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世界女子高校发展之路
——从WEW教师论坛谈起

2012-06-15 19:16钱亚萍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学院大学世界

钱亚萍

浅议世界女子高校发展之路
——从WEW教师论坛谈起

钱亚萍

在崭新的世纪,世界女子高校将有何发展?世界妇女教育组织(WEW)的成立与2011年教师论坛的召开让我们认识到世界女子高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坚定了发展女子高校信念的同时,对中国的女子高校亦有所启示。

世界妇女教育组织(WEW);女子高校;国际化;全球化

一、世界妇女教育组织(WEW)与2011年教师论坛

2003年,为增进世界女子高等院校的交流与沟通,促进世界妇女教育的发展,美国“五姐妹”高校中的两所院校——史密斯学院(Smith College)和蒙特霍利约克学院(Mount Holyoke College)共同创建了世界妇女教育组织(Women’s Education Worldwide,简称WEW)。迄今,该组织已吸纳了遍布世界各地的57所女子高校为组织成员。

自成立以来,WEW已围绕女性教育这一主题成功召开了多次不同级别的会议,在促进女子教育全球化和增进世界女子高校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了良好的桥梁和纽带作用。2004年6月2日—4日,WEW在史密斯学院和蒙特霍利约克学院举办了第一次组织成员的领导论坛,来自五大洲的29所女子高校领导欢聚一堂,共同协商具有领导、科学和技术能力的女性人才教育问题。2006年1月4日—6日,WEW第二次领导论坛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迪拜女子学院(Dubai Women’s College)召开,讨论女性的希望和梦想,有22所世界女子高校参加。2007年8月31日,在意大利的贝拉吉欧(Bellagio),15所成员女校的领导人在加强女性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上达成共识。2008年6月5日—7日,WEW第三次领导论坛在拥有600多年办学历史的意大利帕维亚大学(Pavia University)召开,讨论女子教育和女子领导力的状况。经过两年的筹划,2008年6月10日,来自17个国家的23所女子高校学生代表齐聚蒙特霍利约克学院,参加为期三天的WEW第一次学生领导力论坛。2010年1月6—8日,悉尼大学女子学院主办了“赋予女性力量:经济所需”WEW第四次领导论坛。

为了提高成员学校课程设置的全球化、国际化程度,2011年5月31日至6月3日,WEW2011年全球教学教师论坛在史密斯学院和蒙特霍利约克学院召开,来自北美洲、亚洲、大洋洲和非洲的31所高等院校的103名教师与会(见表1)。该论坛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研讨:(1)女子教育史的方法和女子教育的挑战;(2)环境研究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3)健康和福利的方法;(4)领导力方法。同年6月5日,在附属于意大利帕维亚大学的努奥瓦大学(Collegio Nuovo),WEW第二次学生领导力论坛拉开帷幕,来自亚洲、美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五大洲的18所女子高等院校的41名学生出席会议,就各国的女性地位、女性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等问题进行了积极探讨。中华女子学院于2010年11月加入世界妇女教育组织,成为WEW大家庭中的一员,并于2011年分别派出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该组织的教师论坛和学生论坛活动。

下文将对WEW2011年教师论坛的高校与会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探讨世界女子高校的发展轨迹及现状。

表1 WEW2011年教师论坛与会情况

二、世界女子高校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一)发展现状

1.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女子高校的先锋

北美洲、欧洲、大洋洲等发达地区的女子高等院校是世界女子高校发展的先锋。“最近国外许多研究均已发现,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许多发达国家,女性的高等教育比例已经超过男性。”[1]可以说,这些国家的女子高校为女性人才培养作出了辛勤努力。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女子高等教育的国家。19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男女同校的学院和单独设立的女子学院。”[2]82世界第一所女子高等学府——威斯里安学院(Wesleyan College)于1836年的创建可谓世界女子高校的滥觞,此后女子院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蒙特霍利约克学院、瓦萨学院(Vassar College)、威尔斯利学院(Wellesley College)、史密斯学院、布赖恩莫尔学院(Bryn Mawr College)、巴纳德学院(Barnard College)和拉德克利夫学院(Radcliffe College)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七所享誉盛名的百年常青藤,被称为“七姐妹”女子学院。世界妇女教育组织的发起者、2011年教师论坛主办方蒙特霍利约克学院成立于1837年,有“最古老的常青藤”之美誉。参加2011年教师论坛的其他美国女子高校亦多建于19世纪,如美国西海岸的第一所女子院校米尔斯学院(Mills College)、威尔逊学院(Wilson College)和现“五姐妹”女子学院之一的威尔斯利学院。

