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工程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

2012-06-10 06:22胡志华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双师青年教师技能

成 虹,胡志华

(成都工业学院 模具技术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31)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工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各种类型的工程师后备人才,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同。成都工业学院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大学工程类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是专业知识的传播者,又是专业实践技能的示范者。教师除了应具备高尚师德、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外,还应具备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实践技能示范操作能力,是集普通教师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为一体的“双师”型教师。探索大学工程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是为实现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工程师后备人才的重要保证。

1 凝炼团队文化,形成教学团队建设的凝聚力和推动力

文化是一种血脉和精神家园,企业文化可传承企业的精神,促进企业的发展。实践证明,优秀团队离不开优秀的团队文化,团队文化是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的。一种目标一致、相互学习、合作和谐的团队文化是团队的凝聚力,专业发展的竞争力,团队建设的推动力。

1953年,我校率先创办模具专业。经过几代教师的不懈努力,培育了数以万计服务于全国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的专门人才。我校以培养专业人才的数量多、质量好在模具行业享有良好声誉,办学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60年办学经验和取得的成绩,给这一支团队留下了富有凝聚力的精神和文化,凝炼并形成了鲜明的专业办学特色。以“态度第一、敬业乐群、崇尚实践、协作教学”为团队文化,自觉修炼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技能,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学习实践知识、操练操作技能,使教师成长为合格的专业知识传播者和专业实践技能的示范者。教学团队崇尚实践,产学结合。专业的开办,依社会需求而办;课程的设置,依生产岗位要求而设;教学与教材内容,根据岗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而编。团队传承崇尚实践、学做合一的团队文化,促进自身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强化生产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成长为“双师”型教学团队。

2 “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措施

2.1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双师素质培训,提高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

“双师”型教师除应具备教育教学能力外,还应具备与专业教学相应的技术技能。在团队建设过程中,从新教师引进入手,在引进条件中增加“具备本专业2年工作经历”。对团队中无实践经历的青年教师,安排其到企业进行1年工程实践,培养专业技能;参加与实验室工作和实践能力提升有关的培训。经过培训,青年教师双师素质和专业技能明显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5%。

2.2 校企合作,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产学互动

校企合作不仅给学生的专业实习提供了方便,为学生就业拓宽了道路;也为教师参加实践锻炼、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搭建了“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平台。近年来,教学团队与3个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团队教师每年都要安排1个月的时间深入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团队还选派骨干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深度的校企合作,产学互动,不仅提升了“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实践能力,同时实现了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

2.3 以老带新,老、中、青结合传帮带,培养青年骨干教师

对新教师实行“导师”制,安排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导师”。导师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进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授课艺术、实验实训准备等方面的指导,提高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实验实训技能水平,让新教师过“教学关”。同时,教学团队以课程为载体,组成老、中、青结合的课程组,让青年教师参与到精品课程及资源库建设、教材建设。通过传帮带、压担子、给任务,青年教师在团队中已迅速成长成为课程教学、实验实训的骨干力量。

2.4 参与技能比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技能竞赛是检测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和促进师生成长的助推器。为提高团队的“双师”水平,形成素质优良、基础扎实、技能精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开展了说专业、说课、说实验的比赛,推荐青年教师参加学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和青年教师实践技能大赛。近年来,教学团队中的青年教师有4人次获得校内课堂教学、实践技能大赛一、二等奖。有3位青年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了全国技能大赛并获奖。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建,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

3 构建以名师为核心、课程带头人为骨干、企业专家加盟的“双师”团队

3.1 以教学名师为核心

教师的工作特点是以个体的形式出现在讲台,单兵出战,比较松散,要把这一松散的队伍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优秀教学团队,必须在教师中形成一个核心,以核心来引领团队,这个核心就是教学名师。教学名师应是专业、行业的知名教授;具备较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教学经验;在团队中从教时间较长,能传承团队文化,被教学团队中的教师们接纳,成为团队的核心。

3.2 以课程带头人为骨干

专业教学团队承担了专业的多门核心课程及选修课程。教学团队按核心课程组建课程组,团队的建设与课程组的建设结合起来,从组织上保证教学团队建设落实到课程元素。课程组设立课程带头人,课程带头人应是教学团队的骨干,熟悉课程及课程建设,教学经验丰富,实践动手能力强,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改革能力,能借助课程平台,带领课程组开展精品课建设、教材建设、资源库建设;能借助课程平台,组织集体备课、观课、评课、教学反思与讨论,促进课程组之间、团队成员间的沟通、理解。课程组建设便于教学分工,合作,协同教学,最终促进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推动专业发展。

