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凤文,刘丽萍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
近年来,控制与预防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安全,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医务人员的手为病原菌重要的传播媒介,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基本、最重要、最有效、最简单、最经济、最易行的方法。所以洗手或手消毒解决医务人员手污染、预防和控制病原菌传播,是降低医院感染率的重要手段[1]。
补充对下面3个表的主要结果,结果见表1~3。从表1可见标准洗手方法手卫生只是回答正确:医生组35(87.50)、护士组49(98.00)、医技人员组23(76.67);洗手后卫生学标准正常值回答正确:医生组32(80.00)、护士组49(98.00)、医技人员组20(66.67)。从表2可见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执行率:医生组50%,护士组83.33%;操作后洗手或手消毒执行率:医生组80.00%,护士组96.67%。从表3可见医院手卫生监测合格率2008年为90.60%,2009年为93.38%,2010年为94.89%。
医务人员在进行同类型的无菌技术或浸入性操作时(如静脉输液、肌肉注射),对洗手是防止交叉感染的有效医疗安全措施的认识还有些薄弱,没有意识到洗手对自己和患者都有保护作用。
从调查表中显示医务人员重视各种诊疗、护理操作后洗手或手消毒,忽视各种诊疗、护理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还有在接触两个患者之间需要做手消毒这一环节也往往被忽略,在个人习惯上和重视程度上护士均高于医生。
临床医务人员越来越重视手卫生,但因工作忙碌却忽略了六步洗手法的洗手方法及程序,洗手液或手消毒液用量少、指缝指尖清洗不到位、揉搓时间短,因此手卫生的合格率虽然逐年升高,但还是没有达到百分之百。
医院感染控制人员比较少,对手卫生知识教育和宣传不够,检查监督力度小,科室均有管理制度但制度落实不到位,科室和个别人还是不够重视手卫生,没有与科室的奖惩制度挂钩。
表1 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回答的正确率比较
表2 医务人员操作前后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执行率[人,(%)]
表3 医院3年手卫生监测的合格率(人,%)
重点科室如ICU、血透室配备手消毒液数量不足,在门诊、普通病房门口、走廊还有一些诊疗、护理、处置区域放置手消毒液数量也不够。护士长反映配上以后一会就丢了,另外科室支出太多,所以应防止手消毒液数量不够。
把手部卫生与医德行为联系起来,不要认为只要自己需要才进行手部清洁,要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应考虑到感染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所以手卫生的依从性也是影响手卫生的因素。
戴手套并不能完全避免手被病原菌污染,戴手套而不注意手卫生的做法只是保护自己而不能避免细菌的传播。另外由于手套可能破损或表面被污染也可导致医务人员的手污染,如不能及时更换手套,仍可增加致病菌的传播机会,因此手套的使用不能代替手卫生。
手卫生设施是影响手卫生的重要因素,在普通区域洗手设施的不健全、不合理,特别是重点科室如ICU、血透室等虽有洗手设施,但数量不够,干手设施和非手触式水龙头也没有全部到位。这些设施的不到位在诊疗、护理工作中造成手二次污染的机会很高。
护工保洁人员是医院工作人员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承担着环境保洁,护送患者、送取标本、处理污染物品、医疗垃圾、陪护患者等大量工作,很有可能通过他们被病原体污染的手,将病菌带给自己,也可能带给其他患者、污染物品和环境,造成新的病原体感染,所以这个特殊群体的手卫生也是不容忽视的。
根据不同岗位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教育、培训、监督计划,在公共场所和医疗护理环境中张贴手卫生宣传展板或宣传画。时刻提醒各类各级人员、患者及陪护家属,手卫生是防止疾病传播和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与途径,也是医务人员和患者双向保护的一种手段,通过制度的制定促进和推广医务人员手卫生习惯,提高洗手的频率[2]。
3.2.1 在职医务人员的手污染是医院感染重要的传播媒介,从调查表中得知手卫生执行情况护士好于医生,医生好于医技人员,有人认为戴手套是自己最好的保护,摘手套不用再洗手,还有极个别的用工作服擦手,一定要纠正这些错误的做法和认识,所以要分层次、分专业、分时间的强化手卫生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做到人人掌握、人人重视、人人达到手卫生合格,既强调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又要强调预防交叉感染的意识。
3.2.2 对新入院的学生、实习人员、进修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并对所培训知识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让他们认识到手卫生在医院感染预防中的重要性,手卫生和患者的生命、病情变化是息息相关的,养成自觉执行手卫生好习惯。
3.2.3 加强陪护家属和患者手卫生的管理 让他们也了解有关手卫生的知识,手是造成交叉感染的一种传播途径,可能威胁到自己、家人、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在探视患者、照顾患者、接触公共物品(门把手、水龙头、楼梯等)前后均应把手洗干净,洗手不是对他们的嫌弃而是对他们的保护。
3.2.4 加强对护工、保洁人员的手卫生的管理 首先对他们进行医院感染基本知识的培训,包括手卫生知识,方可上岗。
3.3.1 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快速手消毒液 在我们的治疗车上、患者的床尾、楼道中、各种检查仪器旁边均挂有快速手消毒液来代替洗手(当手没有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有机物明显污染时),利用与患者交谈之机完成手消毒的过程,方便了医务人员在进行连续治疗、护理、查房等工作中因忙碌忽略洗手的这个细节[3]。
3.3.2 我们医院领导非常重视医院内交叉感染,所以对医院手卫生设施进行全方位的改造,重点科室全部改为感应式水龙头,增加了干手设施,在工作之中给医务人员提供了洗手的便利,洗手的频率自然也就增加了,避免手二次污染的现象,提高了洗手的有效性。
3.3.3 在医院凡是有医务人员洗手设施的地方,均放置洗手液并张贴正确的六步洗手步骤演示图和文字说明,以提示工作人员正确洗手方法,同时强调洗手揉搓的时间,时间不少于15 s,保证了洗手的频率,提高手卫生的合格率。
发挥科室院感小组监督的作用,手卫生也应该纳入院感小组监督工作重点之一,每月院感工作会议上,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应有奖惩措施,对屡次发生问题者应给予经济处罚。院感科定期做好手卫生的监测工作,尤其是重点科室重点岗位医务人员的手,定期采样做细菌培养,并将每次检查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给被查科室,将其纳入科室医疗质量考核评价进行奖惩。
充分发挥管理者的指导和督导作用,明察、暗访相结合,深入临床第一线,将不规范的洗手、擦手现象拍摄下来,以幻灯片的形式放给医务人员,寓教于乐,诙谐、生动,达到鞭策目的,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对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调动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鼓励患者督促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鼓励临床医务人员佩戴“我的手是否清洁”的胸卡。目的是让患者对护理承担一定的责任,并被赋予进行手卫生监督的权利。
戴手套无论做任何检查、治疗、护理后均应手消毒。
直接接触患者时不要戴假指甲、戒指或附加物,应剪短指甲。
通过对医务人员手卫生干预前后的调查和医院ICU感染病例监测的调查结果,见表4~5。
表4 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力干预前后的比较
表5 医院ICU实施手卫生干预措施前后医院感染监测结果
通过综合干预的结果,我们看到了医务人员手卫生干预后的执行力提高了,医院感染率呈下降趋势,提高了医院的质量及信誉。总之,提高手卫生执行率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要求医务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双向保护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
[1]王秀珍,严向明,王晓东.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10(5):592-593.
[2]郭 伟,王秀英,张春凤,等.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措施[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12(5):626-627.
[3]侯铁英,江飞舟,张友平,等.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方法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36(11):1 576-1 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