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明 张树波 王丽英 刘 峰 王会志 李 新 董庆普 董 驹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中医医院外科 河北 唐山 063000;①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②唐山市人民医院胸外科)
贲门癌、食管癌切除后,常以胃重建食管。套入式、围巾式、隧道式和器械吻合是目前最常应用的吻合术式。但术后威胁患者生命的吻合口瘘和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吻合口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仍为目前食管外科急需解决的问题[1]。为了减少和预防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我科首创了食管-胃肌瓣胃腔内瓣膜式吻合术[2~4]。在应用临床前,进行了动物标本的吻合实验研究,报告如下。
1.1 材料 月龄大于8个月,体质量在50~55kg的普通家猪6只。术前禁食12小时。采用2.5%硫贲妥钠5mg/kg,从耳静脉注射麻醉后取离体的连有食管和十二指肠各20cm的猪胃6个。
图1 胃肌瓣的制作(食管胃的切除范围)
图2 腔内吻合部分已完成和胃小弯前后两侧壁结节全层缝合
1.2 方法 将获取的离体猪食管-胃-十二指肠即放于操作台。行食管-胃肌瓣胃腔内瓣膜式吻合操作。切断食管下段胃食管连接处,在胃大弯处制作长宽各3cm的胃肌瓣。首先在胃肌瓣后壁下端的浆肌层与距食管断端3cm的食管后壁肌层结节缝合一针使胃肌瓣后壁与食管后壁相贴合,然后向胃腔内翻转胃肌瓣90°~180°,并把其两侧边包绕食管,行胃肌瓣两侧边全层与食管前壁肌层结节缝合数针,直达下端吻合口处。接着完成胃肌瓣上断端与食管断端全层全周结节缝合(即吻合口吻合),随后行胃小弯胃体的前后两侧壁结节全层缝合以关闭胃腔,另在此处行浆肌层结节缝合加强固定,最后在胃食管结合部左右侧壁行胃浆肌层-食管肌层各缝合3针,在其前壁所谓危险三角处行二者半荷包缝合1针。至此,该术式吻合完成。如图 1,图 2。
1.3 术后观察 ①残胃腔内充气试验,观察食管胃肌瓣管状复合物运动情况。在已完成的食管-胃肌瓣瓣膜式吻合的残胃胃壁上作一浆肌层的荷包缝线,在此荷包缝线的中央切孔,由此孔插入日本奥林巴斯电子胃镜后结扎荷包缝线,插入的深度以最易观察到食管-胃肌瓣管状复合物为限。然后用血管钳夹闭食管和十二指肠断端,使残胃封闭状态。自胃镜的活检孔插入管径与活检孔直径相适合的塑胶管,连接瑞典Medtrome-Synectics公司产PC polygraph HR台式高分辨上消化道动力监测系统(仪),采用低顺应性毛细血管气液压灌注法,灌注速度为5mL/min,在胃镜荧光屏上观察残胃复张和食管-胃肌瓣管状复合物运动情况。当注入空气量达(100±20)mL时,可见残胃开始复张,食管胃肌瓣管状复合物轻度高抬运动。当注入空气量达(300±50)mL时,残胃几乎完全复张,食管胃肌瓣管状复合物明显向上高抬,随充气上下运动,管壁舒缩。②观察吻合口的牢固可靠性:残胃腔内反复注入空气,使残胃复张,并把缝合处的胃前壁,食管-胃吻合处完全浸泡水中,该处皆没有水泡溢出,即没有漏气现象。残胃过度充气,注气量达500mL时,亦没有漏气的表现,说明此术后吻合良好。
通过以上术后充气试验的观察发现,当胃内达到一定压力时,食管-胃肌瓣管状复合物周围残胃内随充气时间和充气量造成的压力不均衡就似正常人体胃内随其蠕动所产生的压力不均衡那样,产生了此复合物周围的时间压力差,此压力差推动该管状复合物由高压区向低压区运动而上抬、舒缩,从而使管状复合物变小和封闭,达到防止反流的目的。另外,该吻合术式的吻合口在胃腔内,吻合可靠。即便发生吻合口瘘,其内容物也是流入胃腔内,不会流入胃腔外而发生不良的临床后果。通过此项动物标本的实验研究,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1]刘俊峰,刘新波,姜 涛,等.食管癌切除食管胃抗反流吻合手术效果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1,49(1):61
[2]杨国明,王会志,王丽英,等.介绍一种防止吻合口瘘的胃食管瓣膜式吻合术[J].实用肿瘤杂志,2011,26(3):302
[3]张树波,杨国明,何秀文,等.食管胃瓣膜式吻合术31例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1,26(2):217
[4]杨国明,王会志,董 驹,等.贲门癌、食管癌切除术后-胃肌瓣胃腔内瓣膜式吻合术的测压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6):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