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勇华 周启忠 孙波涛
摘要:本文试图从城市供排水一体化角度来阐述我市城市供水一体化建设的特点,意义以及目前面临的挑战和今后的工作重点,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市的城市建设,加快我市水文化建设进程,努力实现水利建设的和谐有序、水利事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供排水 一体化建设 研究
近年来,我市水务产业保持了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但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居民群众的不断增加,现行城市公用水务的经营规模、供应能力和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需要,加快供排水一体化建设,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1 充分认识城市供排水管理的特点
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协调各类资源要素,按规划合理配置,并统一实施。过分强调水的统一,将其从建设管理部门脱离,会产生大量新的矛盾,可能导致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混乱。
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城市供水网络正向乡镇拓展,城市基础设施的辐射效应和技术管理的优势,为改善小城镇居民和广大农民的饮用水水质提供了条件。从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农村的供水应当逐步纳入城镇供水管理体系。
当前,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建设部正在推进市政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其主要性质,是一种以价格机制为基础,通过水商品经营、提供服务并获取适当利润的经营行为,适用市场经济规律的主要原则。改革的重点是建立特许经营制度,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市场主体参加建设和运营。建设部门将加快职能转变,由行业的直接管理者转变为市场监管者,主要实施对建设运营的监督和水质及服务的监管,真正代表公众利益,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职责。
2 认识我市供排水一体化的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我市水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水环境的保护,从更高起点上规划和推进水务现代化建设。在水资源短缺,水源日趋恶化的情况下,水务公司为保护饮用水源,降低水处理的成本和难度,必将加大对水源的保护和污染的治理力度,加大改善水环境的投入。而良好的水源,不仅降低了自来水成本,而且可以保障供水水质。这样,水源、供水、污水处理和排放就形成了良性循环,达到控制污染、保护水环境、改善饮用水水质的效果,使水务建设和城市建设协调发展。在统一管理下,通过综合考虑,一个工程项目还可以发挥多种效益,实现资金和工程建设的优化。
2.2 促进我市供水和排水协调发展,保证了污水处理费用的收取,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运行也有了经济上的保证。实行一体化管理后,既可以解决我市污水处理事业目前面临的建设资金短缺、运行经费不足的难题,同时可以发挥供水企业现有的,已经比较成熟的管理、资金、服务和人才的优势,促进供水和排水协调发展。
2.3 有利于机构精简,提高办事效率。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和强有力的市场竞争机制,将使水务公司的经营运作更趋于合理化。人员的精
简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将是水务公司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
加快改革,加速一体化,迅速形成规模大、实力强的水务公司,以便在中国甚至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
3 认识我市供排水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3.1 城市供水结构性短缺矛盾突出。目前,中山公用水务公司日供水能力30万立方米,服务人口70余万人,服务面积75平方公里。一方面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进程的加快,工业用水和饮用水的需求量急速上升,遇到特别干旱的年份,由于供水工程规模小、工艺简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另一方面,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及周边地区供水也存在失衡。
3.2 城市洪排水设施建设资金的瓶颈仍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目前,我市城市供排水设施建设投入的主要方式仍为单一的政府投入为主,面对当前城市建设普遍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资金缺口日益明显的现状,城市供排水设施的资金投入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资金缺乏现象依然存在。
3.3 水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市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长期以来受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严重不足的影响以及全社会对污水治理认识的不足,我市水污染状况十分严重,仍然有60%以上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城乡河网水质严重污染,不仅破坏了环境和原有生态链,而且对城市水源也造成了危害。部分城市水质性缺水日益加剧,严重制约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4 我市城市供排水行业的改革仍然滞后。首先,在思想认识和观念上停滞不前,认识片面,等待观望,缺乏改革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现有供排水体制落后,产权单一;供排水企业缺乏竞争,缺乏危机感,服务水平不高,设施运行效益低下,亏损严重。第三,行业改革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措施,突出表现在社会保障、人员安置,资产置换等方面未形成较为完备可行的相关配套政策,改革的外部环境尚未优化。
4 下一步我市城市供排水行业改革重点和主要工作
4.1 进一步完善城市供排水规划体系。要在《济宁市取水许可管理办法》、《济宁市节水减排实施意见》等政策规定的基础上,跳出行政区划的限制,在更长的时间跨度和更大的空间范围,优化配置水资源,统筹考慮供水和排水基础设施的布局,使城市供排水向乡镇一级延伸,达到供排水设施共建共享和环境并保的目的。
4.2 加快推进城市供排水行业市场化进程。一是开放市场。要开放资本市场,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BOT(建设一运营一转让)等多种形式,鼓励外资和国内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城市供排水设施建设和运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途径多样化;鼓励有资质的企业通过公开竞标获取供排水设施的特许经营权。二是加快转制。面向市场,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加快企业制度创新,培育一批有一定规模的跨区域的供排水集团企业。三是进一步完善各项配套措施。政府要根据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增长情况,逐步增加对城市供排水设施等市政公用事业发展的投入。特别是要遵循“统一政策,分地核定,保本微利,同步实施,有效监管”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城市污水收费制度,研究和推进污水处理价格到位,提高污水处理费收缴率。
4.3 进一步加大城市洪排水设施建设力度。在确保在建项目保质保量建成发挥效益的基础上,以供水管网改造和污水收集系统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城市供排水设施建设力度。同时将继续抓好供排水一体化示范工程,推行城市供排水一体化的运作模式,建立完善城市供排水的新体制,做到城市供水与排水相协调建设,城市取水、净水与城市供水管网的协调建设,城市污水处理与收集系统协调建设。
4.4 加强城市节约用水和污水回用工作。城市节约用水是城市供排水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解决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是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当前,要着重开展城市节水规划的编制,通过完善政策、健全机构、理顺供排水价格等手段,围绕“创建节水型城市”活动,进一步加快我市城市节水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逐步开展污水回用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对回用技术的热点和难点,组织科技攻关,重点推进缺水城市污水回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4.5 构筑人水和谐的水环境体系。按照“政府牵头、水保搭台、部门唱戏、群众参与”的方式,加强曲阜、泗水、邹城、汶上等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完成29处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6.3平方公里,有效改善了水土自然环境;加快农村“四荒”资源开发速度,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个体投资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治理大户全市有10个以上,由泗水县三英集团投资1000多万元开发建设的龙门山生态旅游示范基地,目前已初具规模;重视、鼓励、支持水利风景区建设,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尼山水库申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西苇、贺庄水库等申报省级水利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