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雕花剪纸工艺的历史、现状及特色

2012-06-08 09:48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创意与设计 2012年5期
关键词:雕花蔚县孝感

文/王 偲 王 艳(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

湖北孝感是著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其雕花剪纸凭借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厚的历史底蕴于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与北方剪纸的粗犷、奔放特色不同,其绘、刻结合、以刻代剪的方法、精细入微的表现力构成了自身独特的地方特色。本文在对其历史渊源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其现状及特色。

一、孝感雕花剪纸的起源与发展

孝感雕花剪纸的确切起源年代已经不可考,但显然是在造纸术发明并普及以后。在此之前,重巫尚凤的楚文化一直在孕育着它,而在纸张普及之后,二者迅速结合起来成为而逐渐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剪纸工艺。

楚人崇尚巫术,而凤鸟在巫术中被赋予特别重要的地位,因为相传楚怀王死后就化而为凤。楚人认为灵魂可以化为鸟类,鸟能够引导或伴随灵魂飞翔。若将楚人的观念信仰通过某种物象反映出来,那就是艺术。无论是楚国铜器、漆器、纺织刺绣品,还是帛画,凤鸟纹都占据了主要地位。凤纹与鸟纹属于同一纹样,凤鸟的形象即是由氏族崇拜单一的自然物体逐渐转变为人类创造的幻想的复合图像。楚人把一切美好的愿望及祝福都寄托于凤的身上。从现存的孝感剪纸来看,《凤穿牡丹》、《凤凰来仪》、《丹凤朝阳》等传统题材反映出这一地方对凤鸟的特殊感情。在这些作品里的凤鸟形象除了绚丽、流动、诡谲的造型风格外,还增添了几分机灵俊秀、憨厚可爱的形象特质。流传至今的孝感雕花剪纸中一些常见的神话题材,也反映出楚文化与孝感雕花剪纸的艺术关系,如《天仙配》、《八仙庆寿》、《大禹治水》、《二郎担山》、《张果老倒骑驴》、《王母划河》、《牛郎织女》等。

孝感地区雕花剪纸工艺真正能有文献作依据的起源,是在西晋时期。南朝梁代宗懔撰写的《荆楚岁时记》中,(图1)就有对西晋时期孝感民间剪纸习俗的记载:“金箔为人,话胜相遗”,“人日剪纸为人”。(图2)正月初七是人日子,用七样菜做成菜羹,剪五色绸为人形或雕刻金属薄片成人形,帖在屏风上,也有戴在鬓角处的。妇女们制成花形首饰相互赠送,登上高处并吟诵诗歌。1韩致中:《新荆楚岁时记》,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出版。这说明从那时起雕花剪纸已成为楚人生活中的艺术品。人日子可称为人生日、七元日、人节等,楚人认为天是万物的依附者并能消除一切灾难,所以就选定正月初七这一天为好日子,在这一天用各种手段来推断未来的祸福凶吉。从上述文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早期孝感雕花剪纸的产生是由巫术活动演变而来的,并没有过多的装饰作用。随着民间艺人的不断创新研究以及人们在生活中的需求,孝感雕花剪纸逐渐出现在庆祝与祭祀先人等一系列的生活活动中,过去的纹路样式也被流传下来。

在随后的发展中,孝感雕花剪纸将先前的“箔”逐渐改变成为“纸”,而原来的金属色也转变为红色或其它单色。明清至民国时期,是孝感雕花剪纸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这种鼎盛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创作与销售队伍扩大,擅长雕花的能工巧匠遍及乡镇,他们身背花箱、手摇小鼓、闯江湖、跑码头、四处云游销售花样。其次是应用空间扩大,在此之前,人们只是用剪纸贴窗花(图3)、贴春联的条幅或贴在室内装新,后扩展为农妇剪纸绣花鞋、绣饰物,甚至有人以剪纸做买卖贴补家用。再次是剪纸技法的创新和成熟,一些艺人开始使用刀刻工艺而不再只局限于剪的方法,其制作技术、使用工具、花样的题材和内容都有了创新,(图4)并且为了生产效率的需要,大量使用雕花模板(图5)。

