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消痔汤对湿热下注型痔疮58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2-05-31 07:22:28王国朗
当代医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消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病证

王国朗

痔疮是中医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一直以来困扰着患者。由于本病发生比较隐蔽,常不为患者注意,所以病情容易耽误迁延,以致加重病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从2006年12月~2011年4月间,采用自拟方药,采用内服外洗治疗湿热下注型痔疮患者58例,对改善患者肛周局部的红肿热痛,促进其愈合收到很好疗效。现向同仁汇报如下,以供参考: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收集103例临床患者均为住院患者,患者入院后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最大年龄58岁,最小年龄24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3年;其中男性39例,女性19例。58例中内痔32例、外痔8例、混合痔6例、肛周脓肿5例、肛瘘3例、肛裂4例。对照组最大年龄57岁,最小年龄22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4年;其中男性31例,女性14例。45例中内痔19例、外痔9例、混合痔5例、肛周脓肿4例、肛瘘3例、肛裂5例。两组经统计学分析,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痔疮类型分布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病例纳入标准[1]

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肛瘘的诊断要点,即:有肛痈病史;病灶有外口、管道、内口可征。

1.3 湿热下注型痔疮的确定依据

①患者肛周局部有红肿热痛的表现,在排便时疼痛加剧;②患者有时可见肛周局部出血、裂痕和脓肿,甚至脓液的表现;③肛周可有溃口,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④舌红,苔黄,脉弦或滑。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自拟消痔汤内服外洗进行治疗,其中自拟消痔汤以清热解毒、利湿排脓、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要功效。组方:紫花地丁20g、蒲公英20g、地榆15g、槐花15g、苦参15g、败酱草15g、大红藤15g、大黄6g、荆芥穗12g、防风12g、枳壳12g、厚朴12g、火麻仁30g、三七粉3g。用法:纳1剂诸药于水煎服2次,得至煎液500ml,早晚分2次温服;另行1剂用水煎得洗液500ml,待冷却至45℃左右,行坐浴熏洗。每周5次,2周1疗程,共进行3个疗程。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忌口,少量或者不摄入辛辣刺激之品。

1.5 疗效标准[1]

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排便时无出血;好转:排便时仍间断便血;无效:排便时仍便血。

2 结果

从表1看出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对比,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9%,两组患者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自拟消痔汤对湿热下注型痔疮临床疗效总结

3 讨论

痔疮是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是一种慢性疾病。其发病率很高,不同人群均有可能发生,有“十人九痔”的说法。凡有不良排便习惯,久站、久坐和长期便秘,喜食辛辣刺激之品等人群均易患本病。由于排便时肛周静脉丛压力增加,痔疮一旦发生,就会影响患者的排便,严重情况会出现便血,甚至伴随感染流脓。

祖国医学痔疮属于“肛瘘”的范畴,中医古籍中关于痔疮的描述很多。传统中医认为痔疮多系患者正气不足和禀赋差异,同时又嗜食肥甘厚腻、辛辣刺激之品以及过饥过饱等饮食失宜所导致湿热之邪下注大肠,热毒蕴积肛门,气血瘀滞,甚至血败肉腐和脉络受损而发本病。如《东医宝鉴》说:“盖饱食则脾不能适,食积停聚大肠,脾土一虚,肺金失养,则肝木暴畏,风邪乘虚下注,轻则肠风下血,重则发为痔瘘。”亦如《丹溪心法》:“痔者皆因脏腑本虚,外伤风湿,内蕴热毒,以致气血下堕,结聚肛门,宿滞不散,而冲突为痔也。”《医宗金鉴》也提到:“痔疮形名亦多般,不外风湿燥热源。”纵观历代医家对痔疮认识,中医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有湿热(毒)蕴积,气滞血瘀,影响大肠的传导功能。

结合痔疮的病因病机,中医对其治疗多从清热解毒、利湿排脓、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入手,正如《东垣十斜弓》云:“治痔瘘大法以泻火、凉血、除湿、润燥为主。”,这也正是本方立方之意。方中紫花地丁和蒲公英清热解毒;地榆和槐花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主治肠风下血;苦参和败酱草清热利湿排脓;大红藤和大黄活血化瘀,另大黄还有通便的效果;荆芥穗、防风、枳壳和厚朴疏风行气、火麻仁润肠通便、三七活血祛瘀、消肿生肌敛疮。本方内服后,药物能够清除患者体内的热毒湿积和瘀血;本方外洗时,煎液的药力和热力直接作用于肛周局部,使其脉络疏通,气血调畅,有利于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症介质的渗出,促进药物吸收,加速组织愈合[2-3],共收活血行气,消肿止痛,消肿排脓,止血敛疮之功。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2-132.

[2]沈彩芳,顾彩红.中药熏洗治疗痔疮的进展[J].中国综合实践,2010,13(5):129-130.

[3]黄玉红,宋健.痔疮易造成哪些危害,怎样预防和护理[J].当代医学,2009,15(32):118-119.

猜你喜欢
消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病证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消痔灵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作用机制
基层中医药(2022年1期)2022-07-22 07:22:34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侯氏黑散在糖尿病相关病证中的应用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filiform fire-needling plus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therapy for frozen shoulder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消痔灵治疗肛肠疾病研究进展
西藏自治区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共建西藏藏医学院
西藏教育(2016年7期)2016-03-01 21:36:58
产妇重度混合痔用消痔灵替代PPH行肛垫悬吊固化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哈尔滨医药(2015年6期)2015-12-01 03:58:24
PPH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