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侦探自曝黑幕

2012-05-30 10:48杨江
新民周刊 2012年47期
关键词:韩冰私家侦探个人信息

杨江

12月2日,新一轮寒流来袭前的温州,46岁的山东大汉韩冰站在公司窗前陷入了沉思,他习惯性地叼着那支陪伴了他多年的黑色大烟斗。光头、墨镜、烟斗、一米八的高个子,配以一袭黑色唐装,韩冰尤其喜欢上衣上绣的那条霸气十足的金色祥龙。

这样的装束已经成为韩冰的符号,当然,这也容易导致人们将他误以为“黑道老大”,从而心底发怵。韩冰其实一直以来都很享受自己这身装扮给别人带来的这种心理压力,江湖上,他确实被一些人称为“韩老大”。

“韩老大”的另一个江湖称号是“祖师爷”,没错,私家侦探祖师爷。韩冰自称“桃李满天下”,遍布全国各地,5年前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就已经超过300名,因而他又得名“江南第一探”。

私家侦探业在中国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行业,在灰色地带游走了20多年。然而,韩冰,这个曾经在中国私家侦探业叱咤风云的人物如今却萌生了退意,给自己金盆洗手拟定了时间表。

因为这个行业的“寒冬”已然来临。

私家侦探的“神通”

所谓“福尔摩斯”不过是信息掮客。

1992年,中国第一家私家侦探机构——上海社会安全咨询调查事务所成立,第二年,公安部就发布了《关于禁止开办“私家侦探所”性质的民间机构的通知》,禁止私家侦探业务。20年间,尽管政策、法规一直没有对私家侦探开禁,这个行业却仍旧得到了蓬勃发展,从遮遮掩掩走向了公开化。

韩冰,当过武警,退伍后进入公安部门工作,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下海经商当起了私家侦探。

他看着中国私家侦探业一路走来,至2000年后,随着网络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期,连他都难以说出最多时,全国到底有多少家私家侦探所:“全国各地,到处都有,不过合法注册的不过百余家。”

当然,无论是注册的还是非注册的,这些私家侦探公司对外一律打着商业调查或者商业咨询的旗号,比如韩冰的公司注册名就叫“江南调查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之所以当侦探,一个原因是韩冰自小以来的福尔摩斯梦,当然,最为主要也是直接的诱因是,他在公安部门工作时,接触到了大量的债务纠纷与婚姻纠纷,他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于是来到了温州,这个中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

2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债务与婚姻纠纷日趋增多,由此也形成了对私家侦探业务的旺盛需求。

当然,从诞生初始,这个行业就一直广受诟病,因為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侦查权却对公民展开非法侦查,公民的个人隐私成了他们牟利的工具,而追债的过程又往往伴随着暴力、绑架、恐吓。

一直以来,对公众而言,私家侦探包裹着神秘的色彩,韩冰曾告诉《新民周刊》,追债最关键的就是要抓住对方的弱点,让其心底生寒。

弱点在哪里?其实就是掌握对方所有的隐私,尤其是不可告人的秘密。

近年来,婚姻调查逐渐成为国内私家侦探公司的主营业务,为了调查清楚伴侣是否有外遇,以及掌握对方出轨的证据,利于让出轨方“净身出户”,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向私家侦探购买服务。

这就问题来了!开房记录、通话记录、财产状况乃至短信内容与你所在的经纬度,这些原本只可能由公安、房管、银行、通信等部门掌握的信息,私家侦探们怎么可能有如探囊取物般轻松拿到?

私家侦探们果真有他们自己宣传的那样神通广大?记者曾对私家侦探业进行过多次调查,在不少私家侦探所都看到窃听器、偷拍器、追踪器、追音器,其隐蔽性出人意料。几年前,在上海,韩冰召集的一次私家侦探聚会中,记者亲耳听到一名私家侦探介绍他们是如何将窃听器装到被调查人家中的。

但开房记录、通话记录,显然不可能靠这些设备取得,一直以来,私家侦探们都讳莫如深,“我们自有神通”。

“其实那些都是吹的,你真以为中国的私家侦探都是福尔摩斯啊?!”韩冰对着记者忍不住大笑起来,这些个人信息,如果没有“内线”的帮助,私家侦探根本不可能拿到。

在他看来,号称私家侦探的绝大多数都是唬人的小混混,压根就没有任何侦查技巧。

“福尔摩斯”不过是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的掮客。

源头:公家“内鬼”

