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专家调查研究1)

2012-06-22 05:26张文文王爱敏
护理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专科

张文文,王爱敏,王 力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专家调查研究1)

张文文,王爱敏,王 力

1)为2011年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编号:SDYY11182。

我国自1992年开设护理硕士教育以来,培养了大批高级护理人才,但培养的人才以教学、科研型为主[1]。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学分科的日益细化,护理服务范围和护士的专业角色不断扩展,培养临床专业化的高级护理人才已是大势所趋,而设立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成为培养该类人才的基本途径[2]。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决定设置护理等19种硕士专业学位。现阶段,国际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层次的主要方向是面向临床,加强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力度不仅是护理专业化发展及与国际护理硕士教育接轨的需要,更是为了改革和完善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需要[3]。但由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培养方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与学术型研究生有所不同,不能照搬其培养模式。因此,需要对此类人才的培养过程进行必要的探索。现借鉴国外对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经验,通过专家函询的方式,征求了33名专家的意见,为初步构建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1 资料及方法

1.1 问卷设计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参照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金融硕士等19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等有关政策文件,形成了基本问卷。

1.2 问卷形式 问卷包括致专家信、专家基本情况调查和问卷正文,正文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及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三大方面,共65个条目243个选项。

1.3 调查方式 选取开展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医学院校和三级甲等医院的33名专家,回收有效问卷32份。

1.4 资料整理与分析 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制定了专家函询问卷。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每一选项的专家选择率,排序并描述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用专家权威系数反映专家的权威性;用回收率和提出建议的专家所占比例反映专家的积极程度。

2 结果

2.1 专家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32名专家的一般情况

2.2 专家积极程度 第一轮问卷回复率为97%,其中有75%的专家提出建议,提示专家积极程度很高。回收率越大和提出建议的专家比率越大,说明专家的积极程度越高。

2.3 专家权威程度 本研究专家权威系数为0.81(一般专家的权威系数在0.7以上已是非常好[4])。通过非参数检验得出两个领域专家的权威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 专家对培养目标相关问题的选择情况

2.4.1 应具备的素质 多数专家均认可问卷中列出的素质,按其选择率大小进行重要性排序,见表2。

表2 专家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具备的素质认可情况(n=32)

2.4.2 毕业后主要从事的角色 88.9%的专家认为为临床高级护理实践者。

2.4.3 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 87.5%的专家认为未来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衔接,对于可能实施的衔接过程,有73.3%的专家认为学生获得相应的专业学位并需要有一定的专科工作经验后才可有资格参加专科护士类职业资格考试以取得职业资格证。

2.5 专家对培养方式相关问题的选择情况

2.5.1 招生与学制

2.5.1.1 招生对象 按选择率大小进行排序,具体见表3。

表3 专家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对象要求的选择情况(n=32)

2.5.1.2 护理硕士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招生比例 大多数专家认为应加大专业学位比例,62.5%的专家选择两者比例为1∶2,也有专家建议比例应在1∶2或1∶3及以上。

2.5.1.3 培养学制(见表4) 56.3%的专家认为应届毕业生和有临床工作经验的学生学制应有所不同。

表4 专家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学制的选择情况(n=32) %

2.5.2 临床实践 75.0%的专家认为对有或无临床工作经验的应不同;96.9%的专家倾向于到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进行实践。对于实践方式,59.4%的专家认为除了自己专业科室外,应按照学校统一要求实践比较重要的科室如内科、外科等。临床实践内容包括:参加临床护理各班次工作,每周参加医疗查房及护理查房,参加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负责分管病人的整体护理,参与学生临床带教等。84.4%的专家认为有必要建立临床实践管理规定。

2.5.3 毕业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思想素质、综合运用英语能力、专科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临床护理教学、科研及管理能力和临床专科护理综合能力等方面。对考核形式,71.9%的专家倾向于以理论、整体护理、专科技能操作为主的临床综合考试加毕业论文。

2.5.4 临床指导老师的遴选要求(见表5)

表5 专家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指导老师的遴选要求(n=32)

其中,50.0%的专家认为专科工作年限在5年及以上,40.6%的专家认为10年及以上;对带教经历,46.9%的专家认为5年及以上,34.4%的专家认为3年及以上。对科研能力,专家认为单独承担过或合作过研究课题均可;对临床护理能力,专家倾向于解决专科疑难病、危重病护理的能力。

3 讨论

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是能够直接参与临床护理实践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人才[3],这在培养方式的相关问题如招生、学制、临床实践、毕业考核及导师因素中,专家意见的集中性趋势得到了体现。

3.1 招生与培养学制 84.4%的专家认为可以招收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本、专科毕业的注册护士,62.5%的专家认为可以招收应届本科生。对于培养学制,56.3%的专家认为有较多或较少临床经验的学生应该不同。对于应届毕业生,多数专家倾向于3年,而有临床工作经验的为2年。专家普遍认为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有的护理研究都必须来源于实践,而对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临床护理实践经历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可以针对不同的招生对象采取不同的学制,应届毕业生临床经验较少,应适当增加临床实践的时间以提高专科临床护理能力。而临床经验较多的入学者可酌情缩短培养年限。这样在保证培养质量的同时,通过适当的缩短培养年限,来尽快满足目前我国对临床专业化高级护理人才的需求。对于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的招生比例,62.5%的专家倾向于1∶2,也有专家建议两者比例应在1∶2或1∶3及以上。我国在过去的10多年中主要培养的是科研型、教学型人才,这些人才对护理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产生了积极作用,但对临床护理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5]。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是能够直接参与临床护理实践的应用型护理人才,他们将对临床护理科学水平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大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力度是非常必要的。

