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丽辉
胃康散治疗小儿慢性胃炎64例
邢丽辉
(吉林省长春市儿童医院,长春130000)
目的 观察胃康散治疗小儿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4例小儿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64例采用中药辨证论治,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 中药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4.4%和95.3%,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的46.7%和76.7%,2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缓解临床主要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复发率治疗组1.85﹪,对照组7.15%。结论 胃康散治疗小儿慢性胃炎在提高疗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上均优于西药治疗。
胃康散;慢性胃炎;儿科学
自我院2001年3月开展小儿胃镜检查以来,慢性胃炎的检出率逐年增多,我们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自拟胃康散治疗小儿慢性胃炎6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124例均选自住院及门诊患儿,参照文献[1],确诊为小儿慢性胃炎,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64例,男44例,女20例;年龄4~6岁28例,6~10岁23例,10~14岁13例。对照组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4~6岁18例,6~10岁27例,10~14岁15例。患儿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3年。
1.2 临床表现 2组患儿均有腹痛、腹胀,多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瘦,大便异常等。治疗组中44例伴恶心呕吐,对照组36例;治疗组中50例伴食欲不振,对照组42例。
1.3 实验室检查 全部患儿经我院胃镜室使用日本原装olgmpusGIF-XP20型胃镜检查,胃镜下胃黏膜改变符合小儿慢性胃炎诊断标准。
1.4 治疗方法 自拟胃康散基本方药如下:黄芪10g,党参6g,黄连6g,黄芩10g,陈皮10g,木香10g,焦山楂10g,麦芽10g。若腹痛、腹胀明显者可加用香附10g,枳壳5g;恶心、呕吐明显者可加用竹茹10g,半夏6g;剂量可随患儿年龄酌情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口服。对照组餐后口服麦滋林-S(日本寿制药株式会社制造,批号X980059),每次30~40mg/kg,每日3次口服,疗程为4周。
1.5 统计学方法 2组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1.6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主要临床症状消除,胃镜检查胃黏膜炎症明显改善;有效:主要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胃镜检查胃黏膜炎症有所改善;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胃镜检查胃黏膜炎症如故。
2.1 2组疗效 治疗组64例,显效54例(84.4%),有效7例(10.9%),无效3例(4.7%),总有效率(95.3%);对照组60例,显效28例(46.7%),有效18例(30%),无效14例(23.3%),总有效率(76.7%)。2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5.27,P<0.01)。
2.2 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腹痛、腹胀、食欲不振2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恶心呕吐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n)
2.3 复发率比较 在治疗疗程结束后,对2组显效的患儿进行6个月的随防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的54例患儿中有1例复发;对照组显效的28例患儿中有2例复发,复发率分别为1.85%和7.15%,2组差异有显著性。
小儿慢性胃炎是由多种致病因素长期作用,引起胃黏膜炎症性病变,多因小儿不良饮食习惯,无规律进食,过食辛辣等食品刺激胃黏膜使胃酸、胃糜蛋白酶分泌过多,或过食生冷食品使胃黏膜血管收缩,黏膜层变薄防御能力下降而发病[1]。近年来研究发现与Hp感染关系密切[2],其感染率约为42.9%~80.7%,西医为根除Hp,选用铋剂和抗生素三联至四联用药,药物价格昂贵,且易复发。麦滋林-S为胃黏膜保护剂,其作用局限,故目前治疗小儿胃炎缺乏满意的治疗方法,多采用局部对症处置。
小儿慢性胃炎属“胃脘痛”范畴,其病因病机为小儿饮食失节损伤脾胃,加之小儿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功能失调或寒积胃脘,气血瘀滞不通则胃痛,久则留瘀生痰,脾胃为湿热所困,出现纳呆,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恶心呕吐,正如《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及《素问•痹论》所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故治疗上遵循以下法则:健脾和胃,利湿活血,清热解毒,消食开胃。我们用黄芪、党参健脾益气;白术、茯苓健脾渗湿利水;陈皮、木香行气止痛;焦山楂、麦芽消食化积,开胃和中;黄芩、黄连清热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此两种药有广谱抗菌作用,对HP也具有显著抑杀作用[3],中药对HP感染具有根除作用,这是其能够治疗胃炎和防止复发的机理之一。
本观察结果表明,胃康散治疗小儿慢性胃炎在提高治愈率、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上均有较好疗效。此方药能调节全身气机,气血通畅,健脾和胃,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又能使局部症状、炎症得以缓解,疗效好,毒性低。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315-1316.
[2] 张梓荆.实用中西医结合儿科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179-186.
[3] 王绪霖,缴稳玲,吕宗舜.抑制幽门螺旋杆箘中药的初步筛选[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4(9):534.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6.024
1672-2779(2012)-16-0037-02
��苏玲
2012-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