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文菊,汪功文,谢良才,刘天春
(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湖北 荆州 434000)
解脲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和人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以及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Nongonococcal urethritis,NGU)的主要病原体。它们能引起尿道炎、阴道炎、宫颈炎、输卵管炎及其他器官感染[1]。这些病原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可导致持续、隐性与反复的感染,近年来感染趋势呈现为逐年升高。为了解本地女性非淋菌性尿道炎Uu、Mh及Ct的感染情况以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现对1 365例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性病门诊及妇科门诊就诊的疑似NGU患者1 365例,年龄15~68岁,平均42.2岁。患者多以阴道分泌物异常或有瘙痒等不适为主诉就诊,少数患者可无症状。取材前1周内未用任何抗生素。另有无婚外性接触史及生殖道疾病的健康体检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样本采集 消毒外阴,以窥阴器扩张阴道后用无菌棉拭子插入患者宫颈口内2~4 cm旋转2周,停留10~30 s收集带柱状上皮细胞的分泌物后取出,立即接种于Uu、Mh液体选择培养基;Ct标本采集后,置1 ml浓度标本保存液中送检。
1.3 检测试剂与方法
1.3.1 支原体检测 支原体IST2试剂盒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药敏试剂盒内有9种抗菌药物,即多西环素、交沙霉素、氧氟沙星、红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克拉霉素、普拉特霉素。培养结果判定:如培养基由黄变红提示有支原体生长,颜色不变为阴性;如培养基变红,试条Uu孔变红,表明有Uu生长,且>104CFU/ml。药敏结果判定:8种抗菌药物各有2个药物浓度,仅普拉特霉素为1个药物浓度。当指示孔变色,两药物孔48 h不变色,表明敏感;两孔均变红,表明耐药。
1.3.2 衣原体检测 选择南京黎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的丹麦Dako公司IDEIA衣原体检测试剂,通过检测衣原体属特有的脂多糖抗原,直接准确的检测标本中的沙眼衣原体。结果观察按试剂盒说明书要求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 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2.1 NGU组与对照组支原体、衣原体检测阳性率 1 365例NGU组支原体、衣原体检测出901例,检测阳性率为66.0%(注:复合感染者不重复计数)。200例对照组支原体、衣原体检测出3例,检测阳性率为2.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病原体构成情况见表1。
2.2 不同年龄组女性支原体、衣原体检测结果 1 365例受检患者中支原体阳性687例,衣原体阳性236例,支原体与衣原体同时阳性22例。将受检患者按年龄分为四组,分别为≤20岁组、20~30岁组、30~40岁组和>40岁组,各组病原体检测结果见表2。
表1 支原体、衣原体检测阳性率
表2 不同年龄组支原体、衣原体检测阳性率
2.3 687例支原体阳性样本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 590例单一Uu感染患者中,对抗生素的敏感情况,由强到弱依次为普拉特霉素、多西环素、克拉霉素、四环素、交沙霉素、阿奇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红霉素。52例单一Mh感染患者中,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普拉特霉素、多西环素、克拉霉素、四环素、交沙霉素、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23例Uu与Mh复合感染患者中,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普拉特霉素、多西环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四环素、交沙霉素、氧氟沙星、红霉素、环丙沙星,见表3。
表3 支原体阳性样本对9种抗生素的敏感率
一直以来,生殖道感染(Reproductive track infection,RTI)在妇科疾病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女性RTI除了常见的假丝酵母菌性外阴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等之外,由支原体和/或衣原体感染引起的RTI在临床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来被受到重视。Ct、Uu和Mh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前列腺炎、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新生儿感染和女性盆腔炎等多种疾病,并可导致女性不育。支原体和衣原体都是无细胞壁的微生物,Ct是一种不运动的专性的寄生于其他细胞内的微生物,其生长、繁殖所需能量都来源于宿主细胞,可通过性接触、间接接触、母婴传播等多种方式传播。由于人感染Ct后临床症状较轻,不易引起患者的重视。另有报道称Ct是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潜在危险因素[2],为能及时知晓感染状况,临床上应将Ct检测列为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常规筛查项目。支原体具有高度多形性,是能通过滤菌器的最小原核微生物,为条件致病菌。由于支原体对人体上皮细胞具有极强的亲和性,且其降解产物可使阴道的pH增高,从而有利于其他细菌的繁殖和感染[3],故常引起女性的生殖道感染疾病,可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
