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万套、21处等6则

2012-06-04 23:37山水飘絮
时代金融 2012年31期
关键词:村镇制造业

山水飘絮

1.6万套

北京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黄金周前7天全国54个主要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合计签约1.6万套,相比前一周下降近70%。

点评:自从2010年启动新一轮调控以来,楼市旺季不旺已不再是新鲜事。正如今年黄金周的表现,既无开发商所期望的放量大涨,又无购房者所希冀的大幅降价,“金九银十”的楼市可以用平淡来形容。那么这又透露出市场走向的哪些信号?

有专家认为,经过前期成交量回升,目前楼市进入了一个无促销、无降价、无热点的“三无”时期。这意味着,买卖双方的博弈进入一个平衡期。这个平衡对于调控很有意义,如此调控的力度和松紧就决定了后市的走向。即使在传统旺季里楼市也能平稳运行,表明政府对楼市的调控能力大为增强,没有重蹈之前数轮调控陷入屡调屡涨怪圈的覆辙。限购、限贷等核心措施切实击中了造成楼市泡沫的七寸,抑制住了如同野马脱缰般的房价上涨势头。在严格执行调控政策的前提下,供需这一市场机制逐渐发挥作用。

成交在传统旺季的乏力还透露出,购房者的消费行为更趋理性,多从自身需求和支付能力出发,投资住房的观念开始消退,以往扎堆购房的现象已经很难出现。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住房是兼具使用属性与投资属性的“两栖”商品,在这种投机氛围中,每当房企拿地热情高涨导致土地市场溢价率上升时,一般市场上会普遍出现看涨预期,刺激购房者蜂拥入市。但在当前相对理性的市场环境中,即使出现“面粉价格推高面包价格”的预期,也会有相当部分的刚性需求选择观望。

也有观点认为,“银十”成交不温不火,表明购房行为已经常态化,而非季节化,开发商很难再依靠诸如升值潜力、成交大涨之类的噱头来动摇购房者的预期。从中可以看出,住房投资功能盛行的时代已接近尾声,随着其重新找回一般商品价值规律的特征,房地产业的中长期调整序幕已经拉开,将逐渐由暴利回归正常利润空间。因为市场需求以及购房理念已经使得楼市不再具有大幅积攒泡沫的机会,除非调控政策陡然转向,否则不必担心投机卷土重来。

今年5月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1)》显示,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1.27%,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6.9亿人。城市化进程中巨大的刚性需求成为我国楼市长期稳定繁荣的重要支撑。可见,当前楼市中并不缺乏需求,而是缺乏与需求相对等的房价。为使房价稳步向与绝大多数刚需购房者相对等的价位回归,还必须构建起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长效机制,这样既能给市场稳定的预期,又能避免调控出现反复。而且,住房保障关乎民生,虽然保障房建设加快解决了部分低收入人群的居住难题,但是面对日益庞大的住房需求人群,商品房以及二手房市场的配置资源功能更应充分发挥作用。

进入下半年以来,虽然部分地区出现了房价以及土地市场升温,但是调控部门采取的许多应急举措却表明了其坚决调控的决心,且能够及时熨平市场波动。在供需机制以及调控双重作用下,业界普遍认为,房价稳步回调仍将是大势所趋。对于开发商而言,没有成交的房价毫无意义,只有继续以价换量才会带来成交量持续回升,开发商在定价机制、发展策略上还需做出进一步调整。

21处

据10月10日东方网报道,论坛及微博有网友晒出,56岁的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番禺分局政委蔡彬及其家庭成员名下拥有21处房产的“个人名下房地产登記情况查询证明”,经查证,这份“查询证明”属实。

点评:这是继“微笑局长”被曝曾戴过11块名表之后,网友曝出官员个人拥有巨额财产的又一例。很多网友锲而不舍地从各种蛛丝马迹中搜寻官员拥有的各种财产,折射出公众对官员财产公示的饥渴。