二、孝感雕花剪纸现状

从改革开放开始到九十年代中期,随着农民大量闲暇时间的获得加上民俗文化

本身的全面复兴,孝感雕花剪纸工艺一度得到恢复与发展,甚至可以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全市出现了以张玉义、管丽芳、张国瑛、陈书田、周远明、周金武为代表的雕花剪纸艺术队伍,人数最多时达到200多人,共继承创作出雕花剪纸作品2000多件。其中《董永与七仙女》、《八仙过海》、《千里走单骑》、《关公》、《中国古典四大美人》、《四季花卉》(图6)、《水浒人物》、《槐荫记》(图7)、《京剧脸谱》等优秀作品分别获得国家、省、市级奖项,有的作品已被打造成为孝感特色的文化产品,批量生产,打入国内外市场。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以及进城务工收入与剪纸收入之间的巨大反差,越来越多的孝感民间剪纸艺人放弃了剪纸这个行当,使得九十年代至今的孝感当地剪纸工艺的现状不容乐观。据不完全统计,孝感雕花剪纸艺术以从前遍及城乡的分布状况缩小到现在的不足几十人(表1)。一些老民间艺人相继去世,后继乏人,剪纸艺术面临失传的危险。根据这一棘手的问题,政府部门及相应机构应采取有力的措施保护这些民间遗产,若不及时补救,这些民间技法可能会在十几年或几十年内消失。究其面临消亡的原因,除了上面提到的之外、新媒体的流行,也让人们对剪纸艺术的关注越来越少,同时,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导致的新生代的民间艺术观念淡化。而且孝感本地没有发达的旅游文化去支持这种民间工艺的发展,这些都导致民间工艺品的需求量少,加上一些老艺人相继去世,这一度鼎盛的民间工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

现在孝感当地仍然活跃的著名雕花剪纸艺人,可能连十个之数都难凑成了,下面是笔者调查到的分布在孝感各地的主要剪纸艺人:

表1 孝感地区现在从事雕花剪纸艺术的主要艺人分布点

作为一种民间工艺,孝感雕花剪纸的传承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师徒传授,另一种则是亲属间的传承,据笔者实地考察,制作了现存孝感雕花剪纸艺人的传承谱系(如表 2)。

从这一传承谱系来看,两种传承方式并无明显的发展规律。但大体而言,第五代以上的以家族传承为主,从第五代开始以师徒传承为主。这可能反映出剪纸“世家”逐渐衰微,剪纸工艺对“世家子弟”逐渐失去吸引力。而另一方面,剪纸工艺对其他家族外成员仍然有吸引力,特别是剪纸被确认为民间艺术的一种基本样式之后,还是有人愿意来学习并传承这一工艺的,只是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

表2 孝感雕花剪纸胡氏传人传承谱系

三、孝感雕花剪纸特色

孝感地区的雕花剪纸艺术风格自成一派,与北方粗犷浑厚的剪纸相比,它显得玲珑娇小;与南方娟秀纤柔的剪纸艺术比,它又显得醇厚大方。可以将孝感雕花剪纸特征简单的概括为图案丰满、生动、天真纯朴;造型别致,纹样吉祥,装饰性强而不呆板;善于写意、变形夸张而不失真,可谓是中国剪纸艺术里的一朵奇葩。

1、孝感雕花剪纸的制作技法特色

孝感剪纸大多以雕刻为主,讲究“破功”,素有“挥刀入笔、破功严整”的美誉。右图表现的是孝感民间周伦花剪纸艺术雕刻作品的过程(图8),画面中是一位正在雕刻作品的艺人,他用雕刀在剪纸作品适当的部位,一刀一刀地插出放射形的图形来,或者以雕刀走边,对人物的须发、服装、动物的禽羽、兽毛的纹式进行美化。具有浓厚的装饰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受民众的喜爱。关于孝感雕花剪纸的雕刻技法中流传着这样一句口诀:“茎入花线叶圆润,花蕊突出破功严,虫鸟眼睛要认真,刀法流利见功能。”其手法各有所长,剪纸品种丰富,形式多样,有服饰刺绣花样、婚礼的喜庆花样、家庭的装饰花样等。