“虽然真正的西方高等教育始于中世纪的欧洲,但是,由于欧洲社会生活传统相对闭塞,欧洲各国在女子学院的创建和发展方面都没有赶上美国。”[2]82英国女子高校的历史可追溯至1869年首所寄宿制女子学院——格顿学院(Girton College)的成立,但英国女子学院多附属于大学。

受英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影响,加拿大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时间迟于美国。建校于1873年的蒙特圣文森特大学(Mount Saint Vincent University)是英联邦唯一的一所独立女子院校,1967年开始招收男生。附属于西安大略大学(University of Western Antario)的布莱西亚大学学院(Brescia University College) 1919年建校,加拿大大学级的女子学院仅此一所。此外,加拿大还有一所成立于1897年、隶属于加拿大长老会的教会女校艾沃特学院(Ewart College)。

以澳大利亚为首的大洋洲女子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创建于1850年的悉尼大学从1881年起开始招收女性学生,并于次年成立了女子学院(Women’s College,University of Sydney)。至此,女子高等教育在澳大利亚拉开帷幕。创建于1913年的昆士兰大学女子学院(the Women’s College,University of Queensland)也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与英国的女子学院相同,澳大利亚现有的六所女子学院均隶属于男女同校大学。

2.亚洲:女子高校的主力军

从WEW2011年教师论坛的与会情况可以看到,亚洲女子高等院校积极参与世界性的女子高校组织,关注女子高校的建设与发展,亚洲的女子高校已显示出勃勃生机。

与北美和欧洲地区的女子高等教育相比,亚洲的女子高等教育发展较晚。日本是最早将女子教育进行现代化的亚洲国家。19世纪末,日本女性开始参与高等教育,至1997年已建有96所女子大学。[3]660与会WEW2011年教师论坛的御茶水女子大学(Ochanomizu University)1949年改制为大学。创建于1901年的日本女子大学(Japan Women’s University)是一所综合性很强的女子大学。1918年建立的东京女子大学(Tokyo Women’s Christian University)于1948年开始开设大学教育。与东京女子大学类似,成立于1948年的神户女学院大学(Kobe College)也是一所私立女子大学。日本女子高校的历史和发展充分证明了日本政府对女性教育的重视。

韩国的女子高校同样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历史沉淀和变革。如,建校于1887年初的梨花女子大学(Ewha Womans University)是现今世界第二大女子大学。作为韩国第一所私立女子大学,成立于1909年的淑明女子大学(Sookmyung Women’s University)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壮大,已成为韩国知名的女子大学。韩国现有16所女子大学。[3]660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教会在旧中国纷纷开办学校,中国的女性高等教育就此萌芽。1905年,教会学校华北协和女子大学开始招收女生,开创了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先河。1908年、1915年,华南女子大学和金陵女子大学(Ginling Women’s College)相继成立。但“近代女性高等教育受当时落后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在教育制度、教育目标、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方面与现代女性高等教育相比,有其落后性,不能适应社会急需人才的客观需要。”[4]中华女子学院(China Women’s University)是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由全国妇联直属的第一所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女子高校。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自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女子高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由于种姓制度的存在,印度女子在世界主要国家妇女中所占的地位是令人痛心的。在1947年印度宣布独立前,印度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极少。于1916年建成的Shreemati Nathibai Damodar Thackersey Women’s University(简称为S.N.D.T女子大学)是印度女子高等教育界的最高权威。建校于1915年的印度女子基督教学院(Women’s Christian College)是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的结果之一。印度宣布独立后,女子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至今已有4所女子大学和1260所女子学院[3]660,为广大印度女性创造了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和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

与印度女性类似,巴基斯坦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巴基斯坦还有75.6%的妇女是文盲,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更低。”[5]843但近20年来,女大学生的入学率逐年升高。1998年12月,法提玛女子大学(the Fatima Jinnah Women U-niversity)的建立掀开了巴基斯坦女性高等教育的新篇章。巴基斯坦现有7所女子高校。此次与会的卡拉昆仑大学(Karakoram University)是一所成立于2002年的男女同校大学。

