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预习的作用

2012-06-16 04:56魏成林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13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困难效率

魏成林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我们的数学学习,更应该从提前准备入手,让学生事先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作为老师我们该采取什么办法帮助他们呢?我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预习一般分为全册预览、单元预习和课时预习三种。那么课前预习对学生有什么积极作用呢?

一、预习有利于温习旧知

在预习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懂的部分,也会有不懂的内容。为什么会有不懂的呢?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没有掌握好有关的旧知识,也可以说没有掌握好新课的预备知识。那么预习就像“火力侦察”一样,可以自己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绊脚石”。这样,在学习和理解新知识时就会较顺利。事实上部分学生之所以听讲效果差,就是没有掌握好听课所必需的旧知识,从而给听课带来了困难,很难做到当堂理解,上课的时间被白白浪费,花了时间也没有效果。而预习,就可以避免这种被动局面的出现,使学生提前发现不足之处,从而加以解决。

二、预习有利于重、难点把握

在独立预习的过程中,有些知识只需看两三次就能理解,这一类知识属于简单的;有些知识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如果经过积极的思考也能弄懂(当然这对中优等生来说);另外有些知识难度较大,学生很不容易搞清楚,这就是预习中发现的难点,也就是新课听讲时的重点。那么,在帮助学生培养预习习惯的时候,尤其需要强调这一问题。预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存在过多的恐惧心理,而是要对不懂的知识做一个标记,以便在听讲的时候能够更加集中注意力。这样,会使听讲的效率更高,不至于整节课都要强迫自己集中精神,反而效果不是很好。也正是因为有问题,在老师讲解时,学生才会格外注意。

三、预习有利于提高听课效率

我们知道一节新课所讲的内容并非都是新知识,总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增添新的部分,这也是数学学习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的特点。通过预习,如果把旧的知识加以适当复习,就能减少听课中的困难,把精力集中到新的内容上,提高听课效率。新的知识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合乎逻辑的发展。一般说来,大多数学生对新的章、节的大部分内容可以完全看懂,即使对有些知识,在预习中怎么看也看不懂,也没有关系,这属于正常现象。课本中看不懂的地方,往往就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也可能是自己不熟悉的思考方法或特殊解法等。弄懂这些不明白的地方,恰好是学习深入的关键所在。预习时可以把这些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上课时特别注意老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效果肯定会好。

四、预习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

通过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必定要走上社会,“终生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如果能够长期坚持预习,就能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就能为将来走向社会后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弄懂了一些知识,同时也还有一些理解得不是很透的知识,这时学生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求,会通过继续学习的方式直到把问题搞清楚为止。从而达到对自学能力的锻炼的目的,也促使其往更深层次去思考问题,使其潜力得到较好的锻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而学好数学,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前预习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而且可以最大程度地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好课前预习,既可以明确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发现不懂的问题,使自己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学习,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困难效率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选择困难症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