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园林特色探析

2012-06-21 01:28周璐
绿色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岭南布局园林

周璐

(北京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北京 100083)

1 引言

岭南,是我国南方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和越城岭)以南地区的概称。岭南山水秀丽,层峦叠翠,又濒临南海,环境风物别具特色。岭南人追求自然化、艺术化园居生活,这孕育了岭南园林求实兼蓄、精巧秀丽[1]的独特风格。

岭南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南部,具有热带、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特点,岭南的大部分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雷州半岛一带,海南岛和南海诸岛属热带气候。北回归线横穿岭南中部,高温多雨为主要气候特征。大部分地区夏长冬短,终年不见霜雪。太阳辐射量较多。岭南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区,风向随季节交替变更。夏季以南至东南风为主,风速较小;冬季大部分地区以北至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大;春秋季为交替季节,风向不如冬季稳定。因全年气温较高,加上雨水充沛,所以林木茂盛,四季常青,百花争艳,各种果实终年不绝。植物资源非常丰富[2]。

当黄河、长江流域已趋于昌明之时,岭南还处于未开化的处女地,社会发展起步较晚。据历史记载,岭南园林始建于南越帝赵陀,效仿秦皇宫室园囿,在越都番禺(今广州)大举兴宫筑苑。现存的九曜园,其前身就是仙湖遗迹,把岭南的皇家宫苑推上了顶峰,尔后随着割据政权的衰亡,岭南皇家园林也就销声匿迹;但随着岭南社会经济的逐步上升、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海内外日益频繁的交流,岭南园林逐渐呈现越来越浓厚的地方民间色彩[3]。

2 岭南园林特色

岭南园林的特色直到清中叶以后才异军突起,在园林的布局、空间组织、水石运动和花木配置方面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成为与江南、北方鼎力的3大地方风格之一。

2.1 建筑

由于岭南地区特殊的气候决定了其建筑的布局和单体风格均有别于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建筑布局上,北方园林多采取四合院式的布局,目的是为了以周围厚厚的围墙抵御严寒,而岭南园林为了适应其湿热的气候,各座建筑之间的间距一般较小,且组织较规则,接踵而至,这与江南园林的错落式布局有很大的不同,这样的布局形式,组成了巷道,形成“冷巷”、“穿堂风”,有效地改善了气温。两建筑之间的联系采用了“冷巷”和“桥廊”代替南北方园林中的空廊,广州的余荫山房就是很好的实例,它的前庭与内庭之间的建筑都是以冷巷相连,冷巷没有顶棚,可以在巷的两旁种植竹子以遮阴,加上“穿堂风”的效果,可以给置身其中的使用者带来一番凉意(图1)。南北的两方建筑也不采用廊道的形式,而是采用了跨水廊桥做联络,突出庭院的层次,也能有效的降低小环境内的温度(图2)。另一个实例是清晖园的建筑布局,全园顺着夏季主导风向布局,庭园空间由疏而密,筑屋顺前就后,由高而低,形成景不阻、住不暑、宜于起居游赏的良好环境[4]。

图1 冷巷

另外,由于岭南的高温燥热气候,它的建筑常结合水来处理,常采用船厅的做法,水流从地板下或旁边经过,使室内温度有效降低,与此同时,还可以观赏近水景观,是岭南园林中非常洒脱的布局,也是它的特色之一,这种做法在岭南园林中十分常见,如公东番禹的愉园,在庭院的中部设船厅,正对着拱桥,水面贯穿了整个庭院,从船厅向外望去,仿佛置身于出航的船舶之中,颇有一番韵味。另外,“壁潭”也是岭南园林中常用的形式,即在水池旁边有廊榭或假山石围合,构成一种阴凉幽深的情景,如清末时构建的广东阳西园,狭扁的后院廊庑沿亭而筑,海礁石山,照屋壁峭而叠,形成山屋相应相峙,临下阴潭,不但夏日生津,还可观赏飞流溅潭赤鱼遨游奇景,这种为构造庭院内适宜气候而构建出如此独步的景观,在我国造园史上也是不多见的[5]。

图2 廊桥

由此可见,岭南园林中的建筑无论是单体还是布局形式都与其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突显了房屋的功能性,布局合理,使用舒适,处处体现着形式服从功能的思想。

2.2 山池花木

以传统的审美眼光来看,山石景观是将自然缩小继而再创造的过程,是园林造景的重要元素之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造园必有山,无山难以成园。山水能将园林或深厚或灵动的个性凸显出来,许多名园因山石或水景而闻名遐迩,如留园的冠云峰、苏州的狮子林、杨州的瘦西湖。岭南园林能够成为3大地方园林之一,在山水布置方面自然也有其独到之处。

岭南园林一般面积都不大,因此在欣赏方式上是以景观近赏为主,讲究点景、借景和意境创造,常用的布局手法是在庭院中凿池置石,或一池居中,四周以亭台水榭相环抱,假山的堆叠多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如独石成峰。其中以可园的山景构设最为巧妙,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虚是借景之意,借园外山景,营造“亭馆绿水深,楼高绿天外,旧约践罗浮,一面接芳翠”的幽景;实则指的是园内的主景假山——“狮子上楼台”,该假山颇具地方特色,因其不但采用了岭南传统石谱,而且以当地所产的海上石材砌筑。可惜这种景观大部分在文革中被毁坏[6]。另一实例为清代岭南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梁园。梁园以水面宽阔、水景布置精妙而著称。造园者因地制宜,利用原有的池塘开辟大型的荷花池,对于湖堤的处理,既采用了水松堤和韵桥来分隔空间,以达小中见大的效果,又以整形式条石与自然式土案相结合的手法,营造出形态上的变化,令人流连忘返。更可贵的是,梁园的园主各个都好收藏奇珍异石,于是在庭院中收集了千姿百态的奇峰异石,或俯或仰,或立或卧在植物配置方面,由于岭南具有热带、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特点,所以使得这里展现出一派四季常青,繁花似锦的南国风光。为表现地方特色,常用一些岭南地区的特征树:棕榈类的大王椰、假槟榔、大王棕、酒瓶椰;藤本类的炮仗花、夜来香、紫藤、簕杜鹃、绿萝;为在园内形成良好的小气候,遮蔽酷暑,园内常使用榕树,如林家园林中的池岸的两株大榕树。浓荫蔽日犹如大伞盖。可供人纳凉和观戏使用,既生态,又美观(图3)。

图3 植物景观

3 结语

岭南园林具有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风格,并受地理环境、自然气候和乡土文化的影响而具有地方特色。为对抗炎热的气候,在设计处处体现着对使用者的关怀,从建筑的布局到假山石位置的安排再到树种的选择,都是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小气候。建筑和园子的功能决定了它的外形。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岭南园林独特的山池花木的配置手法,更是增添了它的魅力。

形式和功能的关系是造园时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然而形式追随功能的理念早在我国古代就已形成,虽然随着时间推移它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但是我认为不仅不能将其摒弃,反而要更好地发扬它,以指导着我们今天的思想和意识,可以说从岭南园林中,我们看到的不应仅仅是冷巷、船厅的奇特,而是体会如何通过合理的空间组织解决场地中存在的问题。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形式是为设计锦上添花的元素,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周维权.中国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李 敏.华夏园林意匠[M].上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章采烈.中国园林艺术通论[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4.

[4]杜 本.文人园林建筑[M].上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岭南布局园林
忆岭南
先进纤维材料战略布局
岭南建筑的前世今生
雨岭南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不辞长作岭南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商用WiFi蓄势待发BAT360谨慎布局前景存疑
Lumileds汽车照明:新布局下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