西方有些国家早就将官员财产公示纳入了政务公开的范畴,颁布实施了关于建立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的法律法规。在美国、英国等国家,不管是通过竞选还是首长委任的政府官员,其个人财产信息是必须公开的。官员的家庭财产,从政前后个人财产增长幅度的变化、增长渠道的变化,以及配偶、子女从事的行业等等,都必须向社会公开,广泛接受公众的监督。

而在我国,一提到官员财产公示,就有人以“侵犯个人隐私”作“挡箭牌”。人们曾寄希望于颁布公务员法将其法制化,但2005年4月颁布的《公务员法》,据说是由于不能“侵犯公务员财产隐私权”而没有引入财产公示制度;后来人们又寄希望于颁布政府信息公开的法规,将官员财产公示以法规的形式加以约束,但2007年4月颁布的《信息公开条例》却明确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

其实,官员财产信息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官员的个人隐私权,另一方面则是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作为个人来讲,官员有其隐私权,但官员作为政府公共事务管理者的有关信息,也就并非其“个人隐私”了,社会公众对其应该有知情权和监督权。建立财产申报制度关键在于公示财产信息,官员们只向组织申报财产信息,组织上对其只是“内部掌握”,不向社会公开,对于预防和反腐败起不到很好的作用。

因此,在政务公开上,我们应该借鉴西方一些国家的立法经验,尽快推进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建设,与国际惯例接轨。希望网友对官员财产锲而不舍地探秘,不仅仅只是帮助有关部门查处某些个案,而是促使相关立法尽快地迈开实质性的步伐。

1800亿元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黄金周期间,旅游接待人次约为3.62亿,旅游收入约为180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24%。而在出游的人群中,自驾游的游客约占30%左右。北京市假日办最新统计显示,2012年中秋、国庆8天长假,北京市共接待中外旅游者1312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2.7%;旅游总收入87.95亿元,同比增长29.4%。上海市累计接待观光游客791.8万人次,较去年“十一”黄金周增长20.65%;实现旅游收入70.41亿元,同比增长16.94%。

点评:透过这组数字,有人看到的是公路上拥堵的车流,景区里滞留的游客,路边丢弃的垃圾;有人看到的则是门票收入的大幅增长,旅游业的旺盛“井喷”,消费潜力的不可估量。其实,“最长黄金周”更像是一场经济“大考”,高速公路、旅游景区、旅游业发展乃至中国经济,都在“应考”。

首次实行节假日小轿车免费通行的高速公路,成为最先“应考者”。在免费通行首日的9月30日,全国道路旅客运输量共完成8560万人,车流井喷式增长以及交通事故增加,导致了国内16省(市)共计24条高速公路出现了明显拥堵。比如广深高速拥堵的车流绵延40公里,京开高速拥堵长达20公里,京港澳高速北京段拥堵车流排队近30公里。一项“好政策”在考试首日即遭到“意想不到”的尴尬。好在有关部门迅速做出应对,从4日起不再对免费通行车辆“发卡”,情况开始好转。

高速公路“首战告捷”了,但当拥堵的车流与人流进入一些著名景点后,才发现景区也成了另一个大考场。全国假日办假日旅游信息的最新通报显示,长假期间,数十个景点访问量超过正常量一倍多,部分景区游客日访问量超过最佳接待量数倍甚至十倍。各种景象令人难忘:华山数万人滞留、普陀山2万多人滞留、丽江上万游客找不到住处、西湖见人不见桥、九寨沟深夜12点前往景区道路车流纹丝不动。对此,质疑与建议声音不断。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景区管理容量的问题与管理效率、客流容量、游客游完全程所需的时间等有关,应当综合计算,给出最佳游客数量。但我國的景点一直以来并没有严格的人流控制,所以导致人山人海、旅游体验也随之下降的局面。

大力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既是经济发展转型之需,也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着力点,但是,当“最长黄金周”的大考来临,各种弊端与矛盾自然暴露。换言之,应考的不仅仅是高速公路、旅游景点,更应是各项配套制度、服务与管理水平。

