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安 孙保和 唐兢 谢莉
社区家庭病床简称(家床)服务,已从单一的医疗服务转变为将预防、基本医疗、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为社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本文就社区全科医生开展家床服务现况,分析探讨开展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可行性。
1.1 一般资料
系2008年1月~2010年12月31日上海市徐汇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床的在册患者,以家床工作年度报表的数据及社区预防保健年度汇总报表数据为原始资料。
1.2 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调查内容包括家床开放床位数、新建家床数,赴家床诊疗总人次,撤床数,社区慢性病人管理数,为残疾人上门康复、及80岁以上老人服务人数等。
1.3 统计学方法 所得资料采用SPSS11.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与百分率表示。
2.1 新建床位数和家床诊疗总人次数,由2008年~2010年逐年在下降,2010年与2008年相比减少10.21%。(每年约减少5%)。医师赴家床诊疗总人次2010年与2008年相比减少了19.31%。撤床总数2010年与2008年相比减少了10.18%。而自动撤床比例由2008年的3.87%上升至2010年的6.87%(见表1)。
2.2 全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家床服务的全科医生数量和人员素质,均有较明显的增加和提高,2008年参加家床服务的全科医生为157名,至2010年达到185名,增加了17.83%。大专学历以上占94.00%,比2008年升4.19%。2010年中级职称以上占66.49%。其中高级职称占7.57%,比2008年增加了2.47%,均有较明显的提高(见表2)。
表1 上海市徐汇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8年~2010年度家床服务情况表
表2 上海市徐汇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家床的全科医生情况表
表3 上海市徐汇区社区部分公卫保健服务情况统计表
2.3 社区慢病管理人数和特殊人群服务数较2008年增加了37.08%(见表3)。
3.1 家庭病床是全科家庭医生工作内容之一,在社区的全科医生,目前已承担着社区卫生“六位一体”(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服务。特别是近几年来,上海市政府部门提出对特殊人群的保健服务,作为政府实事项目,惠及了很多老人。
3.2 从上述诸表结果可以看出,徐汇区家床服务数量和建床数在逐年的下降和减少。而投入社区的家床医生的人数增加了17.83%。平均工作年限在4.8年,平均年龄41.4岁,大专以上达94%,中级职称以上占66.49%,是一支可承担社区家庭医生工作的队伍。
3.3 社区全科医生承担的工作内容看,社区慢性病管理和特殊人群保健服务量在逐年增加,已基本能够达到家庭医生制所提出的内容[1]。因此,目前推行家庭医生制服务,是完全可行的。它是医改新形势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创新和内涵的提高,是逐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的需要。
3.4 家庭医生制服务是通过契约的形式,以全科医生为主体,以家庭为单位,从单纯的医疗服务,向整体服务中推行全程全方位服务模式转变[2]。将传统的“更好治病,向让人民更健康”转变。在为家庭每个成员进行健康评估后,制定每个人的健康维护计划[3]。并督促实施,因此改变了原来家床作为病房的延伸单一的功能。
3.5 社区家庭医生制服务,全科医生的思维模式要改变[4],全科医生要淡化医疗概念,原开设的家庭病床,更重视医疗方面(即二、三级预防)工作,家庭医生则应更重视一级预防[2],贯彻健康保健意识,体现出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做到疾病的“三早”(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节省卫生资源的有效途径[5]。
[1]黄煊,顾建鈞,李惠娟.落实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的思考[J].社区卫生保健,2010,9(6):384-385.
[2]向月应,王庆林,朱世和等.整体医疗中推行全程全方位服务模式[J].中国医院,2008,11:42-44.
[3]傅华,叶葶葶.临床预防医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325-331.
[4]罗乐宣,张英姬.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全科医学服务理念[J].中国全科医学,2010,6(13)1746-1747.
[5]柯鑫.全程导乐服务模式在产科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0,16(30):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