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2012-06-06 01:53:28刘云春林品玲阮贤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18期
关键词:达拉脑梗塞脑组织

刘云春 林品玲 阮贤妹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等因素引起脑动脉管腔狭窄,当机体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后,动脉管腔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起脑组织损害和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疾病[1]。该病不及时处理,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甚至引起较高的病死率或致残率。脑梗塞引起脑组织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局部组织氧自由基产生增多,导致局部脑组织发生水肿和脑细胞凋亡[2]。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氧自由基清除剂,对脑梗塞后氧自由基的清除具有重要作用,从而减轻对脑组织的损伤[3]。本文研究76例脑梗塞的患者,运用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旨在分析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76例脑梗塞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梗塞的诊断标准[4],并经头颅CT或MRI扫描确诊;梗死部位分布:基底核有36例,放射冠区有15例,脑叶有25例;发病时间在12~54 h,平均为(24.5±2.1)h;男47例,女29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为(52.3±1.6)岁;排除了严重的心、肺、肾、肝并发症,无脑血管畸形和脑出血,血压均在180/100 mm Hg;所有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人,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脑梗部位、发病时间等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5]①实验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30 min滴完,2次/d,疗程为12 d;同时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稳定血压、血脂及积极防治并发症等治疗;②对照组除不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外,其他治疗措施与实验组相同。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全国第四届(1995)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NIHSS评分标准[4],根据治疗前后NIHSS的改变分为:①基本痊愈:NIHSS评分减少91% ~100%;②进步:NIHSS评分减少18% ~90%;③无变化:NIHSS评分减少在17%以内;④恶化:NIHSS评分增加18%以上。其中总有效率为基本治愈的例数与进步的例数之和。

1.4 观察指标 两组在治疗前后均用NIHSS评分和ADL评分对患者进行评定。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打包处理完成,资料数据采用均数加标准差和百分率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采用四分类资料的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配对设计t检验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脑梗塞患者在治疗前NIHSS、ADLL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经不同方法治疗后,两组NIHSS、ADLL评分经t检验,分别有t=3.61,t=5.39,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各组的NIHSS、ADLL评分比较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经不同治疗方法治疗脑梗塞患者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改善,生存质量提高,但是经依达拉奉治疗的患者变化明显。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的NIHSS和ADL评分变化情况

2.2 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的效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73.68%,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7.89%,经四分类资料的秩和检验,有Hc=6.26,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的效果比较

3 讨论

脑梗塞患者发病后常常引起脑组织损伤,神经细胞发生坏死。其主要原因为自由基产生过多、能量代谢障碍、炎症反应及细胞内钙离子超载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6]。虽然经代偿脑梗塞病灶缺血部位能在一定时间内得到恢复,但是部分神经细胞仍然会发生坏死,进而发生迟发型的神经元死亡,导致细胞内钙离子内流,自由基产生等连锁反应[7]。产生的自由基对细胞进一步造成损伤,因此清除氧自由基能较好的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和神经细胞的损伤,同时避免的血脑屏障损害,减轻了脑水肿。

依达拉奉是一种氧自由基清除剂,临床研究提示N-乙酰门冬氨酸(NAA)是特异性的存活神经细胞的标志,脑梗塞发病初期含量急剧减少[8]。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给予依达拉奉,可抑制梗塞周围局部脑血流量的减少,减轻氧自由基对脑组织的损伤。本文研究76例脑梗塞的患者,分别运用不同药物治疗后,发现依达拉奉组的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自理能力均较好,同时整体治疗效果分布,依达拉奉组较常规治疗组好。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对脑梗塞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1]张晓华,王斌.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中华全科医学,2010,8(4):415-416.

[2]何旭东,程伟进,戴圣伟,等.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冲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33(5):336-337.

[3]刘乃英,张敏.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山东医药,2010,50(31):61-62.

[4]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3.

[5]郑静维,张长青,路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6 0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外医疗,2012,6:117-119.

[6]陈伟荣.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100例疗效分析与评价.临床合理用药,2011,4(12C):55-58.

[7]劳之勇,曾琦,邢柏.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分析.山东医药,2009,49(24):78-79.

[8]文蕾,焦征.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疗效观察,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1):384-386.

猜你喜欢
达拉脑梗塞脑组织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中成药(2017年6期)2017-06-13 07:30:35
PCI 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依达拉奉的效果评价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DNA双加氧酶TET2在老年痴呆动物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氧化应激中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舒适护理在脑梗塞患者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
达沙替尼联合氟达拉滨对慢粒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