由于宗教和传统习惯的原因,沙特阿拉伯多年来实行男女不同校。但近年来有所改观,如麦加大学1.4万名本科生中就有6000余名女生,利雅得沙特国王大学也设有女子部。1970年,沙特第一所女子大学——女子教育学院成立。[6]埃法特大学(Effat University)2009年1月转制为大学,是沙特阿拉伯第一所私立女子大学。2011年5月16日,沙特政府投资53亿美元投资建设的世界上最大的女子大学——沙特阿拉伯努拉公主大学宣告成立。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湾国家的女子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阿联酋自1971年宣布独立后,其教育状况发展迅速,现有9所女子高校。参加WEW2011年论坛的迪拜女子学院是阿联酋高等科技学院(Higher Colleges of Technology)下属的一所女子学院,成立于1989年,以培养科技女性人才著称。

3.非洲:女子高校的后起之秀

“20世纪60年代,大多数非洲国家都走上了独立的道路,创办大学的潮流在60和70年代开始出现。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认识到让女性接受教育是帮助非洲摆脱贫困的重要方式之一,多个妇女、性别研究与发展中心自90年代以来在各大学得以建立。”[7]如苏丹的爱法德女子大学(Ahfad Women’s University)成立于1966年,是非洲第一所私立女子大学,成为苏丹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免遭教育中性别歧视的第一个场所。位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圣露西克里里女子理工大学(St. Lucy Kiriri Women’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建于2002年,是东部非洲唯一的一所女子大学。1998—2000年,津巴布韦亦开始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津巴布韦非洲女子大学(Women’s University in Africa,Zimbabwe)于2002年宣告成立,津巴布韦女子大学为推动女性就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促进性别平等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存在问题

1.在分布上地域特征明显

美国历史学家戴维·兰德斯在《国富国穷》一书中说:“这种新型人才的扩散尽管需要,但毕竟只是经济力量和财富由南向北转移的一个方面。移动的不只是钱,还有知识;而正是知识,尤其是科学知识,支配了经济的可能性。”[8]240由此可知,教育对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由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存在失衡的特点,教育发展亦有失衡性。而教育失衡的一个方面则体现在女子高校的分布上,即世界女子高校在分布上地域特征明显。

与会WEW2011年教师论坛的高校分别来自北美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而欧洲、拉丁美洲均无代表参加。欧洲的缺席似乎情有可原,一是意大利已举办过两届领导论坛及一届学生领导力论坛。此外,欧洲也仅有英国设有女子学院。作为女权主义发源地之一的欧洲,女子高校在欧洲未能全面发展,其中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北美洲的女子高校发展最为完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拉丁美洲的静寂无声。在将近30年的时间中,拉美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拉美各国的经济水平和实力相距甚远,教育状况差强人意,女子高校的发展较为缓慢。世界女子高校分布的非均衡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女性的整体进步。然而,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拉美地区的经济迅速增长和女性地位的不断提高,女子高等教育定会在未来平衡地发展。

2.生存之路:合并,关闭,抑或独立?

在亚洲与非洲纷纷创建女子高校的同时,美国一些老牌的女子院校却走上了合并之路,成为附属于男女同校大学的女子学院。如,原“七姐妹”之一的巴纳德学院于1900年并入哥伦比亚大学,成为哥伦比亚大学的女子学院;1999年,拉德克利夫学院全面整合到哈佛大学。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中国,曾蜚声海内外的金陵女子学院在1987年后也只能以附属于南京师范大学的姿态出现。而在英国,女子学院演变为男女同校学院的事实屡见不鲜。如,自1965年以来,就有15所女子学院不再单独招收女生。仅1979年一年,剑桥下属的格顿学院便不再只招收女生,成为剑桥大学31所二级学院中的一所,牛津下属的圣安妮学院(St.Anne College)和玛格丽特夫人学院(Lady Margaret Hall)也在当年向男生敞开了大门。近至2005和2006年,杜伦大学圣玛丽学院(St.Mary’s College)与牛津大学的圣希尔达学院(St.Hilda’s College)也相继脱离了女子特色教育的轨迹,加入到男女混校的教育行列之中。

