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祚燕,胡秀英,陈 娟,张 甜,陈 茜,酒井郁子
汶川地震灾区康复护理继续教育需求的调查研究1)
刘祚燕,胡秀英,陈 娟,张 甜,陈 茜,酒井郁子
1)为日本千叶大学与四川大学国际合作项目,编号:H10-045。
从“5·12”汶川地震至今历时3年余,我国在汶川地震时完成的医疗大救治、大转移和大康复已经成为国际自然灾害医疗处理的典范[1]。目前,灾区硬件设施已焕然一新,但康复医学护理人才培养方面相对滞后。继续教育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经过学历教育后,且已步入或欲加入社会实践之中正在及将要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进行的连续性的各种各样的非学历教育,是对该类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2]。普及在职护理人员康复护理知识,继续教育将是一条最好的途径[3]。为了解灾区护理人员康复护理继续教育的需求,现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资料,调查结果如下。
1.1 对象 2010年2月,选取参与了汶川地震灾后救援的2所二级甲等医院和1所二级乙等医院的骨科、康复科、ICU、内科、外科、急诊科的护士108人。
1.2 调查工具及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为自制问卷。调查问卷为通过课题前阶段的文献回顾法、Delphi法的三轮专家咨询从初步问卷形成、一次修改、最终形成的项目问卷,经过内在一致性检验,得出Cronbach’sα系数为0.849,专家评审内容效度为0.969。通过文献回顾制订问卷初稿,经5名灾害和康复医学护理专家分别提出修改意见,综合意见后定稿。
1.3 调查内容 ①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学历、职称、职务、工作年限、工作性质、医院级别等。②灾害不同周期的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的需求(A需求)。早期康复知识包括受伤部位的功能维持与康复、术后并发症预防与护理、早期心理救援等10个项目。特别调查护士对创伤后的挤压综合征、睡眠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疼痛等康复护理知识的了解。中期康复护理知识包括伤员日常生活能力的重建、移动能力的培养、伤员及家庭的康复知识健康教育及评估、指导辅助器具的使用教育、心理康复等。远期康复护理知识包括受灾人群的持续心理支持、自我健康管理教育、家庭康复能力的培养、健康咨询及职业康复等。③脆弱人群的灾后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的需求(B需求),脆弱人群包括老人、小孩、孕产妇及躯体残障者。④灾后康复护理管理的需求(C需求)。⑤灾害康复护理发展需求(D需求)。按非常需要、需要、不确定、不需要、完全不需要分别赋值(4分,3分,2分,1分,0分),分值越高,表明对该项灾害康复护理继续教育需求内容越强。总需求>174分,A需求>114分,B需求>27分,C需求大于24分,D需求>9分,分别表示对该项有需求。
1.4 资料收集方法 问卷使用统一指导语,由专业人员一次性发放,现场填写并审核后回收。共发放问卷108份,收回108份,有效率为100.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表录入原始数据,应用SPSS Statistic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学方法有一般性描述统计、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率)、秩和检验。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本次共调查护士108名,均为女性;年龄18岁~55岁(31.16岁±8.17岁),其他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n=108)
2.2 灾害康复护理继续教育需求 本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灾害康复护理继续教育需求水平总体较高。说明灾区护士康复护理知识及技能总体水平不高,专业的康复护理人员缺乏,灾区康复护理继续教育需求高。对不同年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工作性质、医院级别的护士总的康复护理知识需求进行分析,不同年龄、学历和工作时间护士的需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大,学历越高,工作时间越长,对灾害康复护理继续教育需求越大。说明年龄大、学历高、工作时间长的护士更能感受到中国康复护理教育亟待发展和普及,能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来看待中国的康复护理现状,故对其继续教育有强烈的需求。详见表2、表3。
表2 护士对灾害康复护理继续教育需求情况
表3 不同情况的护理人员对灾害康复护理继续教育需求分析
