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业庆
眼下,各学科各类教辅书可以说是琳琅满目,百花齐放,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课外教辅书也不例外。过多过乱的教辅书,不仅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也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怎样在繁多的教辅书市场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辅书,去帮助自己的教学教研,而不是去加重自己和学生的负担?通过自己近年来对教辅书的使用,笔者觉得选用教辅书要做到四“分”。
一、要分轻重
现在市面上的教案、学案品种繁多,多如牛毛,让我们有些应接不暇。但作为教者,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被这些教辅书左右,不能整天围着基本教辅书转,更不能搞拿来主义。教辅书是编者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所编写出来的资料,只是他个人的见解,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应把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研究放在第一位。因为,课程标准是我们学科教学的法律依据,是由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教材的编写和教师的教学都要遵循课程标准。2001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需要,2011年11月28日再次修订颁布《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从2012年9月1日开始使用。除了认真学习和钻研课程标准外,我们还要深钻与我们使用的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此书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在某种程度上讲,《教师教学用书》既是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又是对教材的分析与提示,它对我们把握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关键点等都有很大的帮助,是我们选择教辅书的重点。其他的解析类、习题类、试卷类的教辅书,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选择性购买、使用,千万不要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二、要分优劣
现在市面上的教辅书有千万种,我们要具有甄别其优劣的能力。有的教辅书编写质量很高,那的确是编写者心血的结晶,确实对我们的教学有辅助作用。而有一些教辅书质量低劣,东凑西拼,部分教辅书的内容基本相同,简直是卖封面不卖内容,这样的教辅书不仅起不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反而会浪费我们的时间。因此,笔者比较喜欢购买工具类的教辅书,像教学词典、知识树等类书。工具类的教辅书在短期内不会过时,放在案头,可以随时查阅参考,而一般的练习类教辅书的有效期只有一年,甚至一个学期,这类教辅书笔者把它叫做“方便面教辅书”。再一类笔者比较喜欢的教辅书就是电子类的教辅书,电子类教辅书用起来很方便,我们现在的备课都是电子备课、网上备课,也讲究集体备课,同一个学科年级组做到资源共享,包括教案和课件都是共同开发共同使用。电子类教辅书在电子备课时,可以直接参考、使用,减少打字和扫描图片的环节,还可以对不适合我们教学的地方进行修改、删减。对同步练习、单元卷、教材讲解类的教辅书,笔者也会把它们全部买下,来者不拒,作为一种参考资料进行收藏,至今笔者买了这类教辅书450多种。
三、要分主次
现在的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辅书门类齐全,从教材的研读,到新课预习、课堂练习、课后升华,再到单元、学期检测,甚至是寒暑假作业和初高中的衔接教材教辅,可以说应有尽有。教辅书“没有你买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面对如此之多的教辅书,我们不是随便拿一本上讲台就可以上课,相反,这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学生家长素质提高了,不少学生拥有电子书、点读机、电脑和学科教辅书,家长可以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辅导,学生也可以在家里进行课前自学。这时我们面对学生,更要精心去备课,备好教材,备好学生,备好习题。对习题的选择要少而精,要具有代表性、針对性,要精心编制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导学案,不能使用那种从市面上随便买来的导学案,不搞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们自己写的教案、学案才是教学的主要资料,而其他教辅书都是次要的东西。哪怕是一次单元测试,也不要随便拿一份买来的试卷就考,要审读试题,看是否与我们的教材配套,是否与我们的教学内容同步,是否难易适中,是否体量过大,对不适合的题目要删减、修改。
四、要分时效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双重功能,即学科知识教学的功能和道德教育的功能,并且道德教育的功能优先于知识教学的功能。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资料的选取时效性比其他学科更强,因此我们教师要时刻关注社会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要注意把教学内容与时政热点结合起来。笔者平日里就非常注意收集最新的热点材料,以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笔者一般通过网络、杂志、报纸收集热点材料及习题,如:《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学政史地》、《中学生时事政治报》、《中考思品快递报》、《中学生时政快递报》等报刊。并把在这些报刊里发现的好材料、好习题都用卡片摘录下来,夹在备课本里,教学时随取随用。笔者还在班上常年开展“思品小论文的评优”活动,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思品小论文的写作指导,并分发一些优秀的稿件供学生阅读参考,再给他们提供一些热点材料,每两个月小结一次,评比一次。对好的小论文,发给纪念品,并向其他报刊社推荐发表,每学年学生发表或获奖小论文在五十篇以上。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也让学生关注了社会和生活,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了他们的观察、思考、写作等方面的能力。
(责任编辑袁妮)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2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