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峰
近年来,国人的国学素质与素养每况愈下,深为广大社会有识之士所诟病。
其实这种国学教育的缺失源自青少年时期,应试教育的指挥棒的威力依然巨大,很多家长急功近利,热衷于让孩子花大力气去补习数理化、英语,语文却无人提及,导致了语文教育一直处于受歧视的地位,这自然不利于国人国学素养的提升。
因此,提升国人的国学素养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要想提升国人的国学素养,必须强化国学教育,国学教育的基础在中小学,所以我们应该在不增加学生负担,不挤占其他学科学习时间的前提下,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努力进行国学教育。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简单易行的方法,与诸位共同探讨。
一、充分利用教材,珍惜课堂教学时间
初中语文教材六册课本,有层次有梯度地选取了诸多国学经典篇目,上自春秋战国,下至清末民国,有诗歌,有散文,有寓言,有小说,有杂文,篇篇都是经典之作,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与提升语文素养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珍惜课堂宝贵的时间,将自学国学的一些方法教给学生,比如文言文的断句、常见实词的意义、常用虚词的用法、固定文言句式的识记、文言文翻译的技巧与准则等等,力争让学生会读、会背、会译并能有所感悟,以期为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业余时间增加储备
要学好语文就必须有丰厚的储备,仅靠语文课本中有限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地搜集古典文学作品。可以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按类别、分周期地让学生搜集国学篇目,比如这周搜集两篇先秦诗歌,下周搜集五首唐诗,第三周搜集三首宋词,第四周搜集一篇短小的古文……切记量不可太多,太多则增加学生负担,且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与厌倦心理。搜集之后,同学之间可以资源共享,自主或合作将其背诵并默写下来,遇到疑难可借助工具书或向教师咨询以释疑。指导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认真做笔记,这样可以逐步让学生产生自豪感、成就感,进而督促自己养成习惯。若能坚持下来,初中三年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必可取得长足的进步,道德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
三、组建国学兴趣小组
对于部分对国学兴趣浓厚的学生,可将他们组织起来,成立国学兴趣小组,有效地调动并保护他们学国学的积极性,并通过他们产生榜样效应,带动更多的学生学习国学。兴趣小组建立后,要有章程、有计划、有组织地举行活动,每次活动都要有明确的内容。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学生也要提供相应的活动材料,对于活动中生成的新问题要做好记录,活动后教师和学生都要主动地去探求结果,并抽出时间及时进行交流,不要留“尾子”,防止学生养成拖沓懒散的习惯。
四、举办国学讲座
初中生国学基础薄弱,对于一些常识性的东西(如文学样式的传承、文学与时代的关系)往往一无所知,这就无法将所学的国学篇目前后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如果能举办一些国学讲座,将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些不足。讲座应重视将国学理论教育的系统性与普及性相结合,注意与教材的区别,在注重科学性与学术性的前提下,增强通俗性和趣味性。
五、利用学校及社会资源进行国学教育
国学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由国学的受体变为自觉的主体,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改善自身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可与学校图书馆配合,成立国学阅览室,让学生主动走进阅览室探求国学。阅览室中陈列包括史学名著、古代帝王、重臣名相、政治制度、地理典籍、文学流派、文论典要、诗文总集、小说戏曲、哲学名著、宗教典籍、书法名家、园林建筑等在内的国学书籍。阅览室选择有一定国学知识的图书管理员,能够给学生一些阅读指导。另外,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子午书简》等栏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评书节目,也是很棒的国学教育资源,可指导学生收看、收听。
六、开展征文活动,将国学知识转化为人文精神
开展征文活动是促进学生将国学知识转化为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征文的题目由学校统一设计,统一要求,统一评奖标准,并及时由有关教师评奖,营造国学学习氛围。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国学教育的种子撒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把看起来高深莫测的国学变成生动亲切、学生易于接受的国学。
天下之事必作于细,只要我們有足够的耐心与恒心,长期坚持下去,必可使学生的国学水平日益提高,情操得到陶冶,使学生的德智体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责任编辑陈剑平)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2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