3.3 企业专家加盟

企业专家加盟教学团队保证了“双师”队伍的结构,加强了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为青年教师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提供了保障。团队还能利用企业的资源对学生进行专业生产实训、实习;企业专家在教学中能将企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向学生传授并指导学生的技能训练。通过教学,企业可从中发现人才,并推荐到本企业就业,实现校企双赢。为保障企业专家融入团队,制定了兼职教师教学工作量制度,参与团队教育教学、团队建设的研讨制度,通过这些制度使其了解教学规律、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能力和技巧。

4 以科研平台提升“双师”型教师水平

教学团队开展科学研究能提高团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是教学团队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力。成都工业学院以模具专业教学团队为主体,申报了模具技术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借助这一平台与平伟科技集团合作,建立了成电机专—平伟模具工程中心。近年来,该中心获得省级项目7项,横向项目10多项,科研经费200多万元,发表论文30篇,其中被EISCI收录的有8篇。团队教师将科研和教学有机结合,将成果引入教学工作中,使教学工作更加生动、有活力、有创造性,提高了教师的实际工程能力。

5 “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成效

5.1 传承发展,团队素质明显提高,专业特色与时俱进

模具专业教学团队始终传承“态度第一、崇尚实践、学做合一、协作教学”的团队文化,并以之为理念,修炼教学能力,提高实践技能。教学团队创新了多种提高团队教学能力、双师素质的内训措施,使团队成员的教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教学改革和专业、课程、教材建设取得显著成果。2008年,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有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

5.2 名师领衔,教师梯队后继有人,兼职教师融入团队

模具专业教学团队是一支充满活力、老、中、青结合的教师梯队,团队带头人是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主讲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通过言传身教,名师发挥了带头人的领衔、表率和指导作用,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团队专任教师共17人,教授4人,副教授6人;研究生学历11人;“双师”型教师12人;40岁以下教师10人,中青年教师已成为团队的中坚力量(如图1所示)。

图1 团队结构

教学团队集聚了一批模具企业的专家和高技能人才,形成了兼职教师库。兼职教师定期参加教研活动,参与说课、说专业;参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安排他们上实践技能课,促进专兼职教师融合,兼职教师更加稳定。

5.3 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教学质量提高

团队以精品课程建设和模具专业国家资源库建设为平台,开展了教师教学能力和课程建设的培训。课程带头人按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指标体系和国家专业资源库建设的要求,分解建设任务,要求青年教师到企业收集典型生产案例,完成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案例、实验案例设计,形成特色教学资源。指导青年教师参与规划教材的建设,参与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传、帮、带”和压担子,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近年来,5位教师晋升了职称,3位教师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4位教师获得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奖和教师技能大赛奖,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5.4 学研互动,反哺教学,实践教学灵活自主

借助模具技术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这一平台,倡导学研互动,反哺教学。80%以上的教学团队成员,都有科研项目,并把科研成果带进课堂、教材和实验,向学生开放自己的项目,形成第二课堂。有针对性地将科研项目、校企合作项目转化为学生实验项目、毕业设计项目,使实践教学灵活自主,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设计项目中学习、成长,培养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实现了科研反哺教学,教学科研互动的目的。

6 结语

近年来,模具专业教学团队在挖掘团队文化,传承优良传统方面进行了深化拓展、凝炼创新,并以教育部质量工程为抓手,打造了一个在国内具有一定示范性的教学团队和品牌专业。“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必须有行之有效的内训举措。以老带新、校企合作要有中长期规划,要有协议,要边培训、边检查,落到实处。对青年教师要压担子,让其在实干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教学团队要形成名师为核心,课程组带头人为骨干,企业专家加盟的结构。优化的团队结构能消除因教师个人能力的高低导致专业课程群教学质量起伏不定,学生培养质量难以保障,专项技能水平不能达到要求的弊端。

教学团队的建设要与课程平台、科研平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平台的建设凝聚教师队伍,促进教师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平台出成果,推进教师的学历提升、职称晋升。通过平台,使教师与企业、科研院所结合更加紧密,教师的科研能力、实践技能得到提高,“双师”型教学团队才可持续发展,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的目标才能落到实处。

[1]陈希.着力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EB/OL].(2010-07-09)[2012-07-01].http://www.jyb.cn/high/gdjyxw/201007/t20100709_373762.html.

[2]林健.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科教师队伍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1-14.

[3]杜天真,郭晓敏,刘苑秋,等.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路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0(Z3):45-46.

[4]夏锦文,张连红,陈德良,等.以教学团队建设为抓手整体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0(9):37-38.

[5]成虹.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1-3.

猜你喜欢
双师青年教师技能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拼技能,享丰收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