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合芳
(浙江省江山市凤林镇卫生院,浙江 江山 324115)
脑梗死急性期病情急,致残率、死亡率均高。笔者选择凤林镇卫生院急性脑梗死病例,观察血栓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均符合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或者MRI检查证实。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55~76岁,平均(63.60±6.40)岁;发病至就诊时间 1.5~21 h,平均(8.30±3.40) 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平均(35.10±3.70)分;合并有高血压7例,糖尿病4例,高脂血症4例。对照组患者42例,男性23 例,女性 19 例;年龄 54~75 岁,平均(62.80±5.80)岁;发病至就诊时间 1.3~22 h;平均(7.90±2.80) h;入院时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平均(34.90±2.80)分;合并有高血压 8例,糖尿病5例,高脂血症3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甘露醇脱水剂控制颅内压、给予脑保护剂、控制血糖血压、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栓通(冻干、粉针)45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每日1次,连续应用14 d。两组患者均治疗28 d。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过氧化氢酶(CAT)水平,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空腹下抽取肘静脉血5 mL,离心于低温下保存待测。测定步骤均在相关试剂盒说明书指示下操作。
1.4 疗效标准 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7%。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14.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比较 见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下同。
组 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2 35.6±3.8 9.7±3.1*△对照组 42 35.4±4.2 24.8±3.9*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OD、MDA、CAT水平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后SOD、CAT及MDA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OD、MDA、CAT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OD、MDA、CAT水平比较(±s)
组 别SOD(U/mL) MDA(μmol/L)CAT(U/mL)观察组 治疗前 11.37±3.58(n=42) 治疗后 23.47±3.42*△对照组 治疗前 11.74±2.99 33.21±2.43 10.32±3.17 38.58±3.12*△ 5.19±1.35*△32.14±3.34 9.91±2.78(n=42) 治疗后 17.56±3.06*35.10±2.97* 7.11±2.07*
脑梗死急性期缺血中心区域脑组织已经发生了不可逆性的病理改变,此损害不可逆,而病灶周围部分的缺血半暗带区域可能因为侧枝循环存在,此区域脑组织损害处于可逆状态[1-2]。如果能够在短期内缺血区域血流得到重新灌注,脑细胞代谢重新恢复,神经细胞可能存活,神经功能可能得以改善。研究表明,缺血后血流得以再通,血流再通后会出现再灌注损伤,则脑损伤继续加剧,可增加出血和脑水肿的风险。基础研究表明,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自由基的大量形成和脂质过氧化的增加是导致再灌注损伤中细胞损伤的主要病理过程之一。自由基损伤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又占有非常重要地位[3-5]。
注射用血栓通主要成分是三七总皂苷,具有显著抗凝作用,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溶,并促使血黏度下降,能增加脑血管动脉血流量,增加血氧供应,有助于改善缺血脑组织血氧供应,具有抗氧化损伤作用[6]。
本观察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说明血栓通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观察组在抗自由基损伤方面也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血栓通能够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氧自由基对神经细胞功能,有助于改善细胞功能。
[1]张东君,朱士文,崔贵祥.早期与晚期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23(8):576-577.
[2]刘春燕,花爱辉,李嘉民.自由基损伤在急性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0,12(7):2206-2207.
[3]陈葆国,陈秋月,孟哲峰.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引起血小板活化的机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6):448-449.
[4]潘元美,李焰生,林岩.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34(9):547-548.
[5]谭新杰,胡长林,蔡文琴.成年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齿状回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发生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28(15):1575-1576.
[6]史志刚.长春西丁联合血栓通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7):883-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