厂镇、永川区松溉镇、酉阳县龙潭镇、渝北区龙兴镇),无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应该加强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保护。

表2 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重点建设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中,通过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修复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历史文化街区和村镇等)互相依存,与人们的生活生产紧密相关,并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划定文化生态保护区,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原状地保存在其所属的区域及环境中,使之成为“活文化”,是保护文化生态的一种有效方式。

从2007年6月6以来,文化部相继命名设立了12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迪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湖北、山东、陕西、河北、贵州、北京、广西、西藏等省市自治区积极开展当地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评选与建设。

重庆尚无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理应加强市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并重点建设渝东南(黔江、酉阳、秀山、石柱、彭水、武隆)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并力争此实验区日后能纳入现有的国家级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三)加强国家级贫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

扶贫,是中国政府和社会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我国扶贫开发工作主要集中在旅游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扶贫、异地移民扶贫、劳动力培训转移扶贫、产业化扶贫等方面。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厚的经济价值:1)经济开发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地的经济发展;2)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传统文化资源,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优势所在。有鉴于此,重庆市应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为指导原则,加强国家级贫困县(尤其是重庆武陵山少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纳入到贫困县扶贫开发工作中,从而促进贫困县的经济社会发展。

(四)实施传统特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理标志双重保护

地理标志,是世界贸易组织(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规定的七种独立的知识产权之一,为多哈回合知识产权谈判的三大议题之一,是当今世界知识产权保护普遍关注的一大热点[14-16]。

地理标志(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特产,产于特定区域地区,且其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本质上取决于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和)人为因素。

可见,有些传统特产,具有地理标志特性,并包含有文化遗产,为文化遗产和地理标志的共同载体。如:涪陵榨菜是国家地理标志特产,其制作工艺是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理标志名称“涪陵榨菜”本身就是工农业品牌类非物质遗产。因此,对重庆传统特产资源,应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理标志知识产权的双重保护。

(五)领衔申报中国酱腌菜制作技艺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涪陵榨菜、永川豆豉为地理标志特产,是我国著名的酱腌菜,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永川豆豉酿制技艺,历史相当悠久,一直延续了数百年。因此,重庆市应该领衔申报中国酱腌菜制作技艺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六)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与生产性的特点,对于这种生活中的文化,必须仔细区别和对待其生产性传承与生产性保护的问题。在进行生产性保护时,要避免过度开发,避免出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商业化、产业化、旅游化,并要坚持生产性保护的原生态原则、就地保护原则、政府扶持原则、技能传承原则。

为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育民、惠民、富民方面的积极作用,根据《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要求,2011年10月31日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涉及41个项目企业或单位,39项国家级名录项目)。然而,这些基地并不涉及重庆市。

生产性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一种有效方法[6]。因此,重庆市应该按该《通知》要求,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重点应放在其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酉阳、秀山、石柱、彭水这4个自治县。

五、结论与建议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我国有36项。这些项目没有属重庆市特有的。除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中医针灸等项目与该市有点联系,其他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均与重庆关系不大。

申报地区或单位位于重庆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37项。重庆市人民政府先后公布了第一批(2007年5月25日)、第二批(2009年9月28日)、第三批(2011年4月7日)《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批共278项。

基于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展与对策分析,建议:1)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保护,2)重点建设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3)加强国家级贫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4)实施传统特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理标志双重保护,5)领衔申报中国酱腌菜制作技艺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1]星野紘.日本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J].文物工作,2002(7):43.

[2]朴原模.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工程与数码档案的构建[J].河南社会科学,2009(4):22.

[3]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孙志国,黄莉敏,熊晚珍,等.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讨[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0.

[5]何永斌,李生军,李生军,等.四川民族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6]康保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7]彭振坤,黄柏权.土家族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8]孙志国,王树婷,熊晚珍,等.我国粮食制品的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浙江农业科学,2012(4):446.

[9]孙志国,黄莉敏,王树婷.湖南传统特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理标志保护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2):48.

[10]孙志国,王树婷,张敏,等.洞庭山碧螺春茶的地理标志与文化遗产[J].江苏农业科学,2011(6):685.

[11]熊笃.巴渝文化论纲[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8.

[12]于海广,王巨山.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13]孙志国,黄莉敏,熊晚珍,等.湖北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2(1):195.

[14]冯寿波.地理标志的国际法律保护:以TRIPS协议为视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5]田芙蓉.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16]孙志国,熊晚珍,王树婷,等.重庆传统特产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2(3):76.

猜你喜欢
实验区名录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同贺名录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作者名录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生产商名录
2016年国家文创实验区规上文化产业收入近2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