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君 姚先杰 张 敏
张氏接骨膏治疗胫腓骨骨折33例
尹 君 姚先杰 张 敏
(安徽省太和县中医院骨一科,太和236600)
目的 观察张氏接骨膏在促进骨折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将入选的67例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编号,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4例,予以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后第3天,治疗组外用张氏接骨膏贴敷,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分别观察2组骨折X评分、骨密度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评价。结果 张氏接骨膏有明显促进骨折愈合作用。
张氏接骨膏;骨折;中医药疗法
随着交通事故、建筑意外的增多,四肢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研究如何促进四肢外伤骨折愈合,尽快恢复肢体功能,防止出现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本研究中的张氏接骨膏是我院骨科老主任、安徽省名老中医张连友医师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创制的,在长达1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被广泛的应用于骨科临床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为观察张氏接骨膏治疗骨折的疗效,笔者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在门诊就诊的自愿行保守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全部67例患者,均来自安徽省太和县中医院骨伤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门诊就诊的自愿行保守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患者年龄在18岁以上60岁以下,病程多在伤后0~72h内,有明显的外伤史;无并发症的单纯骨折,全身症状不明显或不严重;局部症状:疼痛和压痛、肿胀、功能障碍、畸形、异常活动、骨摩擦音;可以明确骨折的诊断,可确认骨折类型、移位方向、骨折端形态等局部变化,并排除病理性骨折。治疗组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在性别、年龄、骨折部位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骨与关节损伤》的胫腓骨骨折诊断[1]。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新鲜胫腓骨骨折患者。②骨折类型:无并发症的单纯骨折,全身症状不明显或不严重。③未经其它内服药物、外敷药物治疗。④知情同意,能积极配合,完成临床观察者。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者;②年龄在18岁以下或60岁以上者;③对本药物过敏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④合并有肝肾或心血管疾病或有不良影响的其它疾病者或长期服用激素者;⑤病理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多发骨折伴有失血性休克或合并其他复合伤者。
1.5 研究方法 治疗组于骨折复位外固定3天后开始应用张氏接骨膏,将药膏温化后贴敷于骨折部位,每3天更换1次,10次为1个疗程。皮肤过敏、局部红肿热痛、孕妇及新生儿禁用。用药期间禁服辛辣寒凉之品。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2组病人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肝功能、AKP、肾功能、钙、磷)以及骨密度值,并以10d为一观察期详细记录症状缓解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疗效的评价项目主要有骨折X线评分、骨密度等。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0d、治疗后20d,治疗后40d,分别对患者进行骨折X线评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0d分别对患者进行骨密度评价。
1.6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治疗外伤性骨折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①显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缩短≥1/3。②有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缩短≥1/5,<1/3。③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1.7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SPSS 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Wilcoxon秩和检验,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2,3
2 2组表1 骨折X线评分[2](±s)
2 2组表1 骨折X线评分[2](±s)
注:2组X线评分采用t检验,第10天、20天、40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表示P<0.05,▲▲表示P<0.01)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第10天 第20天 第40天治疗组 33 0.00±0.00 2.98±1.16▲7.48±2.22▲13.18±1.39▲▲对照组 34 0.00±0.00 2.37±1.13 6.28±2.05 11.84±1.80
表2 2组治疗前后BMD的比较 (±s)
表2 2组治疗前后BMD的比较 (±s)
注:2组BMD在治疗40天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mg/cm2) 治疗40天后(mg/cm2)治疗组 33 296.00±51.60 322.60±52.47▲对照组 34 282.10±69.83 307.23±72.61
表3 2组骨折疗效比较 (例)
治疗结果:2组骨折X线评分在治疗后10d、治疗后20d、治疗后40d比较,有统计学差异;2组骨密度在治疗后40d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优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事故、建筑意外的增多,四肢骨折越来越多地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因此对骨折的研究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当今医学界的重视。所谓骨折是指骨或骨小梁的结构连续性的中断,同时可累及骨折部周围的软组织、关节、肌肉、韧带、血管和神经等。骨折愈合是指骨折断端的组织修复反应,这种反应表现为愈合过程,最终结局是恢复骨的正常结构与功能[3]。中医认为,骨折损伤气血,导致血液离经妄行,恶血留滞,形成血瘀,以致气血运行不畅,瘀积不散。气血瘀阻,经络闭塞是创伤骨折的病机核心。历代医家均把药物外敷视为治疗骨折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祖国医学认为骨折愈合就是“瘀去、新生、骨合”的过程。《内经》曰:“气伤痛”,“形伤肿”,骨折损伤气血、经脉,气血运行失常,致“气血凝结”。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作为治疗骨折疾病的基本原则,是骨折修复的必用之法。张氏接骨膏是我院应用多年治疗骨折的外治药,其遣方用药严格遵循祖国医学外治之法。《理瀹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外治之法,药物可直达病所。“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攻而激之,较之服药尤有利,此至妙之法也”。现代药理学的研究表明[4-7],外用活血化瘀中药后,骨折部位的脉冲迅速下降,增加了骨折断端组织毛细血管的开放量,改善循环,瘀血消散,代谢产物的清除加快。改善微创伤造成的血液流变学向高凝状态转化。促进骨折局部的血肿吸收,多核白细胞活性明显增强,表现为吞噬功能增强,血肿吸收机化加快。
张氏接骨膏由当归、羌活、五加皮、川乌、草乌、乳香、没药、血竭、红花、儿茶、自然铜等16味中药组成。该方针对骨折损伤后血脉受阻,瘀血留滞经络,局部肿胀、疼痛或骨已接正,筋已理顺,瘀血未净,合而不坚。方中乳香、没药、红花、桃仁活血散瘀,行气通经;五加皮、儿茶祛风湿,止痹痛,强筋壮骨;羌活、川乌、草乌祛风除湿,通经止痛;当归既能补血,又能活血,兼以消肿生肌止痛;自然铜散瘀止痛,接骨疗伤;血竭活血疗伤,止血生肌。诸药合用可使腠理疏通,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
骨折治疗的目的,除恢复骨折端本身的生理位置,更主要的是恢复受伤肌体的生理功能,尤其是关节内骨折,要求在整复骨折之后,尽早的功能锻炼,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关节僵硬、畸形愈合,这就要求在骨折端良好的复位基础上,选择疗效好、使用方便的药物直接局部用药治疗,缩短骨折的整个愈合过程。通过临床观察表明,治疗组局部疼痛、肿胀、压痛、关节活动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它还可以明显地改善血液循环,重塑骨结构、提高骨骼力学强度、提高骨密度值、加速骨折愈合,不良反应少,说明张氏接骨膏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骨折的外用药物。其直接作用于局部,组方合理,疗效确切,且经济实用,临床尚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1]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49-1450.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
[3]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30.
[4] 黄春梅,苏培基,李大刚.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研究文献的评价[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2:123-124.
[5] 舒玉林,吴文华,王绳新.补损续筋丸化裁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157-159.
[6] 翟献斌,王宗辉.泰山接骨膏治疗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2007,19: 11-13.
[7] 高启龙,陈永强.活血化瘀法对血管生成效应与机制探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459-462.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6.013
1672-2779(2012)-16-0023-02
��苏玲
2012-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