比如休假制度。有专家表示,中国人能够享受的假期数量实在太少。全球知名的人力资源公司美世去年底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中国雇员带薪假期和法定假期数量之和仅有21天,属于应享假期最少的几个国家之一;另有调查统计表明,中国只有不足三成“上班族”可以享受带薪休假待遇。正因此,才会出现“黄金周”高度集中的出游景象。再比如景点预报制度。实际上,早在2000年第一个黄金周被推出的时候,国家旅游主管部门就建立了旅游统计监测制度,从节前数日就开始在主要媒体通报。但这一制度出台至今落实得并不好。对此,全国假日办提出建议,加快推进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建立和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适时启动黄金周假日旅游运行机制研究等,推动假日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1.03万亿元

近期有两组数据,增添了人们对中国制造业的担忧:一是上市公司公布的上半年业绩显示,沪深两市A股公司实现净利润1.03万亿元,同比下滑1.54%,如果剔除银行股的5452亿元净利润,上半年上市公司净利润下降幅度高达17.57%;另一组数据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跌至49.2%,不仅跌破了“荣枯线”,还创近9个月来新低,而汇丰银行编制的同期中国制造业PMI,更是降至3年新低。

点评:不管是微观层面的公司业绩,还是宏观层面的经济数据,均显示出当前我国制造业增长乏力的现状。一国之兴旺在实体经济,而制造业恰是影响实体经济走向的关键要素,甚至被誉为国民经济的“脊梁”。因此,要摆脱当前经济下行的趋势,重塑未来经济发展新模式,必须大力扶持制造业发展,巩固实体经济发展的根基。

2008年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之一,就是要注重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业。这一教训,在危机中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迥异表现。比如在过去10多年曾提出“金融立国”的冰岛,由于过度注重金融业发展,缺乏坚实的实体经济作支撑,使该国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制造业发达的德国。德国的精密机械、制药、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环保产业等均闻名于世,正是由于有扎实的制造业为基础,德国成功抵御了本次金融危机的冲击。

如果将眼光沿着历史的轨迹再向几十年前移动,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曾经和继续成为全球增长领军者的,主要倚重的还是制造业。比如二战后美国的崛起,关键因素是抓住了产业革命的机遇,成为高端制造业的龙头国家。此后的日本、韩国等莫不如是。

历史总是螺旋式上升。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虚拟经济的比重会越来越高。不过,此轮金融危机过后,很多国家开始更加强调让经济回归制造业。美国首当其冲,在2011年6月提出“制造业必须进行改革升级”后,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制造业促进法案,以帮助制造业恢复竞争力。欧洲各国也普遍把重归实体经济、推进“再工业化”战略提上产业结构调整的议事日程。

对中国来说,“中国制造”曾令全球为之瞩目,亦让国人引以自豪。在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制造业带动中国经济快速崛起,不少制造业企业的产品在全球占据了较大的份额,“温州现象”、“东莞现象”都成为佳话。当曾经的优势逐渐消失,特别是“人口红利”消退带来劳动力成本上升,低层次重复建设带来产能过剩,都对中国制造业尤其是低端制造业提出了巨大挑战。

不管从当前稳增长,还是从长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看,都应在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上,再度焕发中国制造业的生机。对此,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一系列扶持政策相继出台。有观点甚至呼吁,政府应该像支持农业那样来支持制造业。我们知道,要扶持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附加值,非一日之功。与出台系列扶持政策相伴的,应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破除相关体制机制弊端,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法律、行政管理和市场规则,为制造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内外环境。如此,中国方能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

30%

近期,一家名为正略钧策商业数据中心的机构发布的《2012中国薪酬白皮书》显示,80后、90后员工的离职率整体较高,平均值达到了30%以上,“新生代”对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发展机会、文化生活有更高的要求,而90后员工刚刚进入职场,对未来发展规划还不成熟,都是造成离职率高的原因。