3.2 培养方式

3.2.1 培养过程突出临床实践 临床实践是研究生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无论是学术学位或专业学位都脱离不了临床[6]。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以培养高层次的临床专科型高级护理人才为目标。其中临床实践能力是首要的核心能力[7]。因此,首要的目标是培养临床实践能力,尤其是培养某一特定领域的临床护理能力。由于护理专业学位教育处于刚起步状态,尚缺乏培养经验,大多数院校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研究生实践方案[8]。在研究生的临床实践中,研究生轮转多个科室,每个科室的时间也均衡分配,培养的是通才而非专才、专家。这显然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相矛盾[5]。本研究中,对临床实践方式,59.4%的专家认为应采取集中实习和导师带教相结合的方式,即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某一专科的临床实践,在临床导师的指导下掌握这一专科领域的各项护理技术和知识,同时在此基础上再统一按照学校要求实践比较重要的科室如内科、外科、ICU、急诊科等。75.0%的专家认为对有或无临床工作经验的临床实践内容应不同。所以,导师可根据每个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及研究生自身特点,分别制定临床实践计划,对于应届本科毕业生应加强临床实践,而对于专科毕业的有临床工作经验的则应适当加强理论课程的学习。通过这种个性化的设置,使不同起点的研究生达到某一相同的临床专业化水平。

3.2.2 考核内容着重临床护理能力 为了使培养出来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更符合我国对临床专业化高级护理人才的要求,必须通过考核来确保培养质量。本研究中,71.9%的专家倾向于以理论、整体护理及专科技能操作为主的临床综合考试加毕业论文。对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从高等护理教育的角度,研究生应该具备科研能力即应该有科研训练,但从专业学位出发,其更加强调的是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人才,这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注重的科研能力是不同的,其培养更加注重的是临床护理操作能力和独立处理本专业护理问题的能力。鉴于此,专家对于考核方式倾向于临床综合考试加毕业论文,但对毕业论文强调应以护理实践为基础,更加注重临床实际问题的解决。这也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指出其培养主要以临床实践为主、辅以一定的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是相符的。

3.3 双导师制 导师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的质量。本研究调查显示,多数专家更倾向于设立双导师制。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需在学院导师和临床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培养计划。也有少部分专家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应是从事临床工作的一线教师。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是能够直接参与临床护理实践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人才,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为主,而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导师目前绝大部分为护理系教授或护理管理者,此现状决定其不可能成为研究生临床实践的主要直接指导老师[9,10]。设立双导师制既保证了培养质量,又可促进我国护理导师队伍的成熟。所以,严格临床指导老师的遴选条件是不可或缺的[11]。专家倾向于临床指导老师应具有副主任护师以上职称,有护理研究的经验和经历,能协助第一导师指导学生临床技能、临床综合护理能力和护理研究能力的培养。第一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人,指导学生的科研并制定、落实学生的培养计划,注重研究生综合能力、整体素质的培养。

4 小结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从招生、学制、临床实践、毕业考核等方面都是与学术学位研究生不同的,不能照搬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本次函询结果显示,专家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招生与学制、临床实践、毕业考核及导师因素方面的意见趋势较集中。但本研究只是初步探讨,而且我国的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处于起步状态,希望在明确培养目标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来完善我国护理人才培养体系,从而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

[1]朱海利,陈洪华,张银华,等.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6,21(11):64-66.

[2]李静,姜安丽.护理学学科定位及其专业设置的发展与现状[J].护理研究,2008,22(6A):1415-1417.

[3]孙宏玉,王文焕.增设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1,8(3):99-102.

[4]战旗,魏水易,顾文华.德尔菲法在药学工作中的应用[J].药学实践杂志,2002,2:65.

[5]熊琼,郭巧红,任小红.从培养方式上探讨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J].护理学杂志,2010,25(4):72-74.

[6]沈若玲,朱海利,任小红,等.国内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5):545-547.

[7]李峥.我国护理专业研究生培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护理管理杂志,2006,6(3):12-14.

[8]娄方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思路的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2):90-91.

[9]李健芝,于小华,胡丽,等.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4):2430-2431.

[10]徐娟.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发展[J].家庭护士,2007,5(8B):11-13.

[11]姜小鹰,张旋,肖惠敏,等.导师指导与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相关问题的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07,4(4):150-154.

Investigation on graduate training program in nursing master professional degree

Zhang Wenwen,Wang Aimin,Wang Li
(Nursing College of Medical College of Qingdao University,Shandong 266021China)

[目的]为制定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专家函询的初问卷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及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并应用Delphi(德尔菲)法对33名专家进行函询。[结果]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各方面形成良好的集中性趋势,88.9%的专家认为毕业后主要从事的角色为临床高级护理实践者。84.4%的专家认为可以招收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本、专科毕业的注册护士,并且认为临床经验较多或较少的学生学制应该不同。多数专家倾向于设立双导师制,赞同以临床实践为主的培养方式,对考核倾向于临床综合考试加毕业论文。[结论]专家对培养目标、招生与学制、培养方式等方面基本达成一致意见,为构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提供了依据。

护理硕士;学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

G526

C

10.3969/j.issn.1009-6493.2012.01.040

1009-6493(2012)1A-0081-03

张文文(1986—),女,硕士研究生在读,从事护理教育研究,单位:266021,青岛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王爱敏(通讯作者)、王力单位:266021,青岛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

2011-07-25;

2011-12-16)

(本文编辑 李亚琴)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硕士专科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