大嗓门的韩冰快人快语,他说,如果公安、卫生、教育、房管、车管等公职部门,银行、通信、航空、保险等商业服务机构内部没有“内鬼”,私家侦探们纵有再大能耐,要拿到公民的相关核心信息“几乎是天方夜谭”。

韩冰揭露,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分为三个环节,源头往往便是上述一些单位,“某些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存在少数败类,这些败类凭职务便利,接触甚至掌管公民个人信息,成为倒卖个人信息的供应源头。”

因为从业以来给自己定了一个“不做违法的事”的准则,韩冰称:从未购买过这些信息,但他表示,对行业内这个潜规则还是相当了解的,“私家侦探业内也有为数不少的败类”。按照他掌握的情况,私家侦探们招揽到生意后,便会根据雇主需求,去找信息中间商。

中间商活跃在网络上,尤其是QQ群里,在相关的群里,按照宾馆入住信息、航班、房产、车辆、企业登记、通信以及手机定位等各类信息,供应商分门别类,只要花钱,几乎没有买不到的信息。

而这些信息又相当便宜,比如开房记录,区区300元就可以买到,手机定位根据服务商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售价,一般移动公司的号码需要1000多元,而联通的号码只要400元。

中间商是谁,韩冰说不排除个别人通过黑客侵入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网络窃取信息,但“这种情况太少见了”。最为主要的还是与一些部门的“内鬼”有联系的游走其间的职业信息贩子。

针对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2012年4月20日,经过4个多月的连续奋战,公安部部署20个省市区公安机关统一行动,全国一举抓获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1700余名,挖出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源头”38个,摧毁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数据平台和“资源大户”161个,打掉从事非法讨债、非法调查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非法调查公司”611个。

韩冰所述与警方的消息吻合,在上一次行动中,警方发现,泄露个人信息的源头确实多是相关单位或部门的“内鬼”。公安机关将这类犯罪分为源头、数据平台、非法调查类公司三个层次——首先,一些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服务机构中有机会接触公民个人信息的工作人员是泄露信息的“源头”;其次,直接从“源头”获取信息的“中间商”,在向各地批发、零售信息的同时,相互不断买入新的信息,掌握着海量数据,构成兜售个人信息的数据平台;最后,有需求的客户,如非法调查、讨债公司,购买信息后,从事非法讨债、诈骗和敲诈勒索等下游违法犯罪活动,构成第三层次。

在这次全国行动中,令人最为震惊的是江西鹰潭破获的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这起案件充分证明了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鬼”充当个人信息倒卖源头的事实,并从中可以窥视这一买卖的巨额利润。

警方抓获了网名为“黑土草莓”的湖北省某市水利设计院驻鹰潭的工作人员,顺藤摸瓜,发现涉案人员多达上千人。

从2010年起,“黑土草莓”通过加入QQ群专门从事非法获取、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为了便于业务管理,此人每笔交易都做了详尽的记录,由此呈现给警方一个惊人的账目。根据目前公布的信息,“黑土草莓”出售的个人信息中超过3/4是由地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提供的。其他提供信息的“上家”还包括公司、银行、民航、医院等企事业单位。而购买这些信息的下家则包括律师、调查公司、追债公司、婚姻调查公司等。

“黑土草莓”的账目中显示,公民个人信息资料均被明码标价。例如:户籍资料报价100元/条,“上家”获利60元,“中间人”获利40元;车辆档案信息报价50元/条,“上家”获利20元,“中间人”获利30元;5年内的某省旅馆住宿记录报价100元/条,“上家”获利60元,“中间人”获利40元……收费较高的则为工农中建四大银行的交易记录。作为“上家”某银行内部人员给出的报价显示:“建行一年的流水交易记录出售900元/条,超过5页则每页多收100元,多一年则加600元。”

2011年10月以来,作为“中间人”的“黑土草莓”平均每月获利在五六万元,一年的获利至少60万元。“上家”同样也是获利可观:账目显示仅一个月时间内,某“上家”与“黑土草莓”个人户籍信息交易量就达500条。即以40元/条计,仅靠联系一名“中间人”,“上家”也能获利2万元每月。