点评:一边是大学生就业令人头痛,一边是用工单位大呼“揽才难”,更有80、90后“跳槽族”。国内高等教育领域权威调查机构麦可思发布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已就业的2010届、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平均有38%在毕业半年内发生过离职。其中,本科生平均有27%,高职高专生有48%。而且数据还显示,离职中主动提出“分手”的98%是大学毕业生,而不是雇主。

对用人单位来说,员工过于频繁的跳槽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招聘成本损失和管理难度,招收大学生几乎成了一项“风险投资”,因此很多用人单位宁愿选择招收有工作经验、可以马上上手的员工而非大学毕业生;对大学生来说,跳槽并不利于职业发展,把不准用人单位的“脉”,就业时自然就容易走弯路。数据显示,2010年毕业生人数是650万人,2011年增至680万人,2012年至少也有640万。同时,还有45%以上的人要参与到下一年的就业大军中。《2012年大学生就业报告》也显示,2007届本科毕业生中毕业3年内一直为1个雇主工作的毕业生月收入最高,为5463元;毕业3年内工作过的雇主数越多,其月收入反而越低;为5个及以上雇主工作的本科毕业生3年后月收入最低,仅为4624元。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月收入呈现同样的趋势,雇主数为1个的高职高专毕业生3年后月收入最高,为3549元;雇主数为4个的高职高专毕业生3年后月收入最低,为3245元。

不能否认,跳槽是员工的一项基本权利,劳动法第31条赋予了员工合法的辞职权,跳槽也是接近个人职业目标的方法之一。但笔者以为,它并不是唯一目的或者選择。西方有句谚语:“丢失一颗钉子,坏了一块蹄铁;坏了一块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名骑士;伤了一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国家。”在职业生涯的发展上,这就是典型的“蝴蝶效应”。所以,如果想“跳”就必须了解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没有明确目的就跳来跳去,并在同一平面上的重复变动也许会导致今后的职业生涯也停滞不前。因为短时间内频繁地“跳”,不但很难深入地了解一个公司或行业,新的单位也会怀疑你的诚信和忠诚度。所以,面对诱惑,与其这山望着那山高,还不如认定一个职业,扎扎实实从基础做起。

300万元

据9月21日《国际金融报》报道,黎华是某村镇银行的股东,由于投资金融领域的机会并不多,所以起初听说可以入股村镇银行,黎华便毫不犹豫地投了300万元。然而入股近3年来却从未分到过一次红利。对于一个颇为成功的民企老板而言,这可能是他最为失败的一次投资。

点评:村镇银行从2006年底银监会发布准入政策以来,村镇银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已有6年。截至2011年5月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536家,其中开业440家、筹建96家。资产总额1492.6亿元,不良贷款率仅为0.12%、拨备覆盖率810%。但事实上,村镇银行并没看起来那么美,几年前备受民营资本追捧的村镇银行,如今正渐渐沦为“鸡肋”。究其原因,除了话语权和管理权外,很多村镇银行的生存状况也并不尽如人意,吸收存款难是普遍问题,有些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远远低于小额贷款公司。

面对发展瓶颈,要将村镇银行由“鸡肋”重新变成“香饽饽”,需要对症下药。首先,放宽村镇银行的进入门槛,打破垄断,盘活村镇市场的存、贷资金,为其注入民间资本的活力,实现放贷资本与借贷市场的“无缝对接”,进而成为各村镇的资金蓄水池。其次,村镇银行的发展空间在“村镇”,不能沿袭大银行的思路扩张。村镇银行只有创造新的不同于大银行的服务模式,加紧探索与种养大户、家庭(牧场)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融资服务模式,才能在转换过程中获得长足发展。

猜你喜欢
村镇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流翔高钙 致富路上与你同行——记曲沃史村镇东海乡村e站长陈永庆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2409个
色彩手法在村镇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运用与思考——以平度市下辖村镇为例
大数据对制造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创建文明村镇 打造幸福家园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