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特务”还在继续

2012-05-30 10:48阙政
新民周刊 2012年9期
关键词:谍战剧特工悬崖

阙政

2012年荧屏开年大戏《悬崖》再次聚焦那个年代的谍战生涯,虽说这几年连篇累牍的谍战剧已经引发了观众的审美疲劳,但是《悬崖》还是赢得了收视率和好口碑。这个“行当”到底还有多少机关内幕可拍?这些素材在被反复咀嚼多年后,还能配成怎样的大餐?

2006年,改编自麦家小说的谍战剧《暗算》播出,引发收视热潮,谍战剧火了。随后6年间,相似的题材越拍越多,犹如星火燎原,迅速占据荧屏半壁江山。哪行哪业,中国人都爱凑个热闹。“凑热闹”表面上是好奇、图新鲜,实情却更接近谋商机、赚快钱。

作为类型剧的一种,谍战片的关键词非常明显,从剧名上就不难获知:谍影、谍战、特工、敌特、潜伏、迷雾、暗战、枪口、弹孔、喋血……如果有女性角色,则再加上“女人”、“狂花”的字样,庶几可以概括。简单来说,这是多个阵营的特工分别打入对方内部的冒险故事,常常伴随着陷阱阴谋和流血牺牲。更简单地说,这就叫“捉特务”。

“特务”还能捉多久?

其实,“捉特务”的故事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已经流行一时。那个时期的作品,很多都成了影史的标杆:《羊城暗哨》、《神秘的旅伴》、《冰山上的来客》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观众喜欢看这样的故事,因为它们大都紧张刺激。伴随着丰富的意外、遇险再脱险,要么逃出生天,要么英勇就义。不光斗勇,还斗智,形似于流行的“攻击+解谜”游戏,构成相当吸引力。可惜观众只是观众,不是身临其境的“玩家”,看过几轮之后,没了新鲜感,转台的遥控器就要按将下去。

谍战剧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拥而上,也加速了它的死亡。据某影视公司发行人坦言,近时期,就有60多部谍战剧在同时报批,而这其中的1/3“会死掉”。

但是2009年《潜伏》的爆红,似乎在宣布一个好消息:“谍战剧,还没那么快死。”相比传统谍战剧逼人的英雄气质,《潜伏》逆向而行,主打“大时代里的小人物”,让观众看到,即使在迫人的环境重压下,家庭生活内部仍然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甚至,还不乏笑料。

这一逆向思维无疑把准了市场的脉搏,让人联想到近年来好莱坞是如何一一将自己黄金时代建立起来的全民偶像逐个毁掉:《全民超人汉考克》、《蝙蝠侠之黑暗骑士》、《超级英雄》……在这个人意识上升的时代,救世济民的大侠们不那么流行了,取而代之的是黑白不那么分明的常人:他们反穿不了内衣,也没有飞檐走壁的本领。

谍战片和英雄戏一样,“类型本身不会死亡,却是没新意的复制会”。2012年的春节档电视剧完全是《悬崖》的天下,来自收视率调查公司的一份数据显示,1月18日,该剧以1.064的得分在全国卫视同时段收视夺冠。成绩傲人,一路绿灯,主创们说话也有了底气:“谍战剧从来都活着,有新意就有活路。”

看来,《悬崖》和《潜伏》一样,打的也是“新意”牌。

内容为王,还是人物至上?

《悬崖》的故事主要发生在1938年到1945年的哈尔滨。彼时,冰城既是经济繁荣的“东方莫斯科”,又是混乱的“间谍天堂”。《悬崖》的棋盘铺得很大——核心人物是共产党的地下特工周乙、顾秋妍,敌特是伪满洲国警察署特务科头目高彬、鲁明,同时还有以涩谷三郎为首的日本关东军宪兵队和国民党铁血暗杀团,就连俄罗斯和英国间谍都在其中插了一脚,多头混战的格局令人目不暇接。

主角周乙、顾秋妍的生活也可算是颇不平静。几乎每集一个小陷阱,三五集一个大危机,不时地遇险又脱险,即使抛开政治立场的对弈,仅仅是“他/她究竟过不过得了这一关”的悬念也足以构成吸引力。主人公的每个出场都像踩着薄利的刀锋在冰面上腾空跃过,要么以矫健的身姿稳稳落下,要么砸向大地,落得万劫不复。而观众,就在这腾起与落下之间,获得跌宕的快感。

有人说,剧中人物的智商往往代表了创作者的智商。在对《悬崖》主创的采访中,编剧全勇先和导演刘进不约而同提到的一句话是:“别把观众当傻子”,“不要侮辱观众的智商”。——听起来像是以逻辑服人,以谋略取胜,但编剧一遍一遍强调的,还是“人”。

有观众质疑,特务科的高彬和鲁明,分明都是阴险狠辣之辈,怎么到头来却能让顾秋妍母女全身以退?小宋佳演的女特工,其功能最大限度也就是发发电报,很多时候都在闯祸、帮倒忙,这样的人也能做特工?对此,编剧嘿嘿一笑:“傻特工多了去了,你以为人人都是FBI精英、都是碟中谍?”