笔者对1 365例门诊患者进行分析可见,Uu的单一感染率达43.2%,若加上复合感染病例则高达50.3%;Ct的单一感染率为15.7%,若加上复合感染则为17.3%。表明NGU患者有将近一半的为支原体感染,略低于其他地方的相关检出率[4]。但支原体为最主要致病原,这一点与其他一些地区的相关报道基本一致[5]。这也同时说明支原体、衣原体在地域流行特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6],各地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检测方案。另从不同年龄分组来看,≤20岁组支原体、衣原体的感染率最低,分别为35.6%、12.1%,复合感染率为0.2%。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40岁仍是支原体、衣原体的高感染年龄段,这也正符合了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是性传播疾病,并与性活跃程度有关的特点[7]。因此,作者建议对处于性活跃期的NGU的妇女应常规检测支原体、衣原体。
由于支原体病原菌的特殊结构—缺乏细胞壁,针对这一特点,临床上通常选择能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如四环素、大环内酯类等;或者是阻止DNA复制的抗生素,如奎诺酮类等。但随着NGU病例的不断增多和抗生素的广泛大量地使用,支原体对这三大类抗生素的敏感菌株也在不断减少。作者选择了这三大类抗生素中的9种进行药敏试验,分析支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可知,对单一Uu感染这9种抗生素的敏感率由高到低分别为普拉特霉素、多西环素、克拉霉素、四环素、交沙霉素、阿奇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红霉素;对单一Mh感染对抗生素的敏感率由高到低分别为普拉特霉素、多西环素、克拉霉素、四环素、交沙霉素、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Uu+Mh复合感染敏感率由高到低分别为普拉特霉素、多西环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四环素、交沙霉素、氧氟沙星、红霉素、环丙沙星。这个结果与其他一些有关支原体抗生素敏感情况不尽相同[8-10],可能与各地医生运用抗生素的习惯不一样,或不同地域的支原体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不同有关,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本地区疑似NGU的患者,临床医生不要单凭经验或参考别地区的经验诊疗和用药,应严格进行相关的检测及药敏实验,根据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从而缩短诊疗病程,提高诊疗效果,并能有效地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更好的为妇女疾病的防控工作服务。
[1]Yoshida T,Maeda S,Deguchi T,et al.Phylogeny-based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mycoplasmas and ureaplasma from urethritis patients[J].J Clin Microbiol,2002,40(1):105-110.
[2]朱邦勇,李永振,高 省,等.广西性病门诊泌尿生殖道沙眼衣体感染状况及基因分型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11):1269-1270.
[3]涂 斌,罗少峰,刘素玲.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6):715-716.
[4]李小兰,王 东.414例非淋菌性尿道炎中支原体感染的检测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134-136.
[5]唐渝葵.重庆地区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病原体及耐药性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7,32(11):1205-1207.
[6]马 彦,杨慧卿,王 丽,等.1 086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药敏结果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9,18(3):179-182.
[7]陈 锋,江训良,邓兰平.1203例泌尿生殖道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检测及药敏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1):194-196.
[8]叶锦俊,游丽莎,何雪环.495例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检测结果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1):2755-2757.
[9]马红松,林奇龙,夏邦世,等.舟山海岛地区3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7):1043-1044.
[10]孟冬娅,薛文成,陈渝宁,等.2003-2007年沈阳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及耐药性变异[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2):237-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