3.1 灾后康复需要长期持续的医疗护理技术支持 地震的经历无疑会给受灾者造成巨大的身心健康影响,灾害发生后,这些影响仍会持续数年[4]。因此受灾者需要持续强化的支持来维持和促进身心健康[5]。多部位骨折、脊髓损伤、脊柱骨折、肾衰竭、假肢功能恢复期等处于严重外伤者的心理康复是地震灾后康复最突出的问题,因为他们不仅要坚持长期的功能锻炼,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其情绪、生理、认知、行为活动等一系列改变,严重者出现PTSD。另外,高额的后续康复费用成为尚未解决的经济问题,对受灾者造成一个持续的压力源从而影响康复,Raphael[6]称这类问题是“灾难后的灾难”。地震发生后,家园被毁、贫穷、家人致残等不幸遭遇也给伤员家属带来巨大的内心冲突。面对受灾者现存或潜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需要政府和公共卫生医疗机构的大力支持,需要康复医疗护理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来共同解决。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家非常重视地震伤员康复工作,卫生部发布了7个与地震相关的文件涉及康复医疗工作[7,8]。而作为灾区康复医疗护理人员更是责无旁贷,因此,提高自身知识和技能,利用现有资源给予受灾者强有力的心理支持和康复技能指导尤其重要。面对伤员家属的情感需求,也需要给予专业的疏导和心理支持,并引导其化悲痛为力量,指导其帮助伤员坚持自我功能锻炼,争取早日康复,回归社会。在灾区,要更好地开展家庭访视、心理咨询、健康指导、家庭康复员培训、老年日间照料和替代服务等项目,将对地震伤员的康复护理落到实处,这是对灾区护士知识和技能的极大挑战。
3.2 开展灾区康复继续教育需求迫切 在经历了灾害急救及早期康复之后,地震伤员中远期康复的重心转移到社区和家庭。灾区护士无论在现场急救、转运、远期康复方面,都是受灾人群的强大的支持者和照顾、咨询者,他们的康复护理知识匮乏会影响受灾人群的救治和康复。本调查的108名护士中,大专和中专学历者占80.6%,且均为临床护士,不是康复护理专科护士。而灾区的医生主力是全科医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缺乏对现代康复医学知识和康复技术的了解和掌握。针对灾区康复医疗护理技术力量薄弱、人员缺乏的问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中心充分发挥了国家级区域医院的龙头作用,构建了省、市、县三级康复医疗网络,并为下级医院提供技术支持,包括康复查房、康复技术培训,并常年派康复师、护士蹲点重灾区。但由于灾区工作环境比大医院差、技术进步可得性差、报酬低,要让大型综合性医院的专业人员长期下调到灾区不太现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展灾区医务工作者继续教育。此调查发现,灾区护士经历了汶川地震后已意识到自身康复护理知识的欠缺,接受康复护理继续教育的意愿总体很高,很有必要在灾区开展康复继续教育。
3.3 开展社区护士康复继续教育的建议 灾区康复工作是社区康复的重要部分。社区康复有助于病人功能的恢复以及保证康复治疗的连续性,也可以改善病人的心理状况,增加病人的社会接触面,提高病人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9,10]。对于社区康复,国内学者纷纷提出加强对社区康复人员的培养和发展社区康复网络的重要性,建议各区县所在康复中心应有康复医生定期到周围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技术指导和康复知识讲座,有针对性地举办一些社区康复技术培训班,或通过因特网、远程教育使之经常化[11-13]。董云英等[14]建议通过脱产或不脱产的方式分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对社区护士进行康复医学知识继续教育,如开设培训班、函授班、讲座、派出进修等;并按护士的技术职称的不同分别制定相应的继续教育计划。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由护理部组织多次奔赴灾区医院进行康复护理知识讲座,收到一定效果,但尚需使之“经常化”。同时,政府和公共卫生机构的有力支持是开展社区康复护理继续教育的保障。1999年哥伦比亚发生6.2级地震后,管理者及时提出要建立良好的培训项目、对公众实行健康教育等[15]。我国卫生部把康复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之一,提倡大力发展社区康复。卫生部陈竺部长2008年6月在成都召集地震康复专题会议,提出将地震伤员的康复作为重中之重,要立即抓、马上抓、现在就抓,显示了政府和公共卫生机构对灾区康复的重视和支持。但是,整个康复医疗仍然是我国医疗体系的短板,实施和执行难度依然很大,尚需要政府的长期持续支持。另外,社会工作者的参与对社区康复护理继续教育的实施起到积极的支持作用,可以有效缓解康复护理队伍人力不足的问题,分担一些家庭护理、日间照料、健康知识讲座、娱乐活动甚至辅助就业等工作,让有限的护士队伍有更多时间接受在职教育,提高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水平。但是,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相对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来说很少,要想依靠这部分力量还需要些时日。
汶川地震灾区护理人员康复护理知识匮乏是不争的事实,继续教育需求高。灾区康复护理是大型综合医院康复护理的延续,属于社区康复护理的范畴。加强社区康复护理继续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与需求的举措,对提高在职护士的康复护理理论和实践水平,体现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来讲,国内康复护理学尚没有发展成熟,各大专院校还没有强制将康复护理学列为必修课,社区康复护士多未接受系统的康复护理教育,因此人才培养的重点应放在在职护士的继续教育上,加强康复护理知识的培训学习,从而培养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康复护理专业人才。
[1]励建安.中国康复医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1):1-3.
