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丽
(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上海 200336)
笔者近年来采用具有清热活血新癀片外敷治疗血栓外痔,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中医痔科门诊血栓痔病患者90例,均符合中医诊断疗效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38.17±16.67)岁;病程(3.17±1.17) d。 对照组 45 例,男性 27 例,女性 18 例;年龄(40.76±14.19)岁;病程(4.01±0.97) d。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新癀片外敷(将新癀片3~4片用冷开水浸泡2 h调制成糊剂后敷在患处,并轻轻按摩3~5 min),每日2次。对照组外用痔疾洗液进行治疗(加沸水稀释,趁热熏肛门,再坐浴20 min),每日2次。两组均用药1周,停药1周后进行随访。
1.3 观察方法 疼痛评定采用视觉模拟标尺法,患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对治疗前后3 d的疼痛程度进行判定,0为不痛,10为极度疼痛,进行观测记录。痔核体积评定:分别观察记录治疗前后每个病例的痔核的面积大小,并加和。
1.4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1]拟定。治愈:在1个疗程内疼痛消失,肛缘皮下紫蓝色肿块消失。显效:在1个疗程内疼痛明显减轻,肛缘皮下紫蓝色肿块减小1/2以上。有效:在1个疗程内疼痛减轻,肛缘皮下紫蓝色肿块减小1/3以上。无效:在1个疗程内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表3。经过1周的治疗后,治疗组的痔核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1),治疗组疼痛程度也显著轻于对照组 (P<0.01);两组患者的肛周血栓性外痔的肿胀程度、肛门疼痛等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而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此外,两组患者的疼痛也逐日减轻,而在治疗后的第5日,治疗组的疼痛轻于对照组;而在第7日,两者差异更为明显 (P<0.01)。两组治疗期间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和症状。
血栓性外痔是由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肛门局部组织瘀肿。传统的血栓剥离术的手术方法,对单个的、较小的血栓疗效较好,但对较大的或是多个血栓聚集而成的血栓外痔,其术后大多存在一定程度的水肿、疼痛情况。更有甚者术后在原手术部位又有新的血栓形成,这些都是手术治疗的不足之处。
表1 两组痔核体积与疼痛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痔核体积与疼痛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下同。
组 别 痔核体积(cm2) 疼痛治疗组 治疗前 1.17±0.85 3.23±2.29(n=45) 1 周后 0.23±0.12* 1.31±0.21*对照组 治疗前 1.08±0.77 3.50±1.97(n=45) 1 周后 0.54±0.23*△ 1.86±0.30*△△
表2 两组病例总体疗效比较(n)
表3 两组病例总体疗效比较(n)
中医学认为,血栓性外痔多因饮食不节,过服辛辣,脾胃受损,运化失常,湿浊内生,循经下注达于肛门,阻遏气机,气血郁结,热伤血络,迫血妄行,血溢于皮下脉外而成[2],病机特点是瘀热互结[3]。新癀片成分中,三七能改善微循环,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牛黄有抗菌作用;珍珠层粉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有抗组胺性过敏,促进毛细血管对周围组织的血液供应功能;肿节风含延胡索酸、黄酮内酯等多种成分,能调节免疫功能,对急慢性炎症都有抗菌消炎作用。新癀片外敷也能较好地发挥清热、消肿、止痛的作用。
因此,针对血栓性外痔的治疗,新癀片具有更好的促进痔核瘀血、肿胀吸收、去除疼痛的治疗效果,且具有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用药方便,易于操作、价格低廉,减轻患者负担等优点,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1.
[2]柯玮.当归注射液治疗血栓外痔480例[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6):351.
[3]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