与女子高校独立发展、合并同步的是,也有一些女子高校结束了行程,放下了肩上的重任,如成立于1885年的伊丽莎白女王学院于沧桑百年之后关闭。

因此,在女子高校的前方,似有诸多道路:合并,关闭,或者继续保持本色。敢问路在何方?这是摆在女子高校面前的一个值得深思的严峻问题。

(三)发展趋势

1.女子高校将继续蓬勃发展

参加此次WEW2011年论坛的31所高校中有27所来自北美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女子高校,她们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世界各地区女子院校的发展水平。美国女性高等教育的深厚积淀为世界女性教育的发展打下了牢固的根基,WEW的成立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全球女子教育的向前迈进。WEW2011年教师论坛的成功召开与美国主要女子高等院校的出席证明了原“七姐妹”女子学院的凝聚力,可以看到美国对女性教育传统的珍视及美国女子高校在世界女子教育中发挥的表率作用。亚洲地区的女子高校虽晚于北美和欧洲发达地区,其发展潜力却是巨大的,发展空间亦是广阔的。亚洲女子高校已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良好态势,这必将促进世界女子高等教育向更高的层次迈进。非洲共有56个国家和地区,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6%,而在这片广袤的大陆上,目前却仅有3所女子高等院校,显然,以上这几组数字无法达成正比。虽然在非洲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广大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仍十分有限,但非洲女子高等院校的建立与发展表明非洲女性在社会、经济、文化领域地位均有所提高。在崭新的21世纪,非洲女子高等院校在世界女性高等人才的培养中将成为一支后起之秀,为世界女性综合素质的提升发挥作用。

自世界上第一所女子学院问世以来,关于女子院校是否有存在的必要一直众说纷纭,“女子大学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说法曾一度甚嚣尘上。时至今日,对女子院校持蔑视态度的也不乏其人。在支持、关注、喝彩和反对、怀疑、甚至敌意中,世界老牌女校,诸如,史密斯学院和S.N.D.T.女子大学,在夹缝中求生存和发展,以坚定的信念、日臻完善的办学理念、一流的师资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培育了一批批杰出的女性人才,从而逐渐跻身于世界顶级大学的行列,与非女子大学名校并驾齐驱。与有着悠久历史、名扬天下的名牌女子大学相呼应的是在第三世界新近崛起的女子高校,如沙特埃法特大学、苏丹爱法德女子大学和津巴布韦非洲女子大学,她们犹如一颗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照亮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女性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之路。这都是对女子大学无用论的有力驳斥,也是给予女子高校勇往直前的无穷鼓励。

2.女子高校将走向国际化、全球化

女性参与高等教育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妇女地位和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尺。“女子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立足于男女平等立场,克服女性偏见与现实逆境,为开发女性特有的能力和个性而实施教育。”[9]在或漫长或短暂的发展历程中,各国女子高校逐步寻找到自身的办学特色,形成了适应本国所需的女性高等教育体系,如美国的国办、公立、私立三足鼎立的教育体系,印度的单一制女子大学教育等。但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孤立、封闭的教育体制意味着自取灭亡,唯与国际女性高等教育体制接轨,与国际姊妹院校建立有效的合作与交流,才能使女子高校拥有永久的生命力。

WEW的成立顺应了时代和女性发展的多重需要,领导、教师、学生三种层次的论坛将世界五大洲的女子高校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为女子高校之间的学习、沟通、交流与合作搭建了平台。WEW对女子高校的新生力量,尤其是对第三世界国家中成立时间不久的女子院校给予了很多的支持和关注。

3.女子高校将赢得更多的关注

参加WEW2011年教师论坛的31所高等院校中,有5所男女同校的高校:美国的马赛诸塞大学—阿莫斯特(UniversityofMassachusettsat Amherst)、罗马天主教大学—华盛顿圣三一大学(Trinity Washington University)、阿伯拉契亚州立大学(Appalachian State University),还有巴基斯坦的卡拉昆仑国际大学与津巴布韦的非洲女子大学。同时,与会的31所高校中,阿伯拉契亚州立大学、卡拉昆仑国际大学和马赛诸塞大学——阿莫斯特都是WEW的非成员校。非女子高校和非成员校的热情参与证明,随着时代的进步,女性地位的提高,世界女子教育得到了更多的社会关注,女子高校也得到了更多的社会认可,这将为女子高校与非女子高校的携手并进开拓更为宽广的舞台。

