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委琴
(上虞市中医院,浙江 上虞 312300)
卞星青霉素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1],临床主要用于风湿热的预防性给药和敏感菌引起的轻、中度感染,也用于早期梅毒的治疗。卞星青霉素为混悬剂,需行深部肌内注射,由于药物颗粒大,较难溶于水,肌内注射过程中容易阻塞针头而使注射失败[2],且该药刺激性大,注射局部疼痛明显。为减轻疼痛,采用Z径路(Z-track)肌内注射法[3]。为解决卞星青霉素肌内注射时针头堵塞问题,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本院综合科对52例注射卞星青霉素患者应用静脉输液针肌内注射,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1 对象 本科肌内注射卞星青霉素的梅毒患者98例、风湿病患者7例,患者意识清醒,无合并严重的内科疾病,双下肢活动正常,注射局部无感染、硬结、水肿、肌肉萎缩等异常。按住院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3例,男21例,女32例;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30.39±9.9)岁;体重(59.47±8.01)kg;梅毒患者49例,风湿病患者4例,共注射102例次。观察组52例,男19例,女33例;年龄17~73岁,平均年龄(31.4±9.9)岁;体重(59.09±7.9)kg;梅毒患者49例,风湿病患者3例,共注射101例次。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疾病种类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注射方法 两组均将药液溶解备用。
1.2.1 对照组 消毒注射局部皮肤,抽吸卞星青霉素药液前后各抽取等渗盐水0.5~1ml,排气后按Z径路(Z-track)肌内注射法注射。
1.2.2 观察组 消毒注射局部皮肤,抽吸卞星青霉素药液,排气后取下原来的针头,接7号静脉输液针头后抽吸等渗盐水至针头内充满液体(不将注射器内的空气排掉),左手按Z径路肌内注射法要求固定皮肤,右手中指、环指、小指握住5ml注射器空筒部分,拇指、食指捏住输液针头针翼,呈执笔式进行肌内注射。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一次性注射成功例次。
1.4 统计学方法 所获数据输入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
两组一次注射成功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一次注射成功率比较(例次,%)
3.1 肌内注射卞星青霉素针头易堵塞的原因为了延长药物的释放和吸收,卞星青霉素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缓冲剂及混悬剂,而混悬剂具有很大的表面自由能,有自发聚集趋向和增长趋向,且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沉降后聚结而不能分散,极易发生药液絮凝针头堵塞[4],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针尖的堵塞率增加。
3.2 应用静脉输液针肌内注射卞星青霉素能防止针头堵塞 用普通针头肌内注射,虽在抽药前后各抽取等渗盐水0.5~1ml,但操作中发现药液在注射器内很快因重力作用而堵塞针头,如注射药液前抽回血,针头更易发生堵塞。静脉输液针由保护套、针管、针翼、软管、连接座组成,与普通针头比较多了细长软管,因此,静脉输液针头进针后可以按注射原则检查回血[5],推药时因有一细长软管,通过前面等渗盐水的引导通路,避免了药液在针头处发生沉降后聚结,卞星青霉素混悬液可顺利进入组织而不发生堵塞,且输液针头内余留的药液刚好被注射器内空气进入而推完,不会浪费药液。观察组2例患者注射失败均为注射抽回血时有回血而重新注射,并非药液堵塞而重新注射。表1显示,两组一次注射的成功率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1]徐元贞.新全实用药物手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4.
[2]陈宝娥,刘雅丽.长效青霉素注射方法的改进[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4,21(2):69.
[3]Pullen RL Jr.Administering medication by the Z-track method[J].Nursing,2005,35(7):24.
[4]葛秀洁,李雅萍,张海英.卞星青霉素肌肉注射的方法介绍[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9):860.
[5]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0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