孝感雕花剪纸的这一技法特点,可与海伦剪纸作比较。孝感雕花剪纸主要以雕刻为主,讲究“刀功”运用的,主要工具是雕刀和蜡板,每一次可以刻10张左右;海伦剪纸可从形式上分为传统剪纸和现代剪纸两类,传统剪纸多数是以铰为主,无论多么复杂的画面都不需要打草稿,这些民间艺人的功底不得不令人佩服。他们只需要用手指甲做一番简单的勾勒就可以进行剪制,剪制的工具并不是专门剪花的小剪刀,而是用生活中常会用到的大剪刀,同时利用材料的便利用折叠的方法代替形象内部装饰的镂空,如用香火烧出洞孔,可获得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而海伦现代剪纸则努力吸取现代绘画的营养,把传统剪纸的技巧手法与现代绘画结合起来,运用三维空间造型、布局原则,将传统意义上的“写意表现”类剪纸逐渐转化为“相对写实”的现代主义创作类型,这样既为剪纸艺术提供了展现自我魅力的平台,也为现代艺术提供了创作灵感。

图8 孝感民间雕花剪纸艺人雕刻作品的过程

图 9剪刻工具

图10 运用单色纸剪刻的作品:《公鸡》

图11 运用单色纸剪刻的作品:《鸳鸯戏莲》

孝感雕花剪纸技法的另一个特点是绘与刻的结合,民间艺人们不单要刻得好而且要求画得好,画得自然活泼,生动有力。他们运用的主要工具是蜡盘、雕刀(图 9),一次可刻10张,作者运用刀的能力称为“刀功”,所谓“握刀要正,下刀要顺,行刀要匀,开片要严”,下刀的顺序是:“从里到外,从小到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行刀要一刀一刀连续不断地移动前进,不要刻一刀拔一刀”。线条简炼,刀法流利工整,雕工精细严谨。在表现形式上有单色剪纸、套色剪纸、衬色剪纸,还有运用金、银箔镂空剪纸。在表现手法上可运用黑白对比、夸张、变形、取舍、集中、构成、想象等手段,把生活中的东西进行理想化的塑造、升华。传统剪纸采取不同形状的几何构图,图中有形、形中有景、黑白对比分明,在简炼的线条中加以纤细的纹饰;有的采用大片块线互相衬托、虚实对比、形象粗中有细;有的突出传神、构图简洁、大胆夸张、随意装饰,具有浓厚的乡土芬芳。

正因为有了“绘”的基础,孝感剪纸的“刻”才显得与一般绘画艺术的线条比较接近。在孝感雕花剪纸艺术中,线条的匀称是比较注重的一点内容,要做到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砖块、缺如锯齿、细如须发。在刀法上要求连而不断,运刀流利匀顺,有时剪子刻刀结合使用。

2、孝感雕花剪纸的色彩特点

孝感地区的雕花剪纸主要以单色剪纸为主,这种方法是指在单色纸上进行镂刻的剪纸。单色剪纸对颜色没有限制,根据各种不同的场合应用不同的色彩。喜庆气氛一般用红色,给人以温暖、炽热、活泼、愉悦的感觉;丧葬剪纸则多为白色或蓝色,给人以严肃、安宁的感觉。单色剪纸有单色木刻的效果,是一种朴素、明快的表现式样。

孝感雕花剪纸通常采用红、黑或其他颜色的单色纸进行剪刻作品的。由于是单色故其对造型的要求更高,既要能抓住物象的特征,又要做到线条的连接自然贯通。因此,就不能采用写实的手法。只能在整体上突出形象的轮廓特征,以达到传神的效果。为了强调动态及传神,还必须要充分利用夸张的手法,如孝感雕花剪纸中“公鸡”的图案(图10),仅在外轮廓上夸张了公鸡俯视的鸡冠、尾毛和有力的爪子,就可以将公鸡威武、健壮的神态表现出来。而在身上,只用了几处点、线和锯齿纹便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公鸡的结构特点。又如“鸳鸯”(图11)造型的喜花,在外形上仅仅用一对藕和荷叶就可以区分出雄雌鸳鸯来。在鸳鸯身上,并没有单纯的去表现羽毛、莲蓬及荷叶、结构穿插、非常自然。剪纸是镂空的艺术,因此要把各个造型要素连接在一起才能构成画面。