人是很复杂的动物,允许表里不一,可能愚聪莫辨。只是我们接受了太多被灌输的历史,习惯了脸谱化的人物特征,一时之间难以从自己脑海里设定的样板戏中走出来。

演鲁明的李洪涛是张嘉译极力向导演刘进推荐的,刘导听到名字,脑子里浮现出他演过的一系列忠厚形象,顿时觉得不合适,但张嘉译非常坚持:“你看见真人就知道了!”导演看过真人,最终拍板认可:“看中的是他的霸气。周乙身边的人必须有霸气,对他形成一种压力,让紧张压抑的气氛更加突出。”而选中小宋佳,是因为“她底子里有倔强之气”。

于是,故事开始以罗生门的方式讲述:在这里,奸人并不赶尽杀绝,特工也会犯错,地下工作者不需吃糠咽菜,汉奸也和党员一样相貌堂堂,女特工不但有熟练掌握两门外语的高学历,还怀着孕。编剧相信:“人物丰满了,故事才能成立。人物真实了,观众才肯投入。就像好莱坞经典,被记住的永远是人物。”

从“武谍战”到“文谍战”

从前,一提起谍战,观众脑子里浮现的都是枪林弹雨、生死对决,像《教父》一样,轰烈的枪声从头响到尾。《潜伏》则第一次让人感受到,原来还可以这么生活化,特工的生活,也是生活。无独有偶,《懸崖》编剧全勇先的长辈当年给他讲哈尔滨的硝烟往事:日本人暂住的房间里,一样有电熨斗,挂着足球,墙上贴着明星海报;伪满洲国的报纸上还充满了绯闻与八卦。

蛮打野斗的“武谍战”不吃香了,《潜伏》是披着谍战外衣的感情故事,“文谍战”之风一开,叫好又叫座。如今,将《悬崖》的外壳剥去,你会看到,这其实是个职场故事,只不过,他们的工种比较特别——叫特工。

周乙初遇顾秋妍时候的心理活动,很像当下的一句流行语:“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他仿佛中层干部忽然给配了个不靠谱的秘书,非但不给力,还经常帮倒忙。但是怎么办呢?组织上就这么安排定了,不要也得要,一合作就是六七年。这期间,他们对外必须保持亲密关系,一同出入、加班、食宿,对内却决不能发展成办公室恋情。头上还有个大boss虎视眈眈,就怕功高盖了主,成天挑刺,意欲将他踢出棋局。身边以鲁明为代表的特务科同事们,与其说是同仁,倒更像是充满利益纠葛的敌人……而一个特工所需要的傍身之计,包括:强大的心理素质、阵线派别分明、决不自我怀疑、善于化敌为友、一流的演技,几乎也都是一个职场老手必备的条件。周乙的每次脱身,每次得胜,在荧屏前的观众看来,不啻是职场攻略一般的存在。

一样是“文谍战”,和以节奏明快著称的《潜伏》相比,《悬崖》进程的缓慢颇遭人诟病。但个人觉得,其从容冷峻的气质,反而是相当难得的:因为需要与流行背道而驰的勇气。

剧中的长镜头常出现在危机欲降未临时分,或是街道景物的空镜头,或是人物背影的跟摄。情形有点像《小岛惊魂》里独自徘徊来去的妮可·基德曼,知道有什么不妙的事即将发生,一时却又说不清楚具体为何物——在这样不安、躁动、悬念酝酿的时刻,言语缺位,就让观众的视线随着人物移动,从而产生投射效应,什么都不需表达,情绪却已了然于胸。

生平看电视剧有两怕:一怕画外音,二怕旁白多。凡是出现这两项特征的作品,基本上都被我理解为导演功力不够,非借助外力不足以连接故事、烘托气氛。殊不知随时四起的画外音极善于将电视剧变成MTV,情绪完全被破坏不说,再加点旁白口述情节,那简直立时三刻成了配乐版有声书朗诵。

