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文晓 李真 李鸣晓 杨淑芳
尿微量白蛋白(MAU)是一种判断肾小球受损程度的重要蛋白,分子量77 kD,分子半径4.0 nm。正常情况下,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电荷选择性屏障的静电同性排斥作用,MAU大部分不能通过滤过膜,而各种炎症、代谢异常和免疫损伤均可导致滤过膜上负电荷减少,静电排斥力下降,造成MAU从尿中漏出增多[1]。微量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最早期的生化表现,也是肾病进展和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性的一个重要标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迅速增加[2],糖尿病肾病也随之增加,并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MAU检测对及早发现糖尿病肾病并及时治疗,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寿命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7月至2010年11月石家庄市中心医院门诊及住院糖尿病患者118例进行MAU的检测。糖尿病诊断依据1990年WTO诊断标准。118例患者中,男78例,女40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61岁;空腹血糖6.7~13.4mmol/L,平均 8.2mmol/L。78例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但也有40例患者不能严格按照医嘱服药或者乱服药。病程均2~31年,平均12.34年,均无其他原因引起的泌尿系疾病及近期服用肾毒性药物史。
1.2 方法 患者随机留取尿样5 ml,3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待检。仪器为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MAU试剂(上海试剂公司生产),免疫透射比浊法。血糖为葡萄糖氧化酶法。试剂均在保质期范围内使用,按操作说明严格操作。
1.3 评定标准 MAU正常参考值0~20 mg/L。若 MAU>20 mg/L即为糖尿病肾病早期[3]。
糖尿病患者MAU阳性61例,阳性率51.7%,其值也呈上升趋势,由(28.6 ±2.2)μg/L 逐渐上升到(98.3 ±1.3)μg/L。MAU含量的高低与病程呈正相关,病程越长,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越高。随着病程延长,阳性率也从27.8%上升到81.8%。见表1。
表1 118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的高血糖使非酶糖酰化速度加快,导致组织缺氧,血液黏滞度增高。同时,内皮细胞释放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等血管活性物质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张力发生变化,引起血管动力学改变,使肾小球处于高滤过状态,从而引起肾损害[4]。MAU是重要的血浆蛋白质之一,在正常情况下,因分子量大,不能透过肾小球基底膜,因此健康人的尿中含有很低浓度的白蛋白[5]。肾功能常规测定中尿素氮(BUN)、肌肝(Cr)、尿酸(UA)及尿常规中的尿蛋白,当肾脏损伤不明显时,上述指标可显示正常,易给疾病的早期诊断带来误诊。只有在肾损伤到相当程度时肾功能检测及尿常规才能出现异常,由此可见,这些项目测定不易实现早期肾脏损伤的诊断。MAU检测是糖尿病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之一,并且简单易行。近年来随着MAU检测的逐步普及,其在临床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作为糖尿病肾病诊断的重要指标已受到广泛重视。
MAU是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指征,应作为高危人群的定期常规检查项目,其值升高是肾病的第一个信号,如果患者的尿中持续出现MAU,则表明患者初发肾病。如果MAU持续超过20 μg/L,患者发展到临床肾病的危险将增加20倍。所以MAU检测是诊断早期肾损害的一项敏感指标,检测尿中MAU对预防和治疗肾损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118例糖尿病患者MAU均MAU>20 μg/L,呈阳性,并且其含量的高低与病程呈正相关,病程越长,MAU阳性率越高,随着病程延长,阳性率也从27.8%上升到81.8%,MAU也呈上升趋势。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MAU,应立即接受规范、系统地治疗,减少固有细胞病变数量,减轻肾脏负担,减少蛋白、红细胞的漏出。如果不能及时发现这种情况而延误治疗,那么患者会进一步出现大量蛋白尿,最终进入糖尿病肾病期,存活率下降,有发展为严重肾脏并发症的高风险。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测MAU与进行血糖的监测,对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张霞.血清胱抑素C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对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医疗装备,2011,1:36-37.
2 张爱琴.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观察与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1,6:164-165.
3 马清光,张昕明,刘晓黎,等.四种方法尿微量白蛋白排除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价值评价.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11:327-329.
4 王淑萍.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57-58.
5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1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