[2]彭程.继续教育概念及界定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1:91-92.
[3]王桂荣,施宇,赵明惠.康复护理现状与教育模式初探[J].吉林医学,2007,28(8):1040-1041.
[4]Roorda J,van Stiphout WAHJ,Huijsman-Rubingh RRR.Post-disaster health effects:Strategies for investigation and data collection:Experiences from the Enschede firework disaster[J].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2004,58:982-987.
[5]Mayumi Kako,Sugako Ikeda.Volunteer experiences in community housing during the Great Hanshin-Awaji earthquake[J].Japan 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s,2009,11:357-359.
[6]Raphael B.When disaster strikes:A handbook for the caring professions[M].Boston:Unwin Hyman,1986:12.
[7]励建安.四川地震为康复医学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7):583-584.
[8]关于印发《地震伤员康复指导规范》的通知[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7):577-582.
[9]Geddes JM,Chamberlain MA.Home based rehabilitation for people with stroke:A comparative study of six community services providing coordinated,multidis ciplinary treatment[J].Clin Rehabil,2001,15(5):589-599.
[10]Barnes MP,Radermacher H.Neurological rehabilitation in the community[J].J Rehabil Med,2001,33(2):244-248.
[11]林桦.澳大利亚社区康复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12):1110-1112.
[12]施肖峰.中国社区康复的现状及发展思路:国外社区康复的启示[J].医院管理论坛,2004,93(7):56-59.
[13]臧振君.北京市朝阳区社区康复概况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6):560-562.
[14]董云英,方玉美.康复护理教育现状与设想[J].现代康复,2001,5(3):149.
[15]Helena ER.Earthquake in Colombia:The tragedy of the coffee growing region:Health impact and lessons for the health sector[J].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2000,54:761-765.
Investigation on requirements for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Wenchuan earthquake disaster area
Liu Zuoyan,Hu Xiuying,Chen Juan,et al
(Huaxi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Sichuan 610041China)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灾区护理人员康复护理继续教育需求情况。[方法]自行设计护理人员康复护理继续教育需求问卷调查表,对3所医院骨科、康复科、ICU、内科、外科、急诊科的108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汶川地震灾区护理人员康复护理继续教育总体需求率为80.6%,各分项继续教育需求达84.3%~90.7%。[结论]汶川地震灾区康复护理继续教育需求度高。加强社区康复护理继续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与需求的举措,社区康复护理人才培养的重点应放在在职护士的继续教育上,从而培养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康复护理专业人才。
地震;康复医学;社区康复;继续教育
G526
C
10.3969/j.issn.1009-6493.2012.01.012
1009-6493(2012)1A-0028-03
刘祚燕(1976—),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胡秀英(通讯作者)、陈娟、张甜、陈茜单位: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酒井郁子单位:日本千叶大学护理学院。
2011-06-20;
2011-12-18)
(本文编辑 李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