纯色可以将“剪”与“刻”的特点发挥到极点,创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雕味十分浓郁,富于装饰性。如黄色、白色、黑色的纸,多用于祭祀、祭祖等活动,以烘托庄重、肃穆的氛围;选用红纸、金色纸来体现喜庆、愉悦的民俗气氛,多用于婚庆、祝寿、添丁、镇宅等活动。孝感雕花剪纸的这一特色可与河北蔚县剪纸对照。蔚县剪纸的色彩与孝感剪纸则不同,主要是以染色剪纸为主。染色剪纸在河北、山西、福建等地均有传布,以河北蔚县最为突出。其作法是将颜料加白酒,按形象的不同色彩要求,用毛笔点染在刻完的白纸上面,由于纸薄和渗透性好的特点,每次可以染十张左右。所达到的效果鲜艳润泽、色彩感丰富,被誉为传统民间作法之一。而与海伦剪纸相比,海伦剪纸除了用红色剪花外,多用黑色纸剪花在背面再衬上五彩的蜡光纸、金银箔等,具有对比强烈、爽朗、浓重的风格,色彩效果极佳;而孝感家庭用的装饰用剪纸,则大多使用红色,其他色系仅用于一些特殊场合。

3、孝感雕花剪纸的题材特点

总体上看,中国民间剪纸题材具有普遍共性,都是由人物、动物、植物与其他符号组成。但从深处考察,会发现孝感雕花剪纸与其他地方的还是有微妙的差别,这里我们还是将其与蔚县、海伦的剪纸作一比较。

孝感雕花剪纸与蔚县剪纸在侧重点上还是有所不同的。动物题材的剪纸在蔚县剪纸中相对较少,却在孝感雕花剪纸中相对广泛。是一主要题材,尤其是其中的凤鸟题材,(图12)这与孝感地区的楚文化是分不开的;关于人物主题孝感地区的剪纸多以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主,而传统蔚县剪纸所表现的题材主要是以戏曲人物及脸谱为主,还有一些反映农村生活的现实作品。戏曲人物是蔚县剪纸中最具特色,最受百姓欢迎的一个部分。戏曲是蔚县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戏曲的繁荣也为蔚县剪纸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发展的空间。蔚县剪纸艺术中最受欢迎的要数戏曲人物剪纸作品了,这些作品大多数都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形象,如晋剧、山西帮子、河北梆子和当地的秧歌等曲目中的人物。蔚县剪纸传统戏曲人物剪纸样式的基础上还发展起来一种新的剪纸形式——戏曲脸谱(图13),蔚县脸谱剪纸比较定型的有一百多种,这些作品色彩艳丽、刀工精细,把人物形象的善良、奸诈、愚昧、丑陋、美好、忠诚等忠等性格表现的精美绝伦,活灵活现。1潘鲁生,苗红磊:《剪纸》,第192页,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版。

与海伦剪纸题材相比,孝感雕花剪纸的现实内容已经被高度抽象化,失去了与生活实际的对应关系。而突出了艺术的抽象性与装饰性,当然也与巫术内涵没有关系,如虎形围嘴花中的虎的图案完全就是一种装饰性的符号。相形之下,海伦剪纸中很多作品是满族男子的长辫子、女子的大头翘;还有许多黑龙江地区风貌、特产等,如有熊、虎、鹿及山花、参果等,这些都具有生活实际内容;更有巫术性的题材——旗装马靴“嬷嬷人”。“嬷嬷人”以对称的正面造型,展开四肢,显露着人的完善,替代着人的躯体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图14)

图12 孝感雕花剪纸作品:《百凤图》 局部作品

图13 蔚县戏曲脸谱剪纸

图14 虎头围嘴

孝感雕花剪纸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在当代也曾一度兴盛。但是目前的处境却让人担忧,其艺术性有一定的特点,却又未能像蔚县剪纸那样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笔者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孝感雕刻剪纸,让其在当代的文化生态中拥有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雕花蔚县孝感
湖北孝感 一条短信让救助更暖心
树干雕花
兴安加油——致敬赴孝感医疗队
孝感令
来蔚县过大年,品美食
在蔚县过大年
蔚县青砂 匠心传承
蔚县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千年古城 重放异彩
雕花马鞍
纸杯变身雕花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