韩冰总结认为,利益驱使这些“内鬼”铤而走险,因为他们将公民个人信息倒卖出来近乎零成本。

“关键问题是,这些内鬼都潜藏很深,即便你抓到了下家、中间商,也很难查到上家。”

从中间商买到个人信息后,“侦探”们便开始转手倒卖给雇主,将获取这些信息的过程吹得神乎其神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骗取高额佣金。

“有些获利翻倍甚至上百倍。”韩冰感叹,业内不少人因此发家。

而一般雇佣私家侦探的人出于不可告人的秘密,即便被騙也不会向警方举报。

20年首次大整顿

来自公安部的消息是,非法调查公司在全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其中又以北京、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经济发达地区尤为严重。

自4月20日,公安部统一行动,600多家私家侦探所被查封后,全国掀起了清查侦探公司的高潮,一批私家侦探因非法获取、倒卖公民个人信息被送审。

在灰色地带游走了20多年的中国私家侦探行业,终于迎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整顿。

在上海,“私家侦探”朱某被上海嘉定区检察院批准逮捕。2008年8月,朱创办起了“上海华侦侦探社”。为招揽生意,朱某制作了一个网页,罗列了侦探社承接的业务范围,还在网页上留下了手机号、QQ号等联系方式。

根据朱某的交代,起初,他只是按照客户的要求,对被调查者进行跟踪。为拓展业务范围,2009年夏天,朱加入了一个专门提供他人信息的QQ群,因此找到了做私家侦探的门道。

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间,朱某承接客户的秘密调查业务后,通过网友购买了数十次公民个人信息。经公安机关查实,其 QQ聊天记录中出现的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资料属实。在仔细核对了QQ聊天记录后,检察官发现,仅10个月内,双方认可并进行费用结算的调查项目就达50余次,涉及的调查内容包括个人资料、家庭情况、旅宿记录、航班信息等。2009年7月至今,朱某靠获取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牟利约6万元。

在韩冰所在的浙江,也有多名私家侦探被抓,35岁的慈溪人陈某2008年与人合伙开了慈溪市浒山强龙商务信息调查事务所,加入了几个专门查询个人隐私信息的QQ群。他的调查事务所经营的几乎都是公民隐私,包括:手机定位、查询踪迹、航空记录、开房记录、手机通话记录、户籍资料、车辆情况、银行账户信息等。

陈某交代,他和信息倒卖的上家几乎没有接触,每单生意谈成后,他以约2倍的价钱再卖出去。

陈某落网前平均每个月能做到5单生意,营业额约1.2万元,扣除给上线的费用能赚5000多元。

在陈某的雇主中,相当多的都是为了对婚姻伴侣进行调查。去年下半年,有一名老板要求陈某帮他定位老婆的手机,看老婆在外面有没有男人。陈某查了好几次对方老婆的手机位置,还跟踪了对方老婆的行踪,四五天后就找到了她勾搭其他男人的证据。

雇主当场就付给了陈某1.2万元现金,雇主也因此和老婆离了婚。为争夺女儿的抚养权,他又通过陈某来定位前妻和女儿的位置,又付了陈某3万元。但陈某还没来得及办事,就被警方抓获。

所有的这些消息,韩冰都极其关注,他看到同行们相继落网心生后怕,又觉得大快人心。

他一直就期盼着对侦探行业进行整顿的这一天。

在他看来,侦探业不可告人的神秘面纱必须揭开,“行业内的败类败坏了私家侦探的名声,也阻碍了私家侦探业的发展空间。”

“所以,我期望,整顿能继续,越严厉越好。”

要抓就要抓源头

韩冰的调查公司发展高峰时雇员最多达100多人,曾经的业务包括婚姻调查、追债、打假,最多时有60多名追债师。他招聘的人员多有法律背景,不少还曾在司法单位工作过,这些人的加盟让他如虎添翼,当然侦探业内普遍对在公检法系统供职过的人青睐有加,一是因为这些人有调查的经验技巧,其实最为关键的还是他们背后拥有的人脉。