在这一点上,《悬崖》的导演刘进和我有着一样的“偏见”:“心境、叙述,全靠镜头,懂不懂,看个人造化。要不然,全都抖明白了,太没嚼头。”

好戏里的刺

《悬崖》无疑是一部好剧,要不然,也不会一路绿灯,让包括央视在内的多家电视台都抢购了首轮播映权。但好戏也有烂笔,看的人多了,挑刺的自然也不会少。

情节上的漏洞率先成为众矢之的。有时,危机出现得太过突然,化解得又太容易。譬如周乙的原配妻子孙悦剑忽然出场,看似是执行任务,彼此之间却缺乏必要的先行沟通,贸然寻求顾秋妍的庇护,实是险招,在现实中几乎没有逃脱的可能。再者,顾秋妍前去马迭尔宾馆前堵截孙,那么多人蹲守在宾馆内等着瓮中捉鳖,门外却没有一个探子监视,也着实不可思议。周乙口口声声要换掉“太精明”的女佣刘妈,到最后周乙自己都行将暴露才见她遭遣散。而从第一集就开始铺垫的金教授的真实身份,最终不了了之,没能成为一个明确的“梗”,那么多笔墨,算是白费了。还有明明没有装载违禁药品的卡车,面对敌人的例行巡查却要强行逃跑,老汪这杀身之祸真是招得不明不白……

细节的穿帮之处也被火眼金睛的觀众一语道破:周乙在黑房里冲胶卷却透着红光灯,照片早就全曝光了,暗室知识不合格;周乙打电话,电话机根本没有连线,难道是先进的无绳电话?顾秋妍的房间里还出现了六神花露水和阿迪达斯新款女装,莫非是植入广告?

对此,导演也只有无奈。虽然《悬崖》一直以“史上最精致的电视剧”为卖点,但从开机到播出毕竟只有短暂的十个月,实际拍摄只有四个半月,四十集的鸿篇巨制,算下来,每三天就要拍一集,哪里顾得了那么多?剧组一共选取了包括哈尔滨、五常水库、海林、牡丹江在内的8个外景地,是一般电视剧的三四倍,为的就是尽量还原当时真的场景,真的穷街陋巷,真的雪。在细节上,也尽量留意:把对讲机改成车载广播、西装的裁剪符合上世纪30年代的样式、反复查阅资料确定当时的家电技术有没有达到煤气灶的地步——但即使如此,差漏仍然难免——马迭尔宾馆背后有新造的高楼,煤气灶虽然已经有,却还没达到剧中能自动打火的程度。

话题性的归来

有一点非常令人费解:为什么“周乙踏上边境之后选择回来救顾秋妍母女”会引起如此激烈的讨论?据悉,上海卫视、天津卫视和黑龙江卫视是全国首轮播映的三家电视台,从1月初开始播,大结局纷纷赶在新旧年交替之时播出。对观众而言,大年夜看到自己苦苦关心了四十集的男女主人公,竟然没能大团圆,其中之一还悲剧收场,死在了乱枪飞过的墙角,心情当然不会太好,坊间的不平之鸣可以理解。但电视机前的观众毕竟也是久经沙场,和电视台审片者一样阅片无数,岂会不知编导的用心?

《潜伏》到了最后,余则成和翠平虽然没有团聚,但至少都尚在人间,还留给观众一个念想。《悬崖》的反其道而行,目的不外乎两个:“悲剧更被人牢记”,并且“更容易成为过年饭桌上的话题”。只可惜,周乙已经牺牲,续集怕是没了着落。但剧组还留了一招,放出话来:“结局原本有两个!”

这下,广大观众又有了盼头。对于已经购买了首轮播放权、却因为压制问题没能赶在首轮播出的央视来说,这也是个重大利好消息。经过压制,央视版的第二轮《悬崖》将以三十六集的体量与观众见面,意料之中地剪去了“节奏缓慢”的段落,并把最大的看点落实在非同首轮的“温情版结局”。也许,这一次,观众终于盼到了周乙全身而退,两家人大团圆,党内奸细也被揪出,一切如意。悬崖过后,如履平地。

猜你喜欢
谍战剧特工悬崖
朱一龙、童瑶主演悬疑谍战剧《叛逆者》
变身特工
我是特工
谁都别想随便当特工
悬崖采割夏至蜜
悬崖
“中国梦”背景下谍战电视剧研究与创新
谈谍战剧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论谍战剧的创新和出路
悬崖边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