三、对中国女子高校的启示

与英、美等国有悠久创校和办学历史的女子高校相比,中国的女子高校具有建校时间短、办学管理经验尚不丰富、完善等特点。“改革开放后,我国又陆续出现女校的办学形式。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全国的女校数量增多;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单独设置的女子高等院校12所。”[10]截至2012年,中国共有包括中华女子学院、湖南女子学院和山东女子学院在内的三所普通本科女子高校,后两所院校均在2010年转制为本科院校。世界妇女教育组织的成立与论坛的召开对我国女子高校的启示有以下两点:

一是中国应成立一个女子学校教育组织。“我国需要建立女性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建立既属于女性学又属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的女性教育研究机构,如建立中国女性高等教育研究所和中国女性高等教育研究会。”[11]273中国目前有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妇女研究会、国际妇女比较研究中心和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等多家妇女组织,但在教育领域,尚无一个可与WEW相媲美的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组织。一个将现有的中国女子高等院校、女子中等职业学校和女子普通中小学纳入统一体系的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组织定会为中国各级女子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创造机会,增强女子学校的凝聚力,促进与提高中国女子教育的质量。因此,中国女子高校可团结其他层次的女子学校,发起并成立一个与WEW类似的教育组织,在女子学校教育中发挥带头作用。

二是加强中国女子高校间的合作与交流。此次在美国举行的WEW2011年教师论坛,美国的77所女子大学中共有11所院校参加,而论坛的主办方为WEW的创建者史密斯学院和蒙特霍利约克学院,这表明美国的女子高校合作是非常紧密的,而绝非孤军奋战。在我国的女子学院层面,女子高校间保持着一定的交流,却缺少系、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女子高校的通力合作比较,中国的女子高校相对较为独立,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女子教育的发展。由此,与拓宽国际视野,走国际交流与合作之路同步,加强各层面的合作与交流、互为借鉴、相互切磋,是中国的女子高校应关注并力行实施的举措。

四、结语

世界妇女教育组织的成立及教师论坛的召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为世界女子高校开展合作与交流提供了场所,创造了便捷,为各国女子院校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对世界女性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同时也对中国的女子高校有所启示。我们相信,在全世界女子高等院校的共同努力下,女子教育的国际化、全球化会加快步伐,世界女子高校和女子教育也定将拥有光辉而美好的未来。

[1]黄炜.中国高等教育的性别逆转——现象与原因[EB/OL]. http://www.wise.xmu.edu.cn/La bor2010/Files/Labor2010_% E9%BB%84%E7%82%9C_Paper.doc,2011-07-01.

[2]李丽华,刘映红,朱志娟.世界各国和地区女性职业与技术教育[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0.

[3]安树芬.中国女性高等教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蔡锋.近代女性高等教育特征刍议[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2).

[5]杜学元.外国妇女教育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6]沙特阿拉伯王国的高等教育简析[EB/OL].http://as.bytravel. cn/art/sta/stalbwgdgdjyjx/,2011-06-25.

[7]N'Dri T.Assie-Lumumba.Empowerment of Women in Higher Education in Africa[EB/OL].http://portal.unesco.org/ education.pdf.2011-06-25.

[8]戴维·兰德斯.国富国穷[M].门洪华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1.

[9]罗婷,胡桂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子院校妇女/性别学科建设回顾[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1).

[10]吴宏岳.中国女校的生存背景与女校理论探析[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4).

[11]安树芬.中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张艳玲

The Development of Women’s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 WEW Faculty Conference Perspective

QIAN Yaping

How will women’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develop in the coming decades?The Faculty Conference 2011 hosted by the Women’s Education Worldwide(WEW)organization gives usan opportunity to consider this question.Through a careful deliberation of the issue,a few existing problems have been recognized and it is our belief that women’s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will continue to flourish.

Women’sEducationWorldwide(WEW);women’suniversitiesandcolleges;internationalization,globalization

10.3969/j.issn.1007-3698.2012.03.015

2012-03-05

C913.68

A

1007-3698(2012)03-0082-06

钱亚萍,女,中华女子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和女性文学。100101

猜你喜欢
学院大学世界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海盗学院(12)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海盗学院(7)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