中国的侦探业20年来一直渴望合法化,最引人关注的一次“冲关”是在2006年,当年6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举办了信用管理培训项目“商账追收师”岗位培训,7月考核,随后,《全国统一职业岗位证书》颁发,全国首批108位“商账追收师”出炉。

这些参加培训的“商账追债师”主要就是各地的私家侦探,其中就有韩冰,他当时坦言,参加这个短短几日的培训,压根就没指望能学到什么技能,冲着就是这纸岗位证书,寄望能以此实现私家侦探合法化。

全国的私家偵探们当时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这项培训误读为释放出国家即将对私家侦探解禁的信号,为此欢声雀跃,纷纷浮出水面、高调亮相。不过,他们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培训引来了如潮的批评声,解禁遥遥无期。而随着在业内涉水越深,韩冰越是感觉到危机。

近年来,追债业务继续扩展,连银行、通信公司都雇佣追债公司追债,但韩冰却将公司的主营业务逐渐调整为只剩打假。韩冰曾经组建了一支8个女“侦探”组成的女子侦探组,她们是从400多名应聘者中挑选的。两名女“侦探”曾经使出美人计钓出了一个涉嫌诈骗的债务人,当债务人在宾馆一脸兴奋等待两位美女赴约时,却等来了警察的手铐。

“婚姻调查、追债,我都不做了,因为难免要动用非法手段,那样没有出路。”韩冰透露,如今他已经逐渐解散了自己的侦探团队,手下目前只剩十多人。

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中,韩冰多次提及公安部今年4月20日的联合行动,据他的观察,此次行动对侦探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一些违规、违法公司与个人收敛许多。“我估计目前所有包括网络上的调查公司最多不过两三千家,合法注册的一百多家。”而随着一批侦探相继受审,更多的私家侦探在考虑出路问题。

韩冰决定在2012年年底注销江南调查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侦探行业不能再继续靠走非法手段获取、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老路子,必须改革。”他准备专职打假,并透露已经受聘于浙江的一些企业,“即便打假,也要依法行事,拿到证据后,由厂家联合公安、工商部门联合执法。”

谈及私家侦探的乱象,韩冰特别指出,目前一些律师私下里也经营着私家侦探的业务,利用律师的职业便利为私家侦探业务提供服务甚至“保驾护航”。2011年,记者因为曝光一起纠纷遭遇对方恶意起诉,被曝光者聘请的律师为了构陷记者,亲自带人去记者位于浙江的老家想趁记者不在家塞钱栽赃,幸被及时识破。后该律师承认,自己还经营着一家调查公司,私家侦探不便调查的个人信息由他以律师身份进行,而律师不便做的事情则由调查公司出面。

韩冰提醒,这一现象必须引起律协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视,事实上不少侦探公司背后都有律师或者警员背景。他同时提醒人们不要轻易相信私家侦探,很多都是骗人的,“拿了你的钱就消失了”。

对于公民个人信息被非法获取、倒卖,韩冰认为应该从源头抓起,只要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能建立起足够的监督,查补漏洞,就可以解决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仅仅对员工进行教育,靠个人觉悟是绝对不行的。”

理应成为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港湾的职能部门,屡屡成为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发源地确实发人深省。韩冰提醒:“信息管理必须专人负责,内部谁都可以进入信息库,这就是漏洞!”

有中国私家侦探的“祖师爷”之称的韩冰,也深受个人信息泄露之害,各类骚扰电话让其不堪其扰,“一些信息泄露后,被诈骗集团利用,危害更大”。

“侦探业在国外是合法的,赋予一定的侦查权,其实用好了可以作为社会管理的有效补充。”他呼吁国家正式侦探行业的存在,“要明确行业准入门槛,明确私人侦探行为的边界,加强监管。”

对于即将解散自己苦心经营十多年的侦探团队,这位“江南第一探”并无多少伤感。

他对同行们提出忠告:充当信息掮客最终会为自己的行为埋单。

猜你喜欢
韩冰私家侦探个人信息
Thermal stress damage mechanism in single-crystal germanium caused by 1080 nm laser irradiation
如何保护劳动者的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进入“法时代”
房地产估价风险评估与防范
A Private Practice
A PRIVATE PRACTICE
警惕个人信息泄露
Preliminary Study about Narrative Art of the Micro Film
个人信息保护等6项通信